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教学反思
管鲍之交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3.培养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2和3
教学方法
自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
略。
二、导入新课
由“管鲍之交”这一成语导入课文。
三、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读课文
1.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
2.管仲从政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
五、教师提问点拨
1.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 提示:
不谈论管仲在经商时对自己的欺瞒行为,不认为管仲贪心、愚笨、不才、胆怯,极力举荐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
2.管仲从政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
管仲自身才能;
齐桓公宽宏大量和知人善任。
3.从管鲍之交谈开去,你认为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
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
⑴作为朋友,对像管仲占便宜的行为该如何评价。
⑵作为朋友,如何像鲍叔牙一样知友、助友、让友。
4.文言常识
⑴古今异义
不以为言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出谋办事 今义:找职业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困厄,窘迫今义:经济困难 ⑵一词多义
与
尝与鲍叔贾 跟(介词)
分财利多自与 给(动词)
为
鲍叔不以我为贪当作(动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替(介词)
以
齐桓公以霸 凭借(介词)
鲍叔不以我为贪认为(动词)
而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却(转折连词)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是(并列连词)
多
分财利多自与 与“少”相对(形容词)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推重,赞美 (形容词)
⑶词类活用
鲍叔不以我为贪 贪婪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鲍叔不以我为愚 愚笨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鲍叔不以我为怯 胆怯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使??穷困(使动用法)
召忽死之 为??而死(为动用法)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为羞(意动用法)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为耻(意动用法) 以身下之 居下(名词活用作动词) ⑷特殊句式
管仲既用 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
吾幽囚受辱 被动句
任政于齐 状语后置
齐桓公以霸 省略句
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判断句
六、课后作业
1.笔译全文。
2.为管鲍之交写一副对联。
管鲍之交教学反思
第14、15课时 学习《信陵君》(具体内容见上周《信陵君》教案)
第16课时 学习《管鲍之交》
1.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摘选自“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中有关文言文的标准要求)
第9条: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第8条: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第7条: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第2条: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第11条: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第12条: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课程标准解读:
第9条提出阅读文言文的基本目标和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识 偏义词等文言知识,并能够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第8条从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方法论两方面予以阐释。诵读文本,能够说出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自己的文化积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能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2.教材分析
本文是高二选修课《史记》中的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
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学习活动用1学时完成。
第一, 疏通文意。
第二, 探究人物形象。一课时。借助学案“思维引路”,开展头脑风暴,班级交流,《史记》如何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第三, 小组讨论: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为什么千百年来代代相传 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中你还知道哪些相似的人物?他们有着怎样的现代意义?组内讨论,各小组交流汇总,填写汇总推荐悦读表,然后通过qq群、博客的形式进行发布。自评与互评同时进行。
第四,综合展现学习成果。 整合第二、第三、第四等相关资料,反思后,以廉颇或蔺相如为素材撰写一篇主题文章,然后用博客或制作网站展示学习成果。组长评价、组内成员互评。教师通过qq群、博客、汇总表跟踪学生的学习,最后用评价量规评价学生的成果。巩固
文言知识点,完成“跟踪检测”“综合检测”等达标习题。
3.学情分析
心理描写等)及蔺相如、廉颇形象的把握是信手拈来,对于学生而言不是难点,因而我认为也不是教学的重心。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虽然也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但对“矛
1、 通过课下注释、工具书及学案的帮助,能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
虚词及句式;能够归纳概括文本内容。
评价1:主要通过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模拟测评”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文言重点知识。(目标1)
目标2:主要通过文本探究,能说出鲍叔牙的形象特点和管仲成功的原因。(目标
2)
知识卡片
一. 管仲生平
春秋初期政治家,思想家。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他在齐进行改革,分国都为15个士乡和六个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设选拔人才的制度,士经三次审选,可作上卿的辅佐。将士乡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的军事编制进行组织。征税按土地好坏分等,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由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国力富强。遂在此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
二. 《管晏列传》
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二人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
管仲和晏婴都是大政治家,管仲有《管子》传世,晏婴有《晏子春秋》留传。司马迁在传记中仅仅记载了几则轶事,就把鲍叔牙、管仲、晏婴鲜活地刻画出来。
三、方法指南
1. 反复揣摩停顿语气
2. 结合注释初步翻译
3. 概括段意揭示中心
4. 了解作者经历性格
5. 表达方式把握语言
6. 找出通假古今异义
7.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8. 常见虚词特殊句式
9. 联系讲读延伸拓展
文本探究
一、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文字障碍。结合文本思考:三. 研讨探究
1. 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
提示:
不谈论管仲在经商时对自己的欺瞒行为,不认为管仲贪心、愚笨、不才、胆怯,极力举荐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
2. 管仲从政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
管仲自身才能
齐桓公宽宏大量和知人善任
二、拓展延伸
1. 从管鲍之交谈开去,你认为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 提示:(各抒己见)
①作为朋友,像这样管仲占便宜的行为该如何评价。
②作为朋友,如何像鲍叔牙一样知友、助友、让友。
2. 为管鲍之交写一幅对联
提示:
重贤荐贤让贤
知恩感恩报恩
【文言知识积累】
1. 古今异义
不以为言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出谋办事 今义:找职业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困厄,窘迫今义:经济困难
2. 一词多义
尝与鲍叔贾 跟(介词)
分财利多自与 给(动词)
鲍叔不以我为贪当作(动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替(介词)
齐桓公以霸 凭借(介词)
鲍叔不以我为贪把(介词)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侍奉(动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办事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却(转折连词)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是(转折连词)
3. 常见实词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交游,来往(动词)
鲍叔终善遇之 友善(形容词)
鲍叔遂进管仲 保举,推荐(动词)
九合诸侯会盟 (动词)
一匡天下匡正 (动词)
尝与鲍叔贾 做买卖(动词)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做官(动词)多次(数量词)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推重,赞美 (形容词)
知我不遭时也 遇,逢(动词)
4. 词类活用
鲍叔不以我为贪/愚/怯 贪婪之人/愚笨之人/胆怯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使??穷困(使动用法)
召忽死之为??而死(为动用法)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为羞;以 ??为耻(意动用法) 以身下之 居下(名词活用作动词)
5. 特殊句式
管仲既用 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
吾幽囚受辱 被动句
任政于齐 状语后置
齐桓公以霸 省略句
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判断句
6、
鲍叔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而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管鲍之交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 ⑴、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疏通文意;重点掌握“游”、“进”“多”“仕”“耻”等词义及特殊句式。
? ⑵、能力目标:分析管仲、鲍叔牙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通过侧面烘托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 ⑶、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两个人物形象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两人的交往方式来引导学生如何呵护自己的友情。
一、解题和文本内容介绍
课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相管仲和晏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二人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 课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中的一个小故事“管鲍之交”
管仲 ,春秋初齐国人。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期的政治家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管仲被后世认为是法家的创始人,,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也以管仲、乐毅自比,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孔子称管仲以“仁”,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二、语言积累
1、正字音 管仲: 颍上: 鲍叔牙: 尝与鲍叔贾: 一匡天下:召忽:
2. 古今异义
a不以为言 古义:今义:认为
b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今义:经济困难
3. 常见实词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 分财利多自与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鲍叔终善遇之 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知我不遭时也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4. 常见虚词 齐桓公以霸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鲍叔不以我为贪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知其贤
及小白立管仲囚焉
管仲之谋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5. 词类活用
鲍叔不以我为贪 鲍叔不以我为愚
鲍叔不以我为怯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召忽死之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身下之
6. 特殊句式
管仲既用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吾幽囚受辱 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 分财利多自与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三.整体感知,重点段落鉴赏
1、管仲从政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2、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
3.文章是《管仲传》,却用较多笔墨写鲍叔牙,这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四、探究:从管鲍之交中①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②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你会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
五、借助给出的上联,为管鲍之交写两个下联
上联:相桓公一匡天下
下联:
上联:识贤荐贤让贤
下联: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
管鲍之交教学设计
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欺负
B. 鲍叔遂进管仲 举荐
C. 一匡天下匡正
D. 尝与鲍叔贾 做买卖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为言
B.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C.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D.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6. 下面六句话分别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 )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多鲍叔能知人也 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⑥ D. ②③⑤
7.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原因是鲍叔知道管仲没遇上好时运。
B.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这都是鲍叔知贤、荐贤、让贤的结果,说鲍叔是最大的功臣一点都不为过。
C. 在常人看来,管仲无德、无才又贪心,但鲍叔独具慧眼,他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缺乏磨练、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D. 本文虽选自《管晏列传》,但并没有把主要笔墨放在写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 相关推荐
【管鲍之交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学反思02-27
seasons教学反思01-17
《大海》教学反思02-26
新诗教学反思03-19
《母鸡》教学及反思02-18
新诗教学反思03-19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19
岳飞教学反思03-19
赵州桥教学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