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被誉为二战以来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类学家之一。《文化的解释》一书是格尔茨有关人类学的论文集,阐述自己关于文化理论的见解。其以地方文化色彩浓厚的瓜哇、巴厘岛作为田野考察研究的对象,进行“深描”理论的实践,从而开创了新的人类学研究世界。第一编主要介绍解释人类学的“深描”理论;第二编主要论述文化对人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影响;第三编和第四编阐释了文化的宗教色彩、意识形态、政治性质、社会形态等方面;第五编以个案分析对“深描”理论进行深入实践。正如作者写到:“我希望这部貌似的文集,会有些像一部通过一系列具体分析阐发的文化理论的专著。这部书不仅仅是对于一种有些漂泊不定的职业生涯,作了‘于是我写道······’式的回顾,它还要阐发一个论点。”这个论点,正是作者心目中迈向文化的阐释理论——“深描”。
“深描”(Thick description)一词是格尔茨从英国哲学家赖尔处借鉴而来,原意是关于“思想家在做什么的问题:‘思考与反思’和‘思想的思考’”。而在格尔茨看来,人类学家常常采用的民族志,就是人类学家进行深描的一种尝试。这种从事民族志的事业就是“建立关系、选择调查合作人、作笔录、记录谱系、绘制田野地图、写日记等等”
人类学家的民族志主要建立在对文化意义分析的基础之上。“深描”的核心即是对“阐释进行阐释”。所以,民族志的描述有三个特性:“它是阐释性的;它所阐释的对象是社会话语流;这种阐释在于努力从一去不复返的场合抢救对这种话语的‘言说’,把它固定在阅读形式中。”在第十五章《深层的游戏:关于巴厘岛斗鸡的记述》一文中,格尔茨对巴厘岛人斗鸡进行的田野民族志写作也成了他所提倡的“深描”的成功实践之一。这种描述以作者深入巴厘岛人的生活并近距离观察为基础,极其冷静、极尽详细且文笔流畅,对斗鸡游戏反映巴厘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极具文学性的表述,也不失其客观性。这值得对解释人类学感兴趣者不断阅读。
浅描作为深描的对立面而存在。二者区别在于,浅描是行为本身(如抽动眼皮),深描是行为背后的意义(传递信息、模仿、恶作剧等)。将意义结构进行呈现的过程就是深描,这不是对行为、话语的描述,而是对行为、语言的阐释。在深度描述中,文化成为社会现象形成和产生的脉络。读书笔记。比如,巴厘岛人表面是在斗鸡,实际上将地位、道德、血、面子、等呈现出来。“它是巴厘岛人对自己心理经验的解读,是一个他们讲给自己听的关于他们自己的故事。”这种斗鸡游戏体现出巴厘人的性格、社会秩序和思想观念,是力量的博弈,更是巴厘人微妙文化心理的载体。
对于文化的概念,格尔茨从阐释学的角度这样定义:“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在这里,文化具有符号性特征,在传承的过程中使人类真实地认识世界。所以,在深描理论中,符号成为格尔茨关注的重要方面。《文化的解释》一书正是将文化作为一种符号体系进行深描,探索符号意义的表达。例如,在第十四章《巴厘的人、时间、行为》中,通过对巴厘社会的深描,即对巴厘人用来塑造个人的一连串的文化模式如个人名、亲属称谓、地位称号等表面形式的描述,揭示其中隐含的个人身份观念、时间秩序观念和行为方式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巴厘人文化力的三角形:巴厘社会个人的匿名化、时间的静止化和社会互动行为的仪式化。通过这种“深描”,使人类更好地理解巴厘人的文化心理和社会行为。
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中,“深描”理论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本民族文化特色,更能帮助人类进行文化层面中的深入沟通和交流。这种沟通、交流和理解是文化多元性价值所在。只有通过“入乡随俗”式的理解他者,从而才能更好地理解自我。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通过文化意义的深入阐释,更好地理解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乃至于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灵。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文化的解释》读后感】相关文章:
文化的解释读后感07-17
《文化苦旅》读后感04-02
狼文化读后感04-03
《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04-04
企业的文化读后感04-02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04-02
身上的文化读后感04-02
文化苦旅读后感想04-04
《文化苦旅》的读后感03-06
关于一个解释的解释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