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教案

2024-10-20

《过华清宫》教案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的】

  一、 诵读;

  二、 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一、 理解诗意;

  二、 准确掌握字词意思;

  三、 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长安回望绣成堆”

  【学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

  1、明确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包括作者信息;

  3、疏通全文,了解大意;

  4、复习以前接触过的作者的诗文。

  课堂教学

  一、 导入课文:杨贵妃是哪位皇帝的宠妃大家都知道吧?(唐玄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了解唐玄宗是什么样的皇帝,还有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这些现象的。

  二、 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又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三、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牧路过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荒淫误国所作。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史书记载,许多差官因为帮杨贵妃运送荔枝,都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四 、 范读全诗:要求:注意听朗读时的感情,同时注意停顿特点——七言绝句2、2、3顿或4、3顿。

  五、 研习课文

  (一)、首联: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思考:为什么是从长安回望骊山?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送荔枝者直奔京城长安却不见皇帝和贵妃,只能回头送往他们的行乐之地骊山。诗人从侧面说明了皇帝终日作乐,不理朝政,昏庸腐朽的生活。

  思考:如何理解“绣成堆”及其深层的意义?

  明确:“绣”指的是骊山上的东绣岭、西绣岭,同时又指山上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宛如一堆锦绣,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这从侧面描写了唐玄宗对贵妃过于宠爱,以及其骄纵奢华、辜负民意、贪图玩乐的生活。

  (二)、颔联:山顶千千万万的门依次地打开了。

  思考:在这句诗中点睛之笔是哪个词?为什么?

  明确:“千门”。首先“千”是数字虚用,不一定就是一千扇门,而是指很多扇门。描写了骊山上建筑群繁多,再次表明了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生活。也描写了送荔枝者的道路艰辛,表明当时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苦。

  (三)、颈联:一人赶着马车飞驰而来了,惹得妃子开怀地笑了。

  思考:“骑”是什么意思?在学过的课文中哪里有出现过?

  明确:读音为ji(入声),这里是一人一马的合称。古文中大多数都用此意。如《乐府诗集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乐府诗集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讨论:这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句。解释了上文“千门”为何打开,并引出下文马车运的为何物。同时引出“妃子笑”,妃子为什么在马车来时就笑了?这里成功地制造了悬念,引起读者的疑问和兴趣,为下文的解释埋好了伏笔。

  (四)、尾联:没有人知道这马车上是载着贵妃最喜爱的荔枝来了。

  提问:读到这一句有何感想?

  明确:开放性提问,言之有理即可

  总结:全诗以“回望”起笔,逐层地设置悬念,最后揭露谜底。全诗没有难字,清丽俊俏,活泼自然又富有深意,同时读起来琅琅上口。诗人借此诗揭露了唐玄宗的为讨好杨贵妃而任意妄为做出的荒唐事件,有力的鞭挞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以此告诫后人。

  七、 课外拓展:作者诗文主要风格:

  设问:杜牧的诗文我们以前接触的有哪些?说说这些诗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明确:《江南春绝句》、《赤壁》、《泊秦淮》、《清明》、《山行》、《题乌江亭》、《阿房宫赋》

  特点主要分为两类:1、《山行》、《清明》属于写景抒情诗。其特点主要是清新明朗、色彩鲜明、情景交融、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2、《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题乌江亭》、《阿房宫赋》等属于咏史怀古诗。其咏史怀古诗多写得才气纵横、气势磅礴、强烈的忧患意识、忧郁、发人深思等。

  八、 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 相关推荐

【《过华清宫》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体育活动《绳彩飞扬过新年》的教学设计02-23

2019中华魂演讲稿1500字二篇03-19

《左传》教案10-24

存货教案02-28

爱莲说的经典教案03-20

《牧场上的家教案》经典教案设计03-20

茶花赋教案04-06

《什么虫》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大学教案的写法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