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教案

2024-08-29

望梅止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认读"止、期、舌、燥、导、根、灵、骑、精"9个生字。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查"燎、酸、润"三个字的页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汉字"止、舌、骑、根、灵、导"。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懂得在危急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本课10个生字。

  2、在语境中理解"望梅止渴、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灵机一动"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揭示课题。

  1、词语辨析、积累,揭示部分课题。

  板书:渴

  口渴了,我们都要喝水解渴。解渴也可以说是--止渴。

  借助读好这个"止渴"。(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

  板书:止(长竖短横短竖长横)

  请在书上描摹一个。

  2、初步理解课题,引入新课。

  板书:望梅

  今天学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止渴的,但不是喝水止渴,是用一种很特别的止渴方式。

  谁知道这里的"望"字是什么意思吗?(看)

  那么,望梅止渴就是--

  突出这个奇特的方法,谁愿意再来读读?

  这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补题:44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提示,了解故事概况。

  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到底讲了些什么?借助这个提示说说看。

  出示:(什么时候),(谁)用了(什么方法),带领将士们走出一片荒原。

  交流。

  2、借助新词学习,了解故事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距今大约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

  借助拼音读准"三国时期"。

  (地图)这是一段著名的历史。当时中原大地,天下三分,魏国、蜀国、吴国三个国家并存。这就是--板书:三国

  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大约40多年。这段时间被世人称为--板书:时期

  3、听记训练,了解曹操的聪明。

  这个时期可谓人才辈出,各显其能。其中在魏国影响最大的当属他们的统帅--曹操。(图片)

  板书:曹操

  曹操是个怎样的人?请大家认真地听,仔细地记。

  听记句子:曹操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英雄人物,他足智多谋,文武双全。

  交流。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借助文本,积累词语,理解"干渴"。

  1、三国时期,曹操带兵出征,经过一片荒原。他们遇到什么困难?--

  (1)出示: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的,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先请同学们自己看着书,借助拼音把句子读读通顺。

  指名交流读句。

  (2)其他同学边听读边想句中哪些词语说明他们遇到了困境?

  出示:火烧火燎烈日高照口干舌燥嗓子冒烟

  这些词语,写得很好!让我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开火车拼读这些词语。

  能直接读词语了吗?开火车。

  (3)这个词语很特别,这里"燎",它的左边是个--"火字旁"

  它是"烧"的意思。地上热得就像大火--燃烧。谁能把它的意思给读出来。

  (4)这个词语也很特别--口干舌燥。

  这个"燥"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我们已经学会查字典了,你会用什么办法查字典呀?

  我们就一起来查查这个字?知道"燥"的意思就是没有水分。

  读好它。

  (3)将士们又热又渴,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把这句话来读读好,用朗读来表达。

  指名读。

  请女生一起来读好句子。

  2、想象说话,理解"干渴"。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士兵,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出示: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的,我感到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心想:。

  如果用上一个"感叹句"就更表达内心的渴望。谁再来试试?

  出示: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的,我感到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心想:!

  3、小结板示:

  天空中--,大地上是--,将士们个个--他们多想喝口水啊!

  (二)读读演演,理解"灵机一动"。

  1、可是有水吗?

  出示: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

  到自己不太熟悉的地方,要找个熟悉当地情形的人带路,他就是--

  曹操问过向导,这里的"根本",你能换个词吗?

  一点水都没有,谁能把句子读读好?

  指名读。

  男生读。

  将士们的行军速度就越来越慢。板书:行军速度减慢

  2、不及时走出荒原,很多士兵肯定会倒下。万一遇到强敌进攻,那可如何是好?

  出示句子: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谁能读好这句话?请注意把问号的语气读出来。

  曹操和你们是一样的焦急!请大家自由再练练。

  3、在危急之中,曹操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望梅止渴)

  他的这个办法可是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来的,就是--灵机一动。

  (读准后鼻音)

  不是慢慢思考的,谁能再读好这个词?

  (开火车读,齐读)

  4、曹操怎么做、怎么说的?同桌两人一起读读第二节,先把句子读读通。

  出示:忽然,他灵机一动,……(到第2节结束)

  5、我们先来看看曹操是怎么说的?谁来读?

  谁愿意当一回曹操?请你注意这个提示语,把句子给读好了!

  6、为了演得更加逼真,再来看看曹操当时是怎么做的?我们也可以配上动作!

  我读句子,你们一起试试?(泛红动词)

  自己练练。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办法"灵"。

  1、这个办法可真灵,我们一起配合读第三节:

  2、这个办法灵在哪?谁能借助提示,联系第一节、第三节说说看。

  出示:这个办法真灵啊!听到有梅子,将士们原先,现在。

  3、现在想想早上吃的那个梅子,你嘴里多了些什么?

  这种感觉就叫--(板书:湿润)

  齐读词语。

  嘴巴湿润,不再感到--,人有了精神,行军速度也慢慢--,他们就这样--(板书:打起精神赶路),很快就走出了荒原。

  4、三国时期,曹操用望梅止渴的办法,带领将士们走出一片荒原。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

  四、质疑解惑,理解"望"的真正含义。

  1、学到这里,老师想问大家,将士们到底看到梅子就解渴了。

  2、看看老师给你的提示,好好想想。

  出示:

  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十万大军经过一片荒原。

  忽然,他灵机一动,骑着马跑上一块高地,挥鞭朝前一指,对将士们高声喊道:……

  将士们一听到"梅子",马上想到了梅子的酸味,干渴得嘴变得湿润起来。

  3、这里并没有梅林,将士们只是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变得湿润,暂时止住了干渴。为了马上吃到梅子解渴,将士们都打起精神一鼓作气冲上高地,很快走出了这片荒原。

  4、原来这里的"望"不是看的意思,而是"想到"。

  板书:想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这个故事是一个成语故事。以后大家一听到这个成语--,脑子里就要想到这个故事。

  所以今天回家试着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 相关推荐

【望梅止渴教案】相关文章:

《左传》教案10-24

存货教案02-28

爱莲说的经典教案03-20

《牧场上的家教案》经典教案设计03-20

茶花赋教案04-06

《什么虫》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大学教案的写法10-05

《认识钟表》的教案03-19

《沙田山居》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