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为何会伤人》读后感3700字

时间:2021-06-20 17:04: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家为何会伤人》读后感3700字

  因为卖房子的事,周三我们请假回了一趟家乡。一下火车面对二十年没变的场景,我跟Charles先生说,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我爸希望我留在这个城市?难道仅仅因为这是我生长的地方?他说他们没走出过这里,所以内心有一种抗拒改变的力量,未知带来的恐惧大大超过了希望,所以宁愿固守原状。

《家为何会伤人》读后感3700字

  不知道这种解释对不对,我们吃饭时遇到的一对中年夫妻再次引起了我的思考。

  吃饭时的邻桌是一对四十多岁的中年夫妻,落座后两人一声不吭,男人点完了菜单交给女人,女人看了一下无异议就交给服务员,接着男人开始冲茶水、摆餐盘,女人低头玩手机,饭菜陆续上桌,两人仍旧默默地吃饭。

  到这时我才刻意留意这对夫妻,我对Charles先生说,你注意看一下,邻桌这两个人是不是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他说不仅如此,两个人甚至没有眼神交流。我们俩仍旧三言两语的边说边吃,我还边刻意观察着这对夫妻。

  男人带着眼镜,感觉是个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女人的衣着发型比较讲究,干净整洁有质感,两个人的长相很般配。不知为何,女人除了吃饭外始终低头玩手机的样子让我感觉她有些嫌弃坐在身边的这个男人,而男人自始至终没有尝试与她说过一句话。两个人似乎形成默契般默默的共同进餐,无言、无眼神和身体接触,冷冰冰的共处了近四十分钟。

  嘈杂的餐馆环境和这对夫妻四周的冷漠空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情景让我印象深刻。出门后我跟他说,这样的夫妻俩、这样的关系,是怎么坚持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他说,也有可能人家吵架了呢?我说应该不是,吵架的两口子肯定带着气,至少有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会忍不住作出挑衅对方的行为,但是他们俩自始至终都像面对着一个透明人一样。

  从小我没少遇见这样的夫妻,彼此嫌弃、挑剔、冷漠,我的父母有几年也是这样的关系,即便这样,他们边相互折磨、相互忽视的过着生活,边在生活中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其中一个就是:都是为了孩子。

  小时候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会说那你们离婚算了!可是这样一说,他们就更生气,气得说你这孩子怎么巴不得父母离婚呢,离婚了你有什么好处,没人要你了你怎么生活?

  后面几个确实是我作为孩子没想到的问题,被大人这样一批评也觉得自己非常不好,怎么能这样想父母呢?可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啊!为什么?

  这周我在看武志红的《家为何会伤人》,书里就解答了我的疑问。

  父母会转移自己的压力和矛盾,比如本身是自己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但是却在孩子不好好学习、成绩考不好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来。我上学的时候老爸就经常训斥我们不看书、考试成绩不好,时间久了我就非常怕他关注我的学习和成绩,对学习非常抵触、特别没信心。

  比如夫妻之间有矛盾,但是一方或双方拉拢孩子抨击另一方,或者将两人的矛盾转移成家庭矛盾,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在中间起着拯救和联结父母关系的线,因为弱小的孩子要维护父母双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不得不选择做出牺牲自己感受的行为来维护家庭和谐。

  《家为何会伤人》比起我之前看过的西方心理学书籍,更适合中国家庭和中国的现状,非常推荐需要的朋友们看一看。

  就像前面我对大人说,你们分开吧这样对谁都好。不是我不孝,而是我作为一个独立会思考的人做出的最正当最正确的决定,因为我在维护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感觉家里让我压抑让我痛苦,所以要提出方案解决这种痛苦。

  但是父母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怎么面对和解决彼此的问题,才会把他们的矛盾升级成家庭矛盾,并且转移到孩子(我们)身上,抱怨我们不听话不孝顺。他们用这种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转移自己的痛苦,重拾生活中错失的掌控感,在爱与不爱间挣扎纠结。

  我估计我们吃饭遇到的.这对夫妻,已经过了彼此抱怨折磨的那一步,完全进化到彼此冷漠和视而不见的地步。孩子大了离开家了,他们分手的成本太大,索性就这样将就下去吧。跟谁过日子不是过啊,这是我的家乡中比较流行的观念。

  很难想象,夫妻关系冷漠的家庭会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或许孩子也很冷漠,不相信爱情,那么等他到了适婚年龄,父母会继续转移自己的压力和关注点,急迫地催他成家,用带孙子来缓解自己多年的无聊和无趣;

  或许他继续使用父母的方式去建立和维系自己的小家庭,继续用类似的方式和另一个人纠缠折磨,那么父母会在孩子的婚姻有矛盾的时候现身说法,说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婚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或许孩子逃避爱情和婚姻,选择不恋爱不结婚,那么父母会痛哭流涕的数落孩子不孝,说熬了这么多年委屈着自己不就是为了给他一个完整的家,不就是希望他能比自己幸福。

  以前的我总觉得哪里不对,父母说的这一切貌似都有理,但是情感上却怎么也接受不了,明明孩子也是受害者,怎么后来就变成了狼心狗肺?

  现在我明白了,首先父母没有摆正位置,没有明白两个人的问题不应该涉及孩子,不管彼此多么愤恨,都应该各自给孩子自己能给的足够的爱,并且保证不掺和夫妻的关系和情感。用法律的相对性来说,夫妻之间的合同约束夫妻两人,彼此的矛盾只能找对方求偿;而亲子之间的合同约束父母和子女,夫妻关系出了问题,只能找对方理论,轮不到孩子承担什么,但是中国的家庭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其次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总觉得是在牺牲自我成就他人。武志红在书中说,溺爱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而是父母在孩子身上满足对于小时候的自己的爱,把对自己小时候的关系投射到孩子身上。所以父母死命的给,孩子死命的抵触,因为两者的心根本就没有真正用爱和感受连接起来,亲子关系中缺乏理解和有效交流。

  最后是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渐渐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即“本我”。他明明知道怎么样才是自己真正感觉舒服和开心的状态,但是父母告诉他这样不对,那样才是对的、好的,时间久了孩子活成了父母的影子,变成了“他我”。他感觉哪里不对,但是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因为已经丧失了用本我思考的能力。本我中天然带着的激情、热爱、积极向上,全部被置换掉了,所以孩子沉默、委屈,要不向外发泄,父母震惊失望,要不向内发泄,自己自卑怀疑。

  我属于后者的孩子。不过好在一直没有丧失对真实自我的渴望和追寻,所以我才在成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家庭的影响,逐渐找到遗失的本我,真正做到人我合一。

  我一直追求的离开家离开父母,就是真实自我的迫切需求,我知道只有远离熟悉的已经给我形成掌控力的环境,自己才有真正的自主权,才能真正活得开心。

  大学时离开家读书四年,毕业后离开家工作三年,是我和他我分割的时间。我从被迫的无意识的不懂反抗的服从父母的小孩,真正有机会磨练成长为按照自己期望生活的大人,并且在我的第二次人生(恋爱)中自主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父母期望我通过离家生活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能够让他们放心,然后按照他们的期望结婚生子孝敬父母。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离开家磨练的意义对我们彼此不一样,对他们是放手让我继续按照他们的安排长大(因为前二十年的教育让他们认定了我非常听话),对我却是找回真我的开始。

  看完《家为何会伤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所谓的工作前几年和恋爱前几年的自我挣扎、对父母的反叛、情感和意识的觉醒,其实是一种分离,是我与家庭的最后一步分离。

  当时的我就像书中所说:“无意识中,我们都将恋爱当成了治疗,希望恋人能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将我们治好。”

  最初我对Charles先生的感激和依赖,是因为他给我的爱、理解和包容、鼓励,是我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关注和爱护,在他面前,我退回到儿童状态,贪婪的享受儿时欠缺的关爱和理解;

  一年后我们出现的矛盾,是因为我们慢慢从享受理想父母(即自己用理想中的父母来要求恋爱对象)的关爱中清醒过来,发现原来这个人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这个想象,其实就是我们彼此把小时候的亲子关系投射到恋爱关系中以后期望对方变成的样子。因为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所以永远不可能和自己想象和要求的一样;

  后来的磨合,就是我们彼此暴露缺点、展示伤口、表达脆弱的过程,我们都变成了小时候的自己,用最真实的需求去要求对方。这一步磨合的好结果就好,但是磨合的过程不仅仅需要彼此发现对方的脆弱,理解对方的理由,更需要自己做出改变的努力,否则恋爱对象再好再宽容再理解,永远拯救不了一个放弃自我的病人。

  现在回味很多事,会发现我遇到的很多人,就如吃饭时遇到的那对夫妻一样,早早放弃了挣扎,安心的接受自己就是那样的人的命运。他们一开始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因为本我的缺失),后来不学习怎么在恋爱和婚姻中远离家庭影响将自己打破重塑,最后只能放手接受不幸福的婚姻和不甘心的人生。

  为什么?这是很多人不会思考的问题,或许是不愿意思考。比起随波逐流和听之任之,毕竟反抗和证明自己的代价太大了,一次次的幼时打击已经形成了彻底的创伤,本我彻底丧失,一个人的真实人格就在家庭和教育中被扭曲了。

  连岳说:爱情的剧本太差,所以我们都成了蹩脚的演员。真是对遗传自家庭的亲子关系投射到恋爱关系的行为最形象的表达。

  他还说:稍稍有点反省精神的人都像百合长在荆棘丛中,因为参照物丑陋生硬,百合总是要怀疑自己的柔弱与美丽不合时宜。真是对有改变愿望的自我怀疑心态的准确描述。

  我很感激遇到这些话和这些书,让我知道自己的想法没有错,让我有力量在荆棘丛中坚持,只因为远方有些许的光亮。

  我还想对所有想改变,或者只觉得哪里不对但是不知道到底怎么了的人说,尊重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那一定是你内心深处最本真的声音,找到它、听到它、看到它,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还有,武志红老师有篇转发率很高的文章《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最近才看到,但是道理很早之前就懂得,就因为我的感受和父母宣称的不一样,所以我没办法骗自己父母很爱很爱我,因为他们虽然爱,但是我感觉不到那么爱。仅此而已。

  所以你应该知道,尊重自己的意愿有多么重要了。如果不是有这个观念,我不会养成独立的性格和人格,也早早就丢失了找回真我的能力。所以,我感激经历的一切,但是最感激自己,这是我应得的荣耀。

《《家为何会伤人》读后感37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家为何会伤人》读后感3700字】相关文章: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05-04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10-28

《家为何会伤人》读后感09-13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范文01-07

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02-06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精选10篇)01-07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1000字08-12

《为何家也会伤人》读后感范文11-18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12-01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家为何会伤人》读后感3700字

  因为卖房子的事,周三我们请假回了一趟家乡。一下火车面对二十年没变的场景,我跟Charles先生说,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我爸希望我留在这个城市?难道仅仅因为这是我生长的地方?他说他们没走出过这里,所以内心有一种抗拒改变的力量,未知带来的恐惧大大超过了希望,所以宁愿固守原状。

《家为何会伤人》读后感3700字

  不知道这种解释对不对,我们吃饭时遇到的一对中年夫妻再次引起了我的思考。

  吃饭时的邻桌是一对四十多岁的中年夫妻,落座后两人一声不吭,男人点完了菜单交给女人,女人看了一下无异议就交给服务员,接着男人开始冲茶水、摆餐盘,女人低头玩手机,饭菜陆续上桌,两人仍旧默默地吃饭。

  到这时我才刻意留意这对夫妻,我对Charles先生说,你注意看一下,邻桌这两个人是不是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他说不仅如此,两个人甚至没有眼神交流。我们俩仍旧三言两语的边说边吃,我还边刻意观察着这对夫妻。

  男人带着眼镜,感觉是个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女人的衣着发型比较讲究,干净整洁有质感,两个人的长相很般配。不知为何,女人除了吃饭外始终低头玩手机的样子让我感觉她有些嫌弃坐在身边的这个男人,而男人自始至终没有尝试与她说过一句话。两个人似乎形成默契般默默的共同进餐,无言、无眼神和身体接触,冷冰冰的共处了近四十分钟。

  嘈杂的餐馆环境和这对夫妻四周的冷漠空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情景让我印象深刻。出门后我跟他说,这样的夫妻俩、这样的关系,是怎么坚持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他说,也有可能人家吵架了呢?我说应该不是,吵架的两口子肯定带着气,至少有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会忍不住作出挑衅对方的行为,但是他们俩自始至终都像面对着一个透明人一样。

  从小我没少遇见这样的夫妻,彼此嫌弃、挑剔、冷漠,我的父母有几年也是这样的关系,即便这样,他们边相互折磨、相互忽视的过着生活,边在生活中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其中一个就是:都是为了孩子。

  小时候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会说那你们离婚算了!可是这样一说,他们就更生气,气得说你这孩子怎么巴不得父母离婚呢,离婚了你有什么好处,没人要你了你怎么生活?

  后面几个确实是我作为孩子没想到的问题,被大人这样一批评也觉得自己非常不好,怎么能这样想父母呢?可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啊!为什么?

  这周我在看武志红的《家为何会伤人》,书里就解答了我的疑问。

  父母会转移自己的压力和矛盾,比如本身是自己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但是却在孩子不好好学习、成绩考不好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来。我上学的时候老爸就经常训斥我们不看书、考试成绩不好,时间久了我就非常怕他关注我的学习和成绩,对学习非常抵触、特别没信心。

  比如夫妻之间有矛盾,但是一方或双方拉拢孩子抨击另一方,或者将两人的矛盾转移成家庭矛盾,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在中间起着拯救和联结父母关系的线,因为弱小的孩子要维护父母双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不得不选择做出牺牲自己感受的行为来维护家庭和谐。

  《家为何会伤人》比起我之前看过的西方心理学书籍,更适合中国家庭和中国的现状,非常推荐需要的朋友们看一看。

  就像前面我对大人说,你们分开吧这样对谁都好。不是我不孝,而是我作为一个独立会思考的人做出的最正当最正确的决定,因为我在维护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感觉家里让我压抑让我痛苦,所以要提出方案解决这种痛苦。

  但是父母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怎么面对和解决彼此的问题,才会把他们的矛盾升级成家庭矛盾,并且转移到孩子(我们)身上,抱怨我们不听话不孝顺。他们用这种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转移自己的痛苦,重拾生活中错失的掌控感,在爱与不爱间挣扎纠结。

  我估计我们吃饭遇到的.这对夫妻,已经过了彼此抱怨折磨的那一步,完全进化到彼此冷漠和视而不见的地步。孩子大了离开家了,他们分手的成本太大,索性就这样将就下去吧。跟谁过日子不是过啊,这是我的家乡中比较流行的观念。

  很难想象,夫妻关系冷漠的家庭会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或许孩子也很冷漠,不相信爱情,那么等他到了适婚年龄,父母会继续转移自己的压力和关注点,急迫地催他成家,用带孙子来缓解自己多年的无聊和无趣;

  或许他继续使用父母的方式去建立和维系自己的小家庭,继续用类似的方式和另一个人纠缠折磨,那么父母会在孩子的婚姻有矛盾的时候现身说法,说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婚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或许孩子逃避爱情和婚姻,选择不恋爱不结婚,那么父母会痛哭流涕的数落孩子不孝,说熬了这么多年委屈着自己不就是为了给他一个完整的家,不就是希望他能比自己幸福。

  以前的我总觉得哪里不对,父母说的这一切貌似都有理,但是情感上却怎么也接受不了,明明孩子也是受害者,怎么后来就变成了狼心狗肺?

  现在我明白了,首先父母没有摆正位置,没有明白两个人的问题不应该涉及孩子,不管彼此多么愤恨,都应该各自给孩子自己能给的足够的爱,并且保证不掺和夫妻的关系和情感。用法律的相对性来说,夫妻之间的合同约束夫妻两人,彼此的矛盾只能找对方求偿;而亲子之间的合同约束父母和子女,夫妻关系出了问题,只能找对方理论,轮不到孩子承担什么,但是中国的家庭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其次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总觉得是在牺牲自我成就他人。武志红在书中说,溺爱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而是父母在孩子身上满足对于小时候的自己的爱,把对自己小时候的关系投射到孩子身上。所以父母死命的给,孩子死命的抵触,因为两者的心根本就没有真正用爱和感受连接起来,亲子关系中缺乏理解和有效交流。

  最后是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渐渐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即“本我”。他明明知道怎么样才是自己真正感觉舒服和开心的状态,但是父母告诉他这样不对,那样才是对的、好的,时间久了孩子活成了父母的影子,变成了“他我”。他感觉哪里不对,但是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因为已经丧失了用本我思考的能力。本我中天然带着的激情、热爱、积极向上,全部被置换掉了,所以孩子沉默、委屈,要不向外发泄,父母震惊失望,要不向内发泄,自己自卑怀疑。

  我属于后者的孩子。不过好在一直没有丧失对真实自我的渴望和追寻,所以我才在成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家庭的影响,逐渐找到遗失的本我,真正做到人我合一。

  我一直追求的离开家离开父母,就是真实自我的迫切需求,我知道只有远离熟悉的已经给我形成掌控力的环境,自己才有真正的自主权,才能真正活得开心。

  大学时离开家读书四年,毕业后离开家工作三年,是我和他我分割的时间。我从被迫的无意识的不懂反抗的服从父母的小孩,真正有机会磨练成长为按照自己期望生活的大人,并且在我的第二次人生(恋爱)中自主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父母期望我通过离家生活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能够让他们放心,然后按照他们的期望结婚生子孝敬父母。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离开家磨练的意义对我们彼此不一样,对他们是放手让我继续按照他们的安排长大(因为前二十年的教育让他们认定了我非常听话),对我却是找回真我的开始。

  看完《家为何会伤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所谓的工作前几年和恋爱前几年的自我挣扎、对父母的反叛、情感和意识的觉醒,其实是一种分离,是我与家庭的最后一步分离。

  当时的我就像书中所说:“无意识中,我们都将恋爱当成了治疗,希望恋人能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将我们治好。”

  最初我对Charles先生的感激和依赖,是因为他给我的爱、理解和包容、鼓励,是我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关注和爱护,在他面前,我退回到儿童状态,贪婪的享受儿时欠缺的关爱和理解;

  一年后我们出现的矛盾,是因为我们慢慢从享受理想父母(即自己用理想中的父母来要求恋爱对象)的关爱中清醒过来,发现原来这个人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这个想象,其实就是我们彼此把小时候的亲子关系投射到恋爱关系中以后期望对方变成的样子。因为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所以永远不可能和自己想象和要求的一样;

  后来的磨合,就是我们彼此暴露缺点、展示伤口、表达脆弱的过程,我们都变成了小时候的自己,用最真实的需求去要求对方。这一步磨合的好结果就好,但是磨合的过程不仅仅需要彼此发现对方的脆弱,理解对方的理由,更需要自己做出改变的努力,否则恋爱对象再好再宽容再理解,永远拯救不了一个放弃自我的病人。

  现在回味很多事,会发现我遇到的很多人,就如吃饭时遇到的那对夫妻一样,早早放弃了挣扎,安心的接受自己就是那样的人的命运。他们一开始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因为本我的缺失),后来不学习怎么在恋爱和婚姻中远离家庭影响将自己打破重塑,最后只能放手接受不幸福的婚姻和不甘心的人生。

  为什么?这是很多人不会思考的问题,或许是不愿意思考。比起随波逐流和听之任之,毕竟反抗和证明自己的代价太大了,一次次的幼时打击已经形成了彻底的创伤,本我彻底丧失,一个人的真实人格就在家庭和教育中被扭曲了。

  连岳说:爱情的剧本太差,所以我们都成了蹩脚的演员。真是对遗传自家庭的亲子关系投射到恋爱关系的行为最形象的表达。

  他还说:稍稍有点反省精神的人都像百合长在荆棘丛中,因为参照物丑陋生硬,百合总是要怀疑自己的柔弱与美丽不合时宜。真是对有改变愿望的自我怀疑心态的准确描述。

  我很感激遇到这些话和这些书,让我知道自己的想法没有错,让我有力量在荆棘丛中坚持,只因为远方有些许的光亮。

  我还想对所有想改变,或者只觉得哪里不对但是不知道到底怎么了的人说,尊重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那一定是你内心深处最本真的声音,找到它、听到它、看到它,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还有,武志红老师有篇转发率很高的文章《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最近才看到,但是道理很早之前就懂得,就因为我的感受和父母宣称的不一样,所以我没办法骗自己父母很爱很爱我,因为他们虽然爱,但是我感觉不到那么爱。仅此而已。

  所以你应该知道,尊重自己的意愿有多么重要了。如果不是有这个观念,我不会养成独立的性格和人格,也早早就丢失了找回真我的能力。所以,我感激经历的一切,但是最感激自己,这是我应得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