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2024-07-13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1

  一、【是真是假】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经常用来赞美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已”高贵品质的诗句。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自然界的物质可以随意的消灭,这是真的吗?

  2、废品收购站的经营之道是:先从零散的家庭当中以较低的价格收购钢铁之类的金属,然后又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厂家,从中赚取差价。但废铁收购站往往把收购来的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待长满铁锈后再出售给厂家,这样可以提高钢铁的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真的吗?

  二、【合作探究】

  请你根据幻灯片上的问题作出选择,

  我的观点是。

  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下表中:

  实验名称反应前的质量实验现象反应后的质量我的结论

  三、【快速抢答】

  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1g水完全汽化后质量仍是1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镁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学法指导]①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认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③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四、【前失后鉴】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金属汞放在一敞口容器里煅烧,冷却后进行称量,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1)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2)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探微求知】

  (1)你能用图片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吗,那就试试吧!(请以两个水分子为例)

  (2)说说你在贴图过程中的发现吧?

  六、【知识运用】

  1、[再回首]请你重新思考学案第一环节:“是真是假”。

  2、工业上用氮气(N2)与氢气(H2)两种物质反应来制氨气(NH3)。某生产车间氨气的日产量是340吨,消耗掉氢气的质量为60吨,则理论上消耗掉氮气的质量为

  吨。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下图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七、【收获共享】

  〖基础篇〗1、化学变化的过程是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不变;不变;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2、比较下列物质的质量大小,用“<”、“=”、“>”填空。

  (1)木材燃烧,余下的灰烬的质量原木材的质量。

  (2)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原铜丝的质量。

  〖拔高篇〗3、有人说他能使水变成油(含有大量的碳、氢元素),一本万利。现在,他要把这项发明权超低价卖给你,你会买吗?请你用化学知识揭开骗子的可恶面纱。

  八、【走进生活】

  减肥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个时尚话题,但有许多人走进减肥误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专家指出:科学的做法是合理饮食、多运动。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合理减肥的原理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 ,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3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在质量守恒定律部分内容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方案,如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以及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等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教材的这种处理方法,学生接受起来十分自然,实验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也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都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从初一时的学习习惯是接受式,而且很多学生在英语科等失去兴趣后,对继续学习的受阻,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实验操作技能能力较低,有重重的慵懒感,由于每次考试排名影响,使很多学生没有了自信,所以难形成解决问题的持续思路。这节课包含实验探究与数据分析,学生因为数学功底的影响,只求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应用计算方面产生很大障碍。所以,我从有趣的引入开始,先用前两个实验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后再用学生熟悉的实验现象来补充说明学生的疑点。由于,每个班的学生的人数太多,超过60个,实验条件不允许,加上时间有限,我两个让学生课前做过一次,后在课堂上演示。后两个实验用录像播放,以让全体同学看清楚,便于分析,对于计算,我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难点:质量好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4

  一 、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本节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会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了质的改变的基础上而展开的。开始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方向过度,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定量的研究化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从量的方向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学好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同时也完善了化学用语的教学,更关键的是为以后学习化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学生有学好化学的愿望,对该课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动手实验,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相信他们完全可以过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五、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七、教学策略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设计并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入手,启发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利用Flash制作动画—电解水的微观分析,不但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使学生又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从感性到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学习《酸 碱 盐》奠定了基础。

  2.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把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如此贴近生活,因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会得到进一步激发。采用以实验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自主式教学法,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个体差异,从实际出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分层要求、分层质疑、分层指导、分层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信造就一个人,自卑毁掉一个人,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让每位学生都充满自信,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和求知欲望。

  八、教学准备: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 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多媒体课件:动画

  九、教学流程:

  组

  总结

  演示

  十、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

  【演示实验】展示一瓶变质的牛奶

  提问:这是什么?

  解释:但这瓶牛奶已变质,不能再饮用。

  追问: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许多的化学变化,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是否会有同学从量的角度对这些化学反应提出问题呢?

  【提出问题】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

  学生观察并回答--牛奶

  化学变化

  同学经过思考后提出一些问题。

  倾听

  思考、产生学习兴趣

  从学生生活实例入手,激发兴趣

  停顿,期待。引导学生能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

  精心设疑,激发求知欲。

  学

  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 1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过

  教师活动

  过渡: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下面用实验来探究。 学生活动

  [

  聆听 教学意图

  程 【演示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1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 。

  【演示实验2】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2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 )。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空气+白磷)是( ) 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 ) 克。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是( ) 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 )克。

  初步学习定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问题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呢? 思考 激疑、探索

  【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反应名称 实验现象 反应后

  质量和 结论

  BaCl2+Na2SO4

  CuSO4+NaOH

  NaOH+FeCl3

  分组:把学生分成三组

  1:设计方案

  2:实验探究

  3:汇报结果

  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带着上述问题做实验,并记录本组实验测定的数据(操作方法同演示实验2)。

  1: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与实验用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2:能积极分工、协作、观察并记录。

  3:代表汇报,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质疑。

  4:描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事实,试着总结规律。 1: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操作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3:体现合作精神

  4: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略) 记忆定律内容 初步记住定律。

  教 学 过 程 【讲述】科学家也是沿着我们刚才所走过的研究路线,发现并一次次的验证了这条定律。该定律的最早发现要归功于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

  【投影】史实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阅读材料 渗透化学史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

  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没有经过科学理论的证明的经验归纳,不能称之为定律,只有经过科学理论证明的经验归纳才可以成为定律。

  【提问】我们做了很多的实验都看到天平是平衡的,哪怕是一万次实验都是平衡的,但有没有‘万一’呢?

  思考

  【学生实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师生交流: 实验记录:

  反应前、后质量 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教 【问题讨论】(1)铁生锈后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蜡烛燃烧后无影无踪,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守律? 联系实际,讨论、体会定律中关键字的涵义,初步运用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初步理解定律中关键字的涵义。

  【板书】2、几点说明:

  (1)参加化学反应

  (2)总质量(沉淀或气体)

  (3)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足量反应”等字所表示的意义。 领会定律中关键字的意义。 强化对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学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呢? 思考 再次设疑,启发思考,将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过 【多媒体课件】

  电解水微观过程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学生在观察基础上,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微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产生质的飞跃。

  【板书】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改变。

  (三个不变) 学生归纳并记录 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迁移与应用】投影 思考并回答 知识的运用

  程 【反思评价】 通过本课题,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认识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长进?学的快乐吗?把你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学生自由发言 学习的反思是一个知识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

  布置作业:

  (易)在反应A+B C+D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 克

  (中)在反应

  3A+2O2点燃H2O+CO2中,A的化学式为 。

  (难)1克H2和9克O2混合后,点火爆炸后生成水的质量是 克 。 记录 分层作业,利于学生智力开发

  课外提高: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请你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上网去查询 自愿

  开拓学生视野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十一、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本节的知识将贯穿学生学习化学的始终。因此学生的学习与教学显得犹为重要。学习这一定律应注意三点。

  第一点要重视实验。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

  第二点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强调“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第三点从本质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变,原子的质量没变。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现在回想起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说的并不多,我把许多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发挥的余地较广,从练习的情况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于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把这节课的形式推广应用到其它章节的教学中呢?我还会努力尝试。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5

  一、教学设计思路

  《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从本课题起,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课题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它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作好理论准备,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开展教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课程价值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个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设计本课题时,做到了四个转变:

  (一)由“照方抓药”向“实验改进”转变。

  以往的演示实验都是按照教材上的要求,“照方抓药”展示给学生,今天我大胆改进了“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

  此装置的优点有三个:1.现象明显;2.节约时间;3.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打开橡皮塞,防止了空气的进入和白烟的逸出,减小实验误差。

  (二)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变。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次实验探究活动,一方面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由“静止对照”向“互动交流”转变。

  在实验设计上,改变过去“你问我答”的教学方式。学生自己将观察的现象、分析的思路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对产生的错误和偏差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由“学科内容”向“贴近生活”转变。

  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价值。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口吹石灰水”,实验中用到鸡蛋壳等日常用品,另外还提出对“水能变成油”这种言论的看法。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要相信科学,会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案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授课人

学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设疑,以实验为导向,讲练结合。

仪器、药品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吸管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碎鸡蛋壳、稀盐酸、石灰水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提问

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如图改进: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校正。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论,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组织第二次活动与探究

设置课堂练习题如下:(1)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反应,生成3体积的水。

(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那么5 g硫和5 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5 g硫和8 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

提问:为什么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呢?

展示多媒体课件

磷、碳、硫燃烧的本质。

设置“能力拓展”习题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文字表达式能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但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分组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名称: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1、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静置1~2分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探究实验名称: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1、将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并带有胶头滴管(事先装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2、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描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活动与探究

探究实验名称: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1、将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使其平衡。2、取下烧杯,向其中吹气,一段时间后,再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

探究实验名称:鸡蛋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1、将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和几颗鸡蛋壳一起放到天平上,使其平衡。2、将鸡蛋壳和稀盐酸混合,一段时间后,放回天平,观察。

交流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

交流、谈看法。

思考。

观看动画演示,总结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切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根本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和( )元素,可能有( )元素。

(2)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复习旧知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

学习定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德。

体验成功,学生产生成就感。

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并且会用一般规律解决个别问题,提高学生能力。

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情况,及时更正错误的认识及看法。

质疑,激思。

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习兴趣。

反馈诊测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6

  教学目的:

  1、知识;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学生首先思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演示实验: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空气+白磷)是?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克。

  实验小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相等的关系。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问题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归纳实验事实,总结实验规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7

  教学目标:

  识记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法(设问——实验——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用具:

  中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及多功能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文字表达式;

  3. 表现氢气的还原性的文字表达式。

  实物投影:学生写出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思考:从三个文字表达式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定性说明化学反应)

  引入:10g氯酸钾分解后可生成多少g氧气?若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学习了本章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投影: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讲述:为了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投影:演示 白磷的燃烧

  观察:实验现象 比较:反应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

  实验操作:称量反应前系统的质量;点燃白磷;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

  实物投影:天平指针在反应前后保持一致。

  投影:实验分析:磷(P)+氧气(O2) 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

  讲述:由于锥形瓶及仪器质量不变,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M(P)+M(O2)=M(P2O5)

  学生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投影:实验步骤:1.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分别装入烧杯和小试管中;

  2.称量反应前系统的总质量;

  3.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4.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并比较质量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投影:实验分析:

  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铜(Cu(OH)2)+硫酸钠(Na2SO4)

  蓝色溶液 无色透明溶液 蓝色沉淀 无色透明溶液

  学生思考: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M(CuSO4)+M(NaOH)=M(Cu(OH)2)+(Na2SO4)

  二、讲授新课:

  思考: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投影:第一节&nbsp

  ;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ΣM(反应物)=ΣM(生成物)

  过度:仅仅以两个实验是否可以说明这个定律呢?

  思考: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1:2g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什么不等于2g?

  问题2:10g氯酸钾加热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什么小于10g?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1和问题2。

  投影:二、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三、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投影:思考并讨论:只守恒定律为什么可以成立?

  提示: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变化前后各种微粒的种类及数目的变化方面考虑。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综合讨论结果。

  讲述:以P+O2 点燃 P2O5为例。

  反应前后:改变——分子种类

  不变——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

  投影: 改变 分子种类

  元素种类

  化学变化前后 不变 原子种类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原子个数

  三、课堂小结: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3.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学生练习:《整合集训》P41 1、2

  作业:课本P70 1、2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生—生: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生一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生—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三组:无色NaOH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

  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生—生:(讨论、归纳)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

  生: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生:(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实验2: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七、迁移与应用

  迁移:供给一组题目进行反馈。

  应用: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

  板书设计

  课题二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9

  文章摘要:镁条的燃烧看起来违反质量守恒定律,但实质上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最好证明。

  实验原理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后质量大于燃烧前质量,表面看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实质上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多了氧气的.质量。化学反应方程式:2Mg+O22MgO

  实验用品

  镁条、托盘天平、砂纸、石棉网、火柴

  实验步骤

  1、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2、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

  镁条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镁条燃烧后质量应变大。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相关文章:

《左传》教案10-24

存货教案02-28

爱莲说的经典教案03-20

《牧场上的家教案》经典教案设计03-20

茶花赋教案04-06

《什么虫》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大学教案的写法10-05

《认识钟表》的教案03-19

《沙田山居》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