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表格式

2022-06-13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学单元方案设计

2011年5月

单元

第七单元

总课时数

单元训练目标

  1. 认识22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掌握常用词语。
  2.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动物的特点,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
  3.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视语言积累。

备注

单元训练重点

  1. 阅读本单元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了解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
  2.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视语言积累。

单元训练难点

通过重点句子的体会领会文章深刻的含义。

其它

  1. 教法运用:重点阅读法、录像激趣法、指导朗读法、音乐感染法
  2. 学法运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理解法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课时方案设计

课题

鸟的天堂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教法

教学方案设计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三)学习课文第4段。
  1.指名学生读第4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四)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听后,讨论:
  (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可以归纳: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2.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出示小黑板。)
  小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五)作业。
  1.建议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2.用“陆续”、“应接不暇”两个词语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后记: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课时方案设计

课题

26、鲸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认识鲸这种动物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识和了解鲸这种动物,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法

指导朗读法

教学方案设计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教学后记: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课时方案设计

课题

麋鹿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漂泊”、“销声匿迹”两个词造句。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注意文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懂得去保护野生动物。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课文中提到“八国联定入侵,麋鹿惨遭厄运”对学生讲,事件的时间比较久远,可以充分地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来理解“八国联军”入侵不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种灾难,对麋鹿来说,也是一种厄运。

教具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难点

课文中形象生动地引用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体会 。

教法

借助图片,观察想象,品词析句,读写结合。

教学方案设计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藏羚羊)
2. 师:你们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动物——麋鹿。(播放课件)
3. 读题。
二、初读课文。
1. 师:我们先来看一部《动物世界》专题片——麋鹿,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后用一、二句话简要说说影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 生自由说,师板书: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3. 理清层次。
师:哎,看来大家看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2-4)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传奇经历?(5-7)(播放课件)
三、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1. 自由读2-4,圈划你感兴趣的词句,想想感兴趣的理由。
2. 小组合作交流。
3. 集体交流。(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a.“麋鹿是鹿的一种……更增添了它的神秘。”(出示课件)
指导朗读。(表现出奇特、神秘感)
师: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多奇特呀!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它的奇特吗?(指导朗读)
师:它还是神话小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呢,多神秘呀!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b.“与其它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年脱换一次。”
(抓住“重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等词体会麋鹿的“大”)
c.“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欣赏麋鹿奇特的角型)
师:真是独一无二的角型啊!谁来朗读?(指导朗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受到麋鹿的角型是独一无二的,多招人喜爱的动物呀!我们一起来读。
d.“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师: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多奇特的动物呀!而且它的长尾巴可以用来驱赶蚊蝇呢!作用真大啊!(指导朗读)
e. “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播放课件)
师:麋鹿体重达200公斤,照理来说应该是胖胖的,很笨拙的样子,但它却能在沼泽地里轻快敏捷的行动,多奇特的动物呀,难怪它要引起人们的兴趣了!你们喜欢它吗?那就通过朗读表示出来。(指导朗读)
f.“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你们看,麋鹿像我们人一样,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换衣服呢!多可爱呀!(指导朗读。) 引读小游戏:
如:师读“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生读“麋鹿的角型是……”师:蹄似牛……尾似驴……麋鹿的毛色在夏季……在冬季是……
4.小结: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
师:麋鹿的奇特外形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
g.“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才发育完全。”
师:瞧,麋鹿像我们人一样,也要怀胎十月才生下小麋鹿呢,多有灵性的动物呀!而且它每胎仅产一仔,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朗读句子)
四、学习第一段。
1.过渡: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的故乡,它在我们江苏省盐城市,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那儿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了解一下为什么这儿会成为麋鹿之乡?
2.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句子。)
“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最大的麋鹿群。”
(引导学生明白:麋鹿生存的环境必须气候温和,林茂草丰。)
师:你们看,麋鹿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生活得多悠闲自在啊!(朗读句子)
3.总结:
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3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这与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板书)
五、作业:
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惯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二、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
1. 小组合作学习,填写表格。
2.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播放课件)
A.“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早在3000多年前……1865年……1900年……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读出“惋惜之情”、愤怒之情、)
B.“后来,流落在国外……到1967年……”
C.“1986年8月……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茁壮成长。”(指导读出“自豪、喜悦”之情。)
师: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的故乡,它在我们江苏省盐城市。
3.总结:
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39头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3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这与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板书)
麋鹿目前虽已摆脱绝种之危,然而只有它们完全恢复野生群体,返回大自然,才标志着麋鹿的新生。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三、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①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②对于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住中间的字,结构要松紧合适。
2、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

板书设计:
角似鹿
外形特点 面似马

教学后记: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课时方案设计

课题

小狮子爱尔莎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肝、糙、犀、耷、恕、恋”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爱尔莎和“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狮子爱尔莎和“我”之间的深厚感情。让学生明白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1、查阅乔伊·亚当逊的著作《野生的爱尔莎》或《狮子和我》

2、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难点

理解“我”费尽周折把小狮子爱尔莎交回大自然的原因,体会“我“、在驯养狮子的过程中同爱尔莎产生的深厚感情

教法

指导朗读法

教学方案设计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狮子吗?谈一谈你对狮子的了解。

(引导学生回想从电视及文章描写中见过狮子样子说说。)

2、你见过有人在家里喂养过小狮子吗?

3、是呀,森林之王——勇猛的狮子谁敢喂养呀!可人和狮子能不能在一起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呢?奥地利女作家,乔伊 . 亚当逊就勇敢地尝试了这件事,并且以她最好朋友的名字爱尔莎为它命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奥地利女作家乔伊亚当逊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文章《小狮子爱尔莎》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新课,力求自然、亲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感知,小组合作读文讨论。)

3、自学反馈

1)读词语:鱼肝油 粗糙 犀牛 宽恕 恋恋不舍

(提醒学生注意:“糙”字读“cāo”,不要读成“zào”。“耷”字是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三声。“恕”字声母是翘舌音“sh”。)

2)理解词语: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神情。

宽恕:宽容、饶恕。

九霄云外:九宵,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3)主要讲了“我”精心训养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

三、再读课文, 理清顺序

1、课目文围绕“我”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又把它还给大自然这件事,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抱养照料——生活习性及建立情感——放回大自然。)

2、将全文内容按上述顺序归纳,用“先……再……然后”训练说话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总结,置留问题

“我”和爱尔莎一起生活了三年,小狮子爱尔莎有哪些特点?“我”又是怎样和它建立感情的?“我”为什么要把它放回大自然?这些问题,在下节课我们将仔细研究。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出生

                  |

       24、小狮子爱尔莎  成长

                  |

                 回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本文写了件什么事。

  2、本文围绕着小狮子爱尔莎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出生——成长——回归大自然)

3、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入手学习这篇课文,特别是了解“我”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

[回顾全文,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交代了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阅读课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

 课文里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说说为什么最令你感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和爱尔莎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边读边思考,找出表现“我”对爱尔莎的关爱,爱尔莎与“我”感情深厚的句子多读几遍,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更好的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生:

1)生通过具体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课件出示 )  这是一只( )的小狮子。

    3)读出出“我”和小狮子初步建立情感的句子,再次完成上面的填空。

    4)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成长:

1)第2自然段:顽皮——小狮子洗澡时,跟“我”开玩笑。

(抓住“故意扑腾”“扑倒”体会。)

    第3自然段:勇敢——犀牛非常凶猛,爱尔莎却和它搏斗并赶走了它,保护了“我”。(抓住“跑来”“勇敢”“搏斗”“赶走”等词语体会。)

    第4自然段:温顺——它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还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温顺可爱。

(抓住“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吮吸”等词语体会。)

     第5自然段:驯服——它夜间闯入驴群,被“我”教训时的表现可看出它的驯服。

(抓住“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吮着”“蹭着”等词语体会。)

     小狮子的性格特点: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2)先读一读,再仔细地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之间互相评读。

 回归大自然:

1)全班讨论“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

[再读课文,理解送回爱尔莎的原因。引导学生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我真正深爱它,让它自己去生活。

     试验由人抚养并带有人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2)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来回答“我”为什么要送小狮子回大自然。

3)理解句子

●“我搂住他的脖子,吻着它;它好象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蹭我。”

  (这句话具体写出了“我”送爱尔莎回大自然时表现出的难舍难分的情态。)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

(这两句话写出了“我”和爱尔莎分别时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集体评议。

5)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结合课文作者进行科学实验的目的,启发学生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6)小狮子爱尔莎回到大自然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小结:是呀,任何一种分别总是让人痛苦。爱尔莎走了,满载着作者对它的情谊走了。回到真正属于它的大自然中去了。让我们与作者一道为爱尔莎送别,祝它一路平安!

[体会作者与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并使学生受到真挚情感的熏陶。]

三、联系生活,升华主体

  1、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爱护动物,善待周围的动物,再凶猛的野兽也能和人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动物和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关心爱护小动物,小动物也会关心爱护你。

  那么,与本文作者相比,你们认为我们周围的人在保护动物方面做得怎么样? 或者建议咱们重庆人在保护动物方面还应做些什么?

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我们身边的小动物太需要我们的关爱,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去关心这些小动物吧!因为,我们周围的环境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只有我们生存的环境才会和谐、美丽。

2、将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的介绍写下来。

3、做调查:了解当地水里的鱼、林中的鸟及其它的动物,最近几年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出生:抚摸喂一刻不离

                  |

       24、小狮子爱尔莎  成长: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爱动物 爱自然

                  |

                 回归:莫大痛苦、恋恋不舍

教学后记:

1、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课时方案设计

课题

语文百花园七

教学时间

5课时

学习目标

1、使生学会从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区分音同形似字,防止用字混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懂得成语的字面意思,以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3、通过自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捕捉中心句,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寓言故事。
   2、教师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难点

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教法

教学方案设计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七,相信在这里,你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课件出示)
    “度”“渡”音同形相像,意义用法不一样。“渡”字多指渡水上,过江过河用船渡,“度”字多指时间上,假日节日用欢度。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辨字歌,想一想,这首辨字歌是怎样区分“渡”和“度”的?
    (2)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教师引导。
      (“渡”有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所以一般用在渡水上,如“渡江”“渡河”“渡船”等;“度”多指时间上,如“欢度”“度假”“一年一度”等。)
    (3)你还能用“渡”和“度”再分别组几个词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纠正指导。)
    (4)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音同形似的字呢?你是怎样区分的呢?说一说。
      [通过拓展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读一读,查查成语词典,理解它们的意思,再说几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关动物的成语,请看:(课件出示)
    鹤立鸡群 虎头蛇尾 鸡犬不宁
    井底之蛙 鼠目寸光 狡兔三窟
    九牛一毛 浑水摸鱼 羊肠小道
    (1)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如果还有不理解的,赶快拿出词典查一查吧。
    (3)学生查词典,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4)学生汇报。
     (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当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虎头蛇尾:虎头硕大,蛇尾细小。比喻做事有始无终,开始声势浩大,后来劲头不足。
     鸡犬不宁: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扰乱十分厉害。
     井底之蛙:井底的青蛙住在狭小的地方。比喻见识少的人。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采取多种预备措施躲避祸患,保全自己。
     九牛一毛: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
     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捞取不当的利益
     羊肠小道:形容狭窄弯曲的小路。)
     [不能只单纯地说字面的意思,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出引申义和比喻义]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动物的成语,说一说,让大家共同来分享。
   3、读一读,想想下面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课件出示短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读文讨论后汇报。
    (3)那么哪句话讲的就是这段话的意思呢?说说你的理由。
      (这段话是围绕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写的,因为后面的几句话讲的是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里飞行,也就是具体说科学家揭开了什么秘密。从结构上看,这段话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说。)
    (4)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么,在前面学习的课文中还有这样的段落吗?请你找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这样做的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把你知道的音同形似的字写出来,再组成词语。
   3、继续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积少成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要带给你更有趣的与动物有关的古诗和成语,想知道吗?那就跟我来吧!
  二、分项训练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课件出示)
    画眉鸟
    百啭(zhuàn)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宋欧阳修)
    (1)这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画眉鸟》,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诗,然后教师指名读。
      (提示学生注意诗的节奏)
    (3)谁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在开满鲜花的山岗上,在长着各种树木的林子里,画眉鸟的叫声婉转动听。整天关在笼子里叫唤,不如在树林间自由自在地啼叫。
      这首诗咏画眉鸟,表现了画眉鸟在自由天地飞翔的欢乐和被囚后的痛苦,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5)理解了诗意,你能背诵下来吗?试一试。
      我的采集本(课件出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都是有关动物的,包含两个分句,由8个字组成。)
     (3)谁能说出这些成语里面都有哪些故事呢?
       (学生能够说出的由学生讲,学生不知道的由教师讲解。)
     (4)你还知道其他相类似的成语吗?说一说。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师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抄写成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这节课,老师要带给你一个寓言故事,《狮子和鹿》
    (板书:狮子和鹿)
  二、学习短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想一想这个小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读文,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一只鹿开始得意地欣赏自己的角精美别致,而认为自己的腿太细,太难看。后来有一只狮子向它逼近,鹿用它那四条长腿远远地把狮子甩在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的时候,鹿的角被树枝挂住,鹿差点被狮子扑住,它用全身力气才从树枝中挣脱出来。于是它又嫌弃起那两只差点让它送命的美丽的角,而喜欢上了自己四条让它狮口逃生的腿。)
    1、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开始喜欢自己的角,讨厌自己的腿。后来喜欢自己的腿讨厌自己的角)
    2、这个寓言故事中蕴涵着什么道理呢?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任何事物既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我们不能只从外表上去看待事物。)
    4、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觉得应该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呢?
     (学生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正确的引导)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深刻的道理,包含在一个有趣的故事中,这就是寓言的主要特点。有的寓言故事表面上讲的是动物之间的事,实际上还是为了教育人,我们读后也会受到很大的启发。
  二、分项训练
    语文大课堂
   1、收集动物的寓言故事,填写读书卡片。
    (1)老师在课前,布置了大家去收集寓言故事,你们都收集了吗?又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呢?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寓言故事。
    (3)在这些寓言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这个故事中又包含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4)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故事名称
      主人公
      主要内容
      包含的道理
      选自何处
   2、以小组为单位讲动物寓言故事,评一评读书卡片。
    (1)小组内互相讲讲寓言故事。
    (2)评出完成得好的读书卡片,并说明好在哪里。
   3、讲、演动物寓言故事,或把故事内容画成连环画。
    (1)刚才,同学们评出了好的读书卡片,那你们愿不愿意讲你们认为好的寓言故事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呢?
    (2)下面我们就开展一个竞赛活动,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好。
      [学生可选择多种方式,体现学生特长,尊重学生。]
    (3)学生展示。
      (看谁的故事讲得生动,哪些同学演得精彩,谁的连环画画得形象。)
   4、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1)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多的寓言故事,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
    (2)如果让你来编一个动物寓言故事,你准备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3)故事里有什么动物呢?它们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呢?
    (4)你为什么要编这样一个故事呢?故事里包含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5)出示要求(课件)
      一、故事要有趣味性;
      二、故事中要包含一个道理;
      三、故事内容要完整,条理清楚。
     (1)同学们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编,编好后说一说。
     (2)动笔把编好的故事写下来。
       (写故事时可以对故事做一些修改。)
     (3)出示学生写的动物寓意言故事,读一读,评一评。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讲、演、画、编等多种学习活动,对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自己还编写了寓言故事,你们真是了不起!
   2、把自己编写的寓言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 相关推荐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表格式】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第七册的语文第七单元教案09-13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莲叶青青》的教学设计06-10

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单元教案09-13

《爬山》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06-10

关于语文S版之咕咚教案06-08

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09-07

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08-09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注音练习题06-08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08-09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