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课《动作描写出神韵》教学反思

2022-07-08

写作指导课《动作描写出神韵》教学反思

  在第一阶段的组内磨课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写作指导课,课题是《动作描写出神韵》。上完课后,回看自己的课堂实录,就像照镜子般,看到了优点,也照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总结如下:

  一、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语言表述比较规范。

  写作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如何让一节写作课有效,首先要制定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在备课时,我结合了我班学生的学情,制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通过经典段落诵读感受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在比较练习中归纳概括动作描写的方法;

  2、通过具体情境激活思维,培养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用准确、具体、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鲜明特征。

  3。在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从上述三维目标来看,遵循了全面、具体、适宜、具可测性四大原则。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兼顾,而且能够有机结合,在过程中学习动作描写的相关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渗透德育;其次,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板块的具体目标,确定具体可操作性的课时教学目标。课堂上呈现学习目标后学生看了之后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也便于课后师生进行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查检测。另外,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能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三维目标,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在为达成目标服务。

  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教师能仅仅依托这三个活动载体,引导学生逐步达成目标。例如通过三个经典段落的诵读,学生就能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动作描写的生动形象、准确传神;通过模演具体的情境,学生练习动作描写,在同学间、师生间的PK活动中,在前后句的修改比较中,概括归纳具体的方法。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课堂上活动形式新颖,同时能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例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新课标生活就是教材这一课程理念。

  三、课堂环节繁琐,不利于清楚有效的达成目标。

  本节课共计六个环节,在短短的40分钟内,无法让每一个环节都能落到实处。课堂上前松后紧,第一二个环节都在围绕准确使用动词展开,内容安排过多,也显得有些重复,而且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后面第三个环节中学生比较练习犹如蜻蜓点水,从课堂学生表现来看这恰恰是学生的难点。由于前面费时过多,此处目标并未有效达成。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