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2022-06-13

课 题

19 变幻多彩的地球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2个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 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有关地球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读完后请其他同学评议,相机指导“爽”、“置”、“善”和“燥”的读音,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薄”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悟重点,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便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摘录重点词填表。

蓝色的衣服→海洋湖泊→冬暖夏凉

黄色的衣服→沙漠、半沙漠→热时更热、冷时更冷

最重要的外衣→大气→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的衣服→冰雪覆盖→降低温度

绿色的衣服→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读一读,议一议:各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②研读重点句段、探究拓展: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3、集体交流,梳理归纳。

4、指导朗读,印证理解。

二、品读领悟、升华感情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地球质量与环境恶化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2、试着写一篇读后感或号召人类保护地球的倡议书

教学反思

课 题

20 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读重点词句,从中悟出一些品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4、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 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多么优美的环境呀,大家想知道,这是哪儿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同座一起读,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纠正生字读音,相机指导学生读准“脂、挚、室、帐、晒、素、郎、虑”等字,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抹、荫”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三、阅读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豆花庄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童话般的世界?小动物们在这里过着怎样快乐的生活?

1、独立自主,探究学习:学生个人自读,边读边思,并在书上批画相关重点词句。

2、学生汇报自学所获,提出自己尚未弄清楚的问题。

3、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由豆花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虫虫们快乐幸福的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学生由物及人展开联想,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4、指导朗读、深化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8—18自然段,读后组织评议。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出示小黑板展示4个重点句子(课后三个重点句和第17自然段),师生合作,品读感悟。可运用“读—思—议—评—读”的方法学习,在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学生分组竞赛读这几个重点句,组织评议。

5、拓展深化:问什么说他们唱的是一支“绿色的歌”?你能把“金色的梦”的内容想象出来吗?

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学生作典型发言。

6、配乐朗诵课文8—18自然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给小伙伴听。

2、小练笔:《金色的梦》

教学反思

课 题

21特殊的葬礼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渴望内,背诵课文。

能运用已有学习经验自学生字词,感受本课词语的结构美。

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原有的雄伟气势和而今的枯竭情景,从而产生对环境加强保护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而今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而今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教具学具

生字卡片、生词卡、教学挂图

环 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初读初悟:

  1. 交流自主识字情况,巩固书写。
  2. 质疑生字词,通过交流或查阅字典,初步感知词义。
  3. 质疑课题,激起学生读文兴趣。
  4. 通读课文,把握内容,简要说说文中所发生的事件。

二.品读深悟:

  1. 引读感受,初悟情。
    1. 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场特殊的葬礼发生在------(引读第一自然段)
    2. 生读完着段话后自由交流,了解到这场特殊葬礼的地方。

2.细读分享,深悟情。

    1. 让学生默读后面相关的段落,看看能否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
    2. 欣赏优美句段,集体交流,在交流中对话,碰撞,引导学生深悟情,感受瀑布的巨大变化。
    3. 原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
    4. 用书上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 原来的瀑布给人的感受。
    5. 教师知道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6. 配上瀑布的画面诵读,再次感受原来的瀑布气势是多么的雄伟。
    7. 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对“不辞而别”的理解。
    8. 引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对这时瀑布又有什么感受。
    9. 学生自在交流。
    10. 如果你此刻就是到那里的游人,你会有什么感触?
    11. 让我们满怀遗憾地再次读读这一自然段。
    12. 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就要和我们告别了,是它自己不辞而别的吗?

3. 了解人们之行为,唤起爱环境的情感。

    1. 人们肆意的破坏,给瀑布,大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就像警钟长鸣,给人们以启示,请自渎最后三个自然段,看看你能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 学生交流冲文中了解到的人们的行为。
    3. 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让人们感到-------(引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回扣题目,自悟理。

  1. 读完课文,再次回味题目,你觉得这次特殊的葬礼特殊在哪里?
  2. 不仅是对象特殊,意义更为特殊,它是对人们的警示,它是对人们的提议,它也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承诺。让我们行动起来------(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 在葬礼上,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 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词,半班上做演讲。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古诗诵读7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具学具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环 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教学反思

课 题

语文乐园(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气象知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2、通过朗读地名小诗,认识生字,了解祖国的各行政区简称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爱国之情。

3、通过写背有关成才的名言警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

4、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5、通过口语交际“大家一齐行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 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谚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谚语的意思。

2、查阅字典或相关资料,进一步加深对谚语意思的理解。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4、全班齐读,集体反馈。学生汇报自己对这几条谚语的理解,老师可对谚语所表达的气象原因稍作指导。

5、适当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说出来跟大家共同欣赏吧。

二、读一读

1、出示中国行政区域地图,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京九铁路所经过的省市线路。

2、学生试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了解“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相对应的9个省市的全称。

4、齐读地名诗。

5、分组学习,了解简称相对应的省市全称。

6、集体交流、信息反馈。

7、学生读读议议,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读,边读边思,想一想这几条名言的字面意思。

2、抄写名言,写后再读深思,说说名言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小组交流,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什么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世上今人胜古人”,“青出于蓝胜于蓝”等等。

4、熟读,背诵三条名言。

5、启发学生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6、师生共同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诗歌。

2、读思结合:

⑴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

⑵它对生活的看法是怎样的?

⑶根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3、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同桌交流学习体会。

4、全班交流反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探究与发现

1、学生自由读题。

2、读后思考:通过这种表格的设计,能很快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由此对你有什么启发?

3、小组交流:在平时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4、指名学生作典型发言,介绍自己好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评议。

5、师生共同小结,肯定、表扬与鼓励好的语文阅读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实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要点。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办一起关于环境保护的板报,要求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办好板报出谋划策。

二、质疑激趣,开拓思路。

社会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但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人类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用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三、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或现象?

2、同桌互相交流。

四、看课文提示,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要办好这一期板报,应该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五、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做好巡视指导。

六、明确分工,小组协作

1、自拟稿件

2、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丰富板报内容

3、设计板报的版面、配画、插图、装饰等

4、推荐字写得好的同学抄写板报,绘画水平高的同学为板报配画…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 相关推荐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鄂教版《语文乐园》教案09-14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教学设计07-17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07-17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意外》精品教案06-12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熟能生巧》的教学设计06-07

鄂教版《语文乐园(三)》优秀教学设计07-17

最新鄂教版《语文乐园(二)》教学设计07-20

鄂教版《梅花》教学反思09-08

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08-21

北师大版第七册的语文第七单元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