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教案
【教师寄语】
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小人游,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学习目标】
1、 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3、 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学习重点】
1、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学习难点】
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友谊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因为人们总是渴望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流。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知已难得啊。所以历史上结为刎颈之交的廉颇和蔺相如才会世代为人们所称道;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才会世代为人们所仰慕;春秋时,齐国人管仲和鲍叔牙也留下了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佳话,后世称为“管鲍之交”。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这篇《管鲍之交》来走进这段千古传颂的友谊。
(展示目标)
二、解题和文本内容介绍
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学案“背景资料”部分,了解文本内容。
1、课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相管仲和晏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二人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课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中的一个小故事“管鲍之交”。(学生读)
2、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跑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跑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斗争。齐国内部安定后,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国君。管仲和鲍叔牙本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口述大概)
3、管仲,春秋初齐国人。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期的政治家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管仲被后世认为是法家的创始人,,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也以管仲、乐毅自比,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孔子称管仲以“仁”,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学生读屏幕)
4、鲍叔牙(?-前644)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颍上(今安徽)人,亦称“鲍叔”“鲍子”,以善于知人著称,相传为夏禹后人,杞国(春秋中期在山东新泰)公子敬叔之子,敬叔仕齐,采邑于鲍,故为鲍氏。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如此优秀的管仲除了它自身的优秀资质和禀赋外还有什么原因促成了他的成功呢?下面我们来走进文本,走进这段千古传颂的友谊。
三、通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
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大屏幕展示难读的字)
齐读一遍。
投影:挑取知识点检查
语言积累
常见实词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 侍奉(动词) 分财利多自与 给(动词)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交游,来往(动词)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欺骗(动词)
鲍叔终善遇之 友善(形容词) 管仲囚焉 囚禁(动词)
鲍叔遂进管仲 保举,推荐(动词) 九合诸侯 会盟 (动词)
一匡天下 匡正 (动词) 吾始困时 穷,缺乏财物(形容词)
尝与鲍叔贾 做买卖(动词)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做官(动词)
知我不遭时也 遇,逢(动词) 吾尝三战三走 逃(动词)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推重,赞美(形容词)
常见虚词
齐桓公以霸 凭借(介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却(转折连词)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而是(并列连词)
鲍叔不以我为贪 把(介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替(介词)
鲍叔知其贤 他(代词) 及小白立 等到(介词)
管仲囚焉 语气助词 管仲既用 已经(副词)
管仲之谋也 的(助词) 吾始困时 当初(副词
尝与鲍叔贾 曾经(副词)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介词)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在(介词)
词类活用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使……穷困(使动用法)
召忽死之 为……而死(为动用法)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为羞(意动用法) 以 ……为耻(意动用法)
以身下之 居于…….下(名词活用作动词)
子孙世禄于齐 享受俸禄(名词活用作动词)
特殊句式
管仲既用 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动句
吾幽囚受辱 被动句 任政于齐 状语后置
齐桓公以霸 省略句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判断句
四、文本解读
下面我们走进文本,接触一下管、鲍其人其事。
1、这篇文章并没有将笔墨放在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鲍之间的交谊,这是本传的主题,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本,概括一下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知贤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忍让
(3)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荐贤
(4)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忍让
(5)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相信
(6)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信任
(7)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理解
(8)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理解
(9)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支持
(不管管仲是不是真的贪心、愚笨、不才、胆怯,鲍叔牙都忍让、信任、理解他,并且极力举荐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2、你如何评价鲍叔牙?请用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鲍叔牙的品行。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管鲍之间的交谊不仅体现在鲍叔牙对管仲的知贤荐贤,更重要的是让贤,管仲为相鲍叔牙反而在他之下,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表现了鲍叔牙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鲍叔牙不仅是一个好伯乐,还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爱国者。)
我们常说,“黄金万两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可是管仲遇上了,鲍叔牙是一个真正可以结交的人!难怪管仲深情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五、学以致用:
正是鲍叔牙对管仲如此的知遇,两人的交往才成为千古佳话,所以才有了形容朋友之间情深意重的成语:管鲍分金、管鲍之交。而唐代的诗人杜甫面对冷暖人情、炎凉世态,发出了这样的感喟:“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那么同学们学了《管鲍之交》,从“管鲍之交”谈开去,你认为,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生交流,谈体会各抒己见)
(学生自由发言)
交益友:
孔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友直。直,指的是正直;谅,信也,就是诚实;友多闻,见闻广博;友便辟,喜欢陷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友善柔,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
(课件展示以下内容)
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小人游,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西晋)付玄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儿的朋友。 -《当代青年谈人生》(正直忠告)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淡以亲指淡泊但心地亲近。甘以绝:指小人之交往过于甜蜜因而往往断绝。)
(课件展示以下内容,学生谈谈这是哪一个方面)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守诺言,讲信用,信任)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黎)纪伯伦(责任)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俄)别林斯基 (无私付出关怀)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理解,沟通)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以言明仅在生死患难与共关键之际,始能显出友情之真伪。)
师结:
友谊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友谊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是无私的关怀,宝贵的信任;是正直的忠告,热情的鼓励。友谊是对理想的共同追求,是前进征途上的精诚合作,是困难关头的相互支持,是人生道路上的神圣承诺。正是基于此,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择友交友过程中也能更好的懂得取舍,也希望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都能有管鲍那样的交情,与朋友一道,共创人生的辉煌。五、发微阐幽 “读其书想见其意”,有人说“管晏功能甚伟,而太史公载其一二轶事,大要在于结交推贤,意有所寄耳。”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意有所寄)是什么呢?(生思考,小组交流)(管子和晏子虽然伟绩很多,司马迁却只选轶事,就是为了突出结交推贤这个主旨,他是有所“寄”的。“寄”是什么意思?) (投影):“管仲仇也,鲍叔荐之;越石父囚也,晏子赎之,迁盖自伤其弗遇也。” “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父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师:这两人都是结合司马迁的遭遇来解读文章,司马迁对管鲍之交和晏子知人,心生羡慕之情,充满了赞叹与景仰。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那样的知音、知己,其实不仅是渴望精神的交流,更是希望自己的贤能被人赏识而能有所重用,即望君任用贤良。到这里我们可以说,找到了司马迁之所以这样处理这篇列传的真正原因了。
文章既肯定了管仲的治国才干,又抒发了知己难求之情及对管仲能有鲍叔这样的知己的艳羡。
六、结语:让我们用一幅楹联来结束今天的课。
(投影)
楹联:“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横批“挚交千古”。
- 相关推荐
【《管鲍之交》教案】相关文章:
管鲍之交教学反思07-08
《坚强的锡兵教案》教案06-06
插花教案与反思小班教案06-16
雾 凇(教案)优秀教案06-04
教案06-03
关怀教案设计优秀教案06-12
江南的冬景教案教案设计06-16
大灰熊教案04-09
春分教案04-09
火的教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