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复习

2022-07-04

  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尤其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说明文,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如何写说明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明文复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文复习1

  目标:

  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

  教学重点:

  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教学难点:

  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金点巧指: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层意和段落

  (1)首先要准确把握文段中的中心句和说明的内容。

  (2)方法:如果有中心句,直接摘取中心句;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同时注意说明文段中的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2、准确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再表述。

  (1)过程:a、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b、合理地整理、组合概括信息;c、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2)“重要信息”具体指:

  a、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b、体现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映作者态度主张的内容;

  c、表述新信息的内容(新发现、新概念、新进展);d、对新发现、新概念等新的知识进行解说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一系列文章,这些课文属于什么体裁?(生答说明文)语文中考时,说明文很有可能成为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江山。今天我们就来做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

  二、回顾说明文基础知识

  先由学生归纳发言,再总结

  1、说明文的概念;2、说明文的分类;3、说明顺序;4、说明文的结构方式;5、说明方法;6、说明文语言特点

  三、说明文常见考点

  1、说明内容(对象)的整体理解,主要信息的提炼概括。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和把握。4、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别与分析。

  5、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的把握,对关键词、句的辨析。

  6、对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的阐述与解说。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对文章中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提出建议等。

  四、重难点突破

  (一)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1、温故知新

  例如:已学《苏州园林》一文中,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独具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能了解苏州园林区别于其它各处园林的鲜明特征。

  2、方法归纳

  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

  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事理性说明文可以指出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__的__

  3、真题演练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恩施民居——————吊脚楼》和《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这两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分别什么?

说明文复习2

  1、说明文分类:

  按对象:事物性说明文《苏州园林》;事理性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进行说明),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果到因,由浅到深等)。

  3、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引资料

  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如统筹方法是一种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用A是 的B或 的B,叫A。

  作比较: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与被说明事物作比,使它留下具体而鲜明的印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

  列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说明更直接,更具体。

  摹状貌:就是对说明对象用生动语言进行描绘,相当于记叙文中的描写。

  4、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战法推介: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

  1.说明对象(注意区分:全篇还是局部)

  2.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是事物说明文,可在文中直接找出或概括各段的要点。

  3.说明的主要内容

  A、事物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

  B、事理说明文:可从现象的起因(根源)、性质(工作原理、危害性)、解决措施(用途、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常见于事物说明文);逻辑顺序(常见于事理说明文)

  5.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⑴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即说明文中的描写)。

  ⑵作用: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往往是该段所要说明的。

  6.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和生动

  ⑴准确:常以 加点字能否删去的形式出现。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加点字)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生动:主要的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解题演示:

  遥感卫星

  ①信息技术革命,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获取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a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远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们在地面察觉不到地质断层,代替人们勘察无人区内的情况,发现地下的石油、古迹。

  ②我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长期以来,铁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年复一年的在灾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然而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的显示出,这条铁路一些地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③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b例如,我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140倍,只需1人用3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30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④我国石油地质队员在对柴达木盆地“伊克雅乌汝”油气构造进行调查时,26人苦战4个月,才测出568个点,以此绘制出五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而卫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还发现了地面测量中无法发现的断层构造。

  ⑤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利用遥感卫星图片,发现了一批古代遗迹。比如内蒙古昭乌达盟附近的一座被黄沙深埋的古城,在遥感卫星照片上被发现,并确认是元朝忽必烈为其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兴建的应昌古城。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对本文结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a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下定义 B、作诠释)

  ②b句除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何具体作用?

  3、第四段画浪线句子所说明的对象的特征之一是

  4、理解第二段中加点词 :

  ①“一直”不能删掉,这是因为

  ②“才”的用法是 。

  A、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B、表示对比之下数量少

  C、表示事情发生得晚 D、表示只有在某种情况下然后怎样

  关键提示

  以上训练和考查的重点是整体感知说明文内容的能力。整体感知说明文内容,指的就是能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理清结构和理解文意,等等。“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这是《教纲》提出的要求,据此,中考对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格外看重,我们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解题思路

  解答第1题,先要整体把握文意,明确第一段末句的几点意思对下文的作用,据此就能一举两得,揭开“顺序”和“结构”之谜。

  第2题,解答①要弄清下定义和作诠释的根本区别,用换位法(主语与连同定语在内的宾语互换位置)加以鉴别,换后意思不变的是下定义,换后意思发生逻辑错误了,就是作诠释。解答②,目光要在“航空照片”、“飞机航拍”和“人工”上聚焦,并揣摩作者的用意,就不难看出意在用它们跟遥感卫星的工作效率用比较,以突出遥感卫星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解答第3题,只要扣住“仅”和“还”这两个副词,答案就会撩开面纱。

  第4题,解答①要看到“一直”是与“长期以来”相照应的,便可揣摩出它对查找“内在原因”的难度之大起了强调作用。解答②,要联系上文理解,会很快排除A和B,却可能会在C和D中犹豫不决,但只要联系“长期以来”和“一直找不出”去揣摩,你就会觉得选C才是准确的。

  实战演习:

  Ⅰ、阅读训练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其中又以[ ]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

  4、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5、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6.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7.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三)课外阅读

  (一)①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物种将濒临灭绝。很多物种现在就遭到危险。橙色皮毛的猩猩(因其脸像人脸,被称为“森林老人”)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惟一的一种大猩猩越来越少,只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找到。

  ……

  ②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有一定的原因。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树木,将硬木木材运往各国销售。顺便说一下,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木材进口国,每年用木材生产的大量一次性木筷子,可以建造1.1万间住宅。

  ③在雨林区,砍掉树木、兴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然而这种做法的效率极低。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人们都不会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几场大雨可冲走所有的表土。用不了几年时间牧场主就得放弃原来的牧场,去寻找新的牧场。

  ④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远不止毁灭无数的动植物物种。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这是一种连锁反应。

  ……

  ⑤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和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11.选文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

  1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3.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4.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警示人们增强环保意识。

  生字词

  匀称(chèn) 惟妙惟肖(xiào) 推崇 巧妙绝伦 刹(chà)那 驻(zhù)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轩(xuān)榭(xiè) 胸中有丘壑(hè) 嶙(lín)峋(xún) 镂空(lòu) 蔷薇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 御(yù)道 磬(qìng) 鎏(liú)金 雍(yōng)正 攒(zǎn) 琉璃 蟠(pán)龙 中轴线 伧(cāng)俗 帷幕 雅俗之分 竺(zhú)可桢(zhēn) 孕育 翩(piān)然 销声匿(nì)迹 风雪载(zài)途 农谚 榆叶 连翘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蟾蜍 囊(náng) 繁衍 胚胎 鳞片 脊(jǐ)椎 (zhuī) 两栖(qī) 相安无事潮汐 褶(zhě)皱(zhòu) 遗骸(hái) 劫难(nàn) 致密 追溯(sù) 天衣无缝 归咎(jiù) 藩(fān)篱 啸 (xiào)聚山林 栖(qī)息 监控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潜(qián)意识 过滤 顷(qǐng)刻 面颊(jiá) 喷嚏(tì) 激荡 嘈(cáo)杂 唠唠(láo)叨叨(dāo)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说明文复习3

  本周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之一是对说明文进行专题复习,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关说明文的一些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能较快速、正确的阅读解答说明文的有关问题。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在教法上,我想通过讲练结合的办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针对本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加之不愿动脑思考的懒散行为,我讲得确实太多太细,因为在平时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比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但效果也不佳,许多学生提起笔来不知从何下手,我也为此感到很苦恼,所以我采用这种“砍倒树捉鸟雀”的`方法,希望能让学生掌握一点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此无奈之举,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去甚远,对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学习的做法,其实是既苦了教师,又束缚了学生,是不会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虚心向老师们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努力找到一条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捷径,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希望老师们多提一些宝贵意见。

说明文复习4

  说明文阅读是三大文体阅读中考点也不少,难度最浅的现代文阅读。但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授课时先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再开始技能训练。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说明文,文后考点都是相同的两个考点,一是概括说明内容,二是指出某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学生难以领会,原因在哪呢?

  首先是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量不大,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对说明对象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

  其次是教师评讲过程中,不能抓住关键环节,特别是涉及到答案的细节积累。如某种考点的提示语,相同的句式,以及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题后的分数的暗示作用,学生在答题技巧上积累不多,得到的答案就不够精确了。

  另外,学生对说明文的'名词术语理解不透,胡乱写答案。如问说明方法的,学生就不去辨别,不从说明方法的定义上去理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心中无底。

  还有是说明文的练习量不够,以为简单就可以少训练,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常常会与“议论文”相混淆。

  基于以上情况,以后说明文阅读训练可作如下调整:

  (一)多读一些典型的说明文,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感性认识。

  (二)一节课只讲一个考点,强化学生对该考点的训练。

  (三)让学生积累一些答题技巧。这些技巧知识可在训练前听写,以加深印象。

  (四)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作答,以增加趣味性。

  (五)进行阶段专题测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语文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网!

说明文复习5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内容有一定深度。课堂上通过做小实验,让学生联系生物知识,激发兴趣,化难为易。抓住重点段落研读,掌握说明文有关知识。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在跨学科的整合学习中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明确本文主要的内容及结构层次。

  2、把握本文严谨自然的说明顺序。

  3、掌握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作为见面礼,老师想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生鼓掌)大家喜欢魔术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的这个魔术叫做“精变” 。老师带来了两朵花,大家看是什么样的花?

  生(齐):紫色的牵牛花。

  师:现在老师把其中一朵放进这个杯子里,然后倒入一些东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变化。

  生(齐):牵牛花变红了!

  师:现在老师把它拿出来,两朵对比看看,它们的颜色明显不同了。这是为什么呢?只要大家认真学习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老师保证让每个同学都学会这个“魔术”。

  二、整体把握,了解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将课文快速读一遍。划出文中还有哪些不认识的字词,并想一想,这是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生快速阅读)

  师:请同学们看看卡片上的这些词语,能否准确地读出来?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沛”字有多少笔画?

  生1:七画。

  生2:八画。

  师:请两个同学上来写一遍,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谁的写法正确?

  (生一致赞同七画。)

  师:初读了课文之后,你认为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生3:说明文。

  师: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你认为本文属于哪一类?

  生3:事理说明文。

  师:本文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文中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是在哪一自然段?请齐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段。)

  师: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回答“为什么”了吗?在文章开头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什么作用呢?

  生4: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想接着把这篇文章看下去。

  生5:在这里作者是提出问题,后面好进行解答。

  师:对。这一段赞叹红花的鲜艳美丽,并总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后面,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说明。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有哪些段落是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设问开头?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的?分组进行讨论。

  (生边找边进行讨论。)

  生6:第二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生7:第五段:“……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

  生8:第六段是从“生理上的需要”来说明的。

  生9:第七段“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生10:第八段是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说的。

  生11:第十段有一句“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师:同学们很容易就找出来了。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分别是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这六个方面来进行科学说明的。

  三、重点研读,掌握说明方法

  师:在这六方面中,作者首先提到的是“物质基础”。请同学们找一找,

  有哪几个自然段是从“物质基础”这个角度来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并把这几段齐读一遍。

  (生齐读②③④段。)

  师:这三段中分别提到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呢?

  生12:有红色的花,还有黄色、橙色以及白色的花。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三朵非常漂亮的花,分别是红色、黄色和白色的。老师准备把这三朵花奖给班上的三位“花仙子”。领奖只有一个条件:能勇敢上台的同学,请把你所选的花为什么是这种颜色给说出来。可以先在小组中说一说。

  (生展开热烈讨论。)

  生13:我选择的是红花。在它的细胞液里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

  生14:我是“黄花仙子”。因为在我的体内,含有胡萝卜素。

  生15:我选择的白花,之所以它的颜色是白色,因为在它的细胞液里不含色素。

  师:第④段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添色木芙蓉”,它有什么特点?

  生16:会变色。

  师:现在同学们看到老师手里拿的就是三朵木芙蓉花,它们颜色不同,可是都长在同一株树上。每一朵木芙蓉花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早晨白色,中午变成红色,下午变成深红色。作者为什么把这个例子放在这一段,而不放在前两段呢?

  生17:前面介绍了三种颜色的花之后,再举这个变色的花,显示了说明的周密。

  生18:木芙蓉虽然会变色,可是它最初还是白色的,所以要放在第④段来讲。

  师:在这三段中,除了刚才所讲的之外,同学们还能找到有作比较或举例子的地方吗?

  生19:第二段也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酸性花青素对花朵呈现红色所起的决定作用。

  生20:“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作者从“物质基础”的角度做了说明之后,还从“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等角度,对花儿为什么能够呈现红色作了细致的说明。中间涉及到比较多的生物名词和专业术语,如果有弄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查一查资料,或者同学之间多讨论讨论。下面请大家着重了解什么是“自然选择”、“人工选择”。

  (生自由读⑧⑨⑩段,然后点名读第⑩段。)

  师:第⑩段举出了哪三个例子?

  生21:举了牡丹、大丽花、虞美人三个例子。

  师:对照课后习题二,分组讨论,看看每个例子是怎样体现“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

  (生讨论后点名回答。)

  师: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的优点是什么?找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这里采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生22:作比较。

  师:“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外在原因,而前面从“物质基础”到“进化观点”主要是说明花朵呈现红色是由它内部的种种条件和因素决定的,即它的自身条件。花儿要想开得鲜艳,既少不了它的.自身条件,也离不开外在原因。就如一个人要想成才,他自已必须要有恒心、毅力,周围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可是,有一句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学们说,这是自身的因素重要呢?还是环境的影响重要呢?

  生23:自身的因素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恒心与毅力,他什么事也干不成。

  师:吴祖璋在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他就是按照这种由主到次,由内到外的顺序来说明的。这在说明文里,体现的是哪一种说明顺序呢?

  生24:逻辑顺序。

  四、拓展迁移,提高表达能力

  师:吴祖璋是一个生物科普作家,他给我们说明了自然界里的一个“为什么”。同学们一定看过象《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书,你也一定知道很多自然界的“为什么”,请把你最感兴趣、最觉新奇的“为什么”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好吗?

  (生自发进行讨论,但没有人举手。)

  师:老师先举几个例子。比如: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飞行?

  生25:因为蝙蝠飞行不是靠眼睛,而是靠超声波。

  师:下雨时,为什么往往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生(齐):因为声音传播的速度慢。

  师:猫为什么善于抓老鼠?

  生:因为猫的眼睛在夜间放大,能看得很清楚。

  生26:因为猫的脚上有肉垫,走路很轻。

  生27:因为猫的胡子能够试探洞口的大小。

  师:你知道哪些“为什么”,说出来让大家长长见识吧。

  (生踊跃发言。)

  生28:人坐火车时为什么爱睡觉?因为火车行驶时“哐当哐当”的声音就像儿时母亲的摇篮曲,容易勾起人的睡意……

  生29:人为什么到死海里不会死?因为死海里盐很多,浮力很大……

  生30: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因为环境恶化,食物非常缺乏……

  生31:狗走很远为什么不会丢?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为了辨别方向它在路上经常撒尿……

  生32: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呈球状?为了能在沙漠中生存……

  生33:为什么从不同角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因为光的漫反射……

  五、课堂小结,融入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的“为什么”,可是老师还有一个“为什么”:课前在老师表演的“魔术”中,这朵花为什么变了颜色呢?猜到老师倒进去的是什么了吗?

  生34:是一种带酸性的液体。

  生35:是醋。

  师:说得很对。同学们回家还可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把一朵红色的花放在肥皂水里,看看它的颜色会怎样变化。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科学道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多发现、多思考,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之中。

说明文复习6

  一、阅读能力要点

  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准确抓住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

  3、分析、识别文章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

  4、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

  5、了解和识别各种说明顺序。

  6、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7、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关键语句。

  二、重点、难点

  1、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

  2、重点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逻辑顺序的判别。

  三、复习过程:

  (一)我们学了什么?

  1、学生分组讨论,八年级上册说明文课文。分成八个组讨论八篇课文,讨论的内容有: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结构方式。(5分钟)

  2、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的结果:

  3、归纳说明文的常见的知识点:

  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A、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B、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C、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D、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等。

  E、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二)、看别人是怎么考的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下列试卷分别考查了哪些知识,我们阅读说明文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1、河北省课改区《二维条形码》阅读题(19页)

  2、黑龙江《漫谈地震》阅读题(28页)

  3、江西省《城市给了我们什么》(30页)

  4、陕西省《生命与气候》阅读题(44页)

  归纳说明文的考试规律:

  (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科技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能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准确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

  (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科技说明文阅读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考查的角度是语言信息和图表信息的捕捉能力,而不是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明确考查对象和要求,便于我们复习备考。

  (三)、我想怎么考别人

  学生继续分组讨论:

  针对上述阅读文段,自己换角度进行命题。

  学生展示自己所命题目,同学互相讨论解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说明文部分)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单元知识一览表

  课文题目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结构方式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一般到特殊;

  整体到局部;

  由简到繁;

  由主到次;

  由概括到具体列数字;

  举例子;

  摹状貌;

  作比较层递式

  桥之美桥之美,美在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概括到具体举例子;

  列数字;

  摹状貌总分总式

  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由概括到具体;

  由主到次;

  由整体到局部;

  由大到小。举例子;作比较;

  打比方;引用;

  分类别总分总式

  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承接式

  说“屏”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的作用,功能和美感相结合概括到具体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总分总

  大自然的语言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主到次。举例子;下定义。作引用层进式

  奇妙的克隆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的生物技术,它对于生物本身和人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可以造福人类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层进式

  恐龙无处不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的发现可以对其他的领域产生影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逻辑顺序)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层进式

  被压扁的沙子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会形成,所以被压扁的沙子可以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逻辑顺序:

  由现象到本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层进式

  生物入侵者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环境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引出主题→摆出现象→探究原因→揭示态度→采取措施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层进式

  你一定会听见的生活中的声音丰富多彩,我们应该学会聆听,走入声音的世界,丰富生活,感受世界。摆出现象→揭示关系→注意聆听举例子;作比较层进式

说明文复习7

  20xx年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

  说明文基础知识梳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

  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大自然的语言》。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

  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

  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

  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等。

  例如《桥之美》一文,先明确说明对象——桥之美,再从三方面具体阐释桥之美的内涵,最后总结出桥之美的实质,运用了总分总的逻辑顺序。又如《苏州园林》在分说部分按照从主到次的说明顺序依次介绍了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园林角落的配置、雕镂琢磨的匠心、色彩调配的协调。再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如何判断说明顺序

  ① 以时间为顺序的,一般都有表示年代的时间词出现。如:“过后”,“不久”

  ② 以空间为顺序的要抓住表示方位的词: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一般介绍建筑物的

  都用空间顺序。

  ③ 以逻辑为顺序的,判断是逻辑顺序可抓重点词语如:“所以”、“首先”、“其次”。

  作者不管是采用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的说明对象的特点。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1.总分式:包括“总(概括)—分(具体)、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8种。

  1.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2.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3、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 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4.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中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介绍了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鲫鱼的过程。

  5.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6.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为了说明卢沟桥的坚固,用两岸河堤常被冲毁来做比较。

  7. 引资料: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下定义: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

  (2)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加文章趣味性,展现事物的特征,便于读

  者理解。

  (3)举例子: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便于读者理解。

  (4)画图表:直观、清楚地说明事物,一目了然,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5)列数据:用科学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

  (6)分类别:把某一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作比较: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更具说服力。

  注意:我们在阅读理解的时候,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七、说明文的中心句与支撑句

  中心句:段落里能体现中心的句子。往往位于段首或段中或段末。有时段中没有现成的

  中心句,但是有中心,可以通过阅读概括出来中心句。

  支撑句:对中心句起支撑作用的分析、解释、举例的句子。

  中考说明文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2、 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注意:近年来中考说明文的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说明文的阅读、解题步骤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标题,明确文章大致为哪一类型的说明文。

  2、读全文时,一定要逐段读懂。标出体现段落的重点信息的词、句。据此:

  ①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② 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③ 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整体感知说明文,就是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说明文的重要

  信息、行文特点、主旨等,对文章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

  二、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

  1、注意题干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2、明确括号中的要求

  3、理解题目意思和考点所在,避免盲目性

  三、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在文中寻找解题的思路或答案。

  在第一遍通读全文时,我们对各段的所说明的主要内容就有了印象。这样,我们回答问题时候,再回读文章时,就能很快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以帮助我们快速解题,写出答案。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在题干中就明确了在哪一段中寻找答案。

  说明文阅读主要试题类型示例及答题技巧归纳

  一、内容概括题型

  【题型分类】

  1、对某一段或某几段内容的概括

  2、对相关内容的概括

  3、给概括出的内容找对应段落

  【题型示例】

  例1:20xx年深圳中考卷说明文阅读《地球首个生态城市》

  10、第(3)段写马思达尔市交通规划的设想,第(4)段写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请先概括第(5)段内容,然后说说这三个文段之间是什么说明顺序。(2分)

  答:第(5)段写纽约市的减排计划(或减排措施)(1分),逻辑顺序。(1分)

  例2:20xx年深圳中考说明文阅读《运动的新发现》

  9.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运动为什么能改善大脑机能。(3分)

  【方法技巧】

  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

  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的表达。

  二、结构分析题型

  【题型分类】

  1、着眼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2、判断说明顺序;

  3、能否调换段落的顺序;

  4、某一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或能否删去某段。

  【 题型示例 】

  例1:仔细阅读《说屏》全文,根据提示概括出2—4段的说明内容。

  【方法技巧】

  1、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

  2、也有的需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了。

  例2:阅读《说屏》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看,文章第②③段能否调换?说明理由。

  【方法技巧】

  1、要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

  2、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的理由是:

  (1)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例3:20xx年深圳中考卷说明文阅读《地球首个生态城市》 10、第(3)段写马思达尔市交通规划的设想,第(4)段写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请先概括第(5)段内容,然后说说这三个文段之间是什么说明顺序。(2分)

  例4:20xx年深圳中考卷说明文阅读《河流为什么都是弯曲的》

  11.请你说说第①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方法技巧】

  1、立足全文,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

  2、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3、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并根据说明的顺序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

  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

  【题型分类】

  1、理解说明文的题目

  2、给被说明的对象下定义

  3、从几句话中提取概括信息

  4、从一个段落中提取概括信息

  5、从几个段落或全篇中提取概括信息

  例1:《森林医生——啄木鸟》1、本文为什么将啄木鸟誉为“森林医生”

  答:因为啄木鸟专门捕食危害树木的昆虫,保护了树木的健康成长。

  例2: 04年海淀区中考语文试卷《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

  17.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

  答:“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

  例3:20xx年深圳中考说明文阅读《地球首个生态城市》

  9、阅读第(1)段,说说“生态城市”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2分)

  例4:20xx年深圳中考说明文阅读《建立精确有致的预警系统》

  9.阅读全文,从中筛选信息,说说新的精确有致的预警系统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3分)

  【方法技巧】

  1、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 ,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语言

  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xx是xx”的句式。

  2、(1)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

  (2)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3)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四、词句理解题型

  【题型分类】

  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2、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3、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题型示例】

  例1:“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这句中的“销声匿迹”是指什么?——八(上)《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这里是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例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复杂得多,灵敏得多。这句话话中的“活的仪器”是指什么?

  ——八(上)《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是指物候学中借以研究的活生生的生物。

说明文复习8

  设计思路:

  说明文是初中语文的三大文体之一,通过本课系统地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2)能抓中心句、关键词快速把握被说明文的主要特征;

  (3)能指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说明方法在其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难点:

  1、抓中心句、关键词快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2、辨识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体会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3、能指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方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温习一下第三单元,看看能不能有一点新知?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以《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为例来总结一下如何快速把握被说明事物主要特征?如何快速辨识不同的说明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其作用?

  二、知识回顾

  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一事务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等进行解释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主要目的是教给人知识,以知益人。

  三、把握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1、快速浏览《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它们各自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2、思考:有什么快捷方法或者小窍门帮助我们迅速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吗?

  3、归纳补充学生答案:寻找文段开头、结尾或者中间的中心句或者抓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把握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4、巩固练习:比一比谁找的快?学生做完后交流作题方法。

  出示一则说明文阅读片段: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辨析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体会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1、常用的说明方法你知道哪些?(板书,其他在学案上写)

  2、出示几个有代表性的句子,你能准确辨识他们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有什么好办法教教老师?

  3、小结归纳:看标记: 举例子——“如、例如、比如、又如” 打比方——“像、是、成为”

  作比较——“比??、和??相比”

  列数字——数词

  做引用——引号

  4、以上面几个句子为例来体会一下说明方法的作用。

  (1)(出示一处用到举例子的语句)一生说其作用,其他学生按考试时的分数标准给他打分并说明打分理由。

  (2)共同总结得分要点: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语境点出各自不同的作用: 如举例子——具体可信;打比方——生动形象;作比较——鲜明突出;列数字——准确。

  引用——有力,准确!

  而且语言组织一定要完善:“使用( )这种说明方法( )地说明了()的( )的特征。”(师说完一生板书)

  (3)学生自问、互问上面几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5、巩固练习:做上文出示的阅读文段中分析说明方法的题目。

  6、补充:提问方法“万变”但不离“其宗”如:给划线句做批注。

  五、辨析说明顺序

  请指出这三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补充:《苏州园林》还有别的说明顺序吗?

  小结:说明文的三种说明顺序一般是由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安排说明顺序的,所以不同的说明对象运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

  六、延伸总结

  1、至少用一种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周围的一个事物,如:笔、灯、字典??提示:可以先用一句话概括它的某个特征,再据此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例如:我的文具盒外形很漂亮,如同一座两层的小阁楼!(打比方)

  2、学生小结收获。

  3、结束语:看来温故还真能知新!那么现在可以为师了吗?其实你们能总结出这么好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已经是一名了不起的老师了!希望大家以后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常思考常总结的好方法,继续总结说明文其他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学习就可以无师自通了。

  七、布置作业

  阅读文章,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出该文的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文复习9

  中考语文复习课历来被认为是比较难把握的课型。时间紧,任务重,对课堂效率的要求高。说明文阅读的复习课,因其文体特征,更是如此。现在,回顾我的磨课之旅,谈谈心得。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

  对学生学习目标的理解和定位,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它影响着教师对这节课学习内容的加工,重难点的确立,方法的选择。此次的说明文阅读复习课是在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之后进行的。因此,摸底测试的情况对课堂学习目标的确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上课之前,我分别对我校初三年级不同层次的三个班级都进行了《台风》一文的摸底测试。通过仔细批改,我发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前两个选择题,选项本身并未设置什么难度,主要考察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细致度。两个题失分率都不高,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不细心丢分。主要问题出现在第三题上,几乎每个班的均分都只有二点几分。第三题的题目是:“结合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台风为人类带来的功劳和益处。”这是一个要点概括题,考察的是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让人有所知,其阅读过程重在准确把握文本信息,获取文本知识,属于感知类阅读。因此,对文本信息的获取是阅读此类文体的基本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则是此类文体的基本考察点。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此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对说明顺序的梳理、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考察,几乎都可以表现为对文本信息的处理能力的考察,实质也都是对文本信息的提取、筛选、辨析、整合的过程。因此,我就将这节说明文阅读复习课学生的能力训练点就定为——训练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学的重难点也在于此。

  第三题出现失误的原因从细节上看,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学生对说明文思路的把握不得其法,对文体知识不能活学活用等,都直接导致了他们不能抓住每一段的关键信息、不能准确地筛选整合信息。因此,相关的知识铺垫(针对摸底测试篇目而言)就包括了对关联词、连接词所显示的句子关系的回顾,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运用(对于《台风》一文而言,主要是做诠释和举例子)等。

  学生不能准确地筛选整合信息,还与学生的`阅读态度有很大关系。说明文是知识性很强的文体,它更需要专注阅读才能将内容了然于心。所以说明文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更注意学生集中精力、潜心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说明文语言虽然较为平实简洁,仔细解读就会发现其内容条理井然,结构清晰缜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有耐心细致的阅读态度就一定能读明白。

  二、教学方法的确定

  说明文的阅读复习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才能选择科学的教法。这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就在提高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经过几天的思考和尝试,我还是觉得应该最大程度的利用摸底测试的篇目——《台风》一文。 于是,我沉下心开始读这篇文章,我的师傅甚至建议我把它背下来。

  经过认真地分析探讨,我渐渐开始感受到教研室张宝华老师的用心。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说明文:行文思路非常明晰,段落特点又各个不同。

  首段由“台风”的定义引入,接着写一般人看法,然后用“然而”转入正题——“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只要学生阅读时关注到这句话,答第三题时就能基本找到答题区域。加上第六段“除了……外”的提示,答题区域就能被准确地定位到2—6段。下文分写的部分有五段。第二段是阐述+总结+补充说明(推测未来的情况)。第三段是一个总分结构的段落:中心句+阐述。此段的信息提炼很少有人出错,直接提取主句即可。第四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信息提炼不准确。三个分句,关键信息分别为:节约用水用电、节约原煤、用于风力发电。前两个是并列关系,连接词“一方面”“也”标识;第三层用连接词“而且”“甚至”表明是递进关系。前两层有可以归并为“节约资源”,第三层递进,需要信息叠加。这是“分层归并法”。关注连词,解读句子之间的关系很重要。第五段是典型的承接式结构:海水上翻——鱼饵增多——有利于鱼群生长。关键信息也比较明显,出错率较低。第六段信息提炼错误较多,首句就是段落中心句,组合要言:“台风会引发慢地震,逐渐释放地壳能量,避免大型地震”。很多学生都选择尾句:“台风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作答。如何取舍?必须要对这一段的段内层次进行分析:首句就是中心句;第二句讲述“慢地震”,诠释中心句;第三句是举例子说明慢地震与台风的关系,也在为中心句服务。比较来说,前者是中心信息,后者是辅助信息。明白了这一点,就容易取舍了。

  因此,我结合这篇例文归纳了三点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组合要言法、提取主句法、分层归并法。过程中提醒学生关注关键词(中心词、连接词),注意作者对说明方法的运用,解析段落层次。以此达到准确筛选整合信息的目标。当然,这一切都要以端正的阅读态度和耐心细致的阅读习惯为前提。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先通过对摸底测试情况的介绍,明确学习的重难点;这个过程中简单讲解前两个选择题,并简要提炼做选择题的方法;然后结合考纲的相应要求明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在阅读说明文时的重要性;再通过对《台风》一文的层次分析和要点概括,归纳整合信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接着,当堂训练,并小组交流确定疑难点,师生互动解决问题;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根据摸底测试的文本特征,归纳信息提炼的方法,随文而教。根据课后对学生的跟踪询问,学生基本都能在课上有所得。

  四、不足之处

  课堂内容有点多,时间安排还可优化。

  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是我们阅读说明文的核心能力。在一堂课的时间内,我选择了随文而教。希望能够对这帮即将面临中考的孩子一点帮助。说到底,语文阅读的复习课要想高效,只有态度方法两手抓:在学生端正的阅读态度,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前提下,“授之以渔”,才能高效实用。

说明文复习10

  一、备考策略

  1、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文章阅读要扎实精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做题时要牢记:“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又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二、知识要点

  1、说明文的概念 2、说明文的分类 3、明确说明对象及特性

  4、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等

  5、说明顺序

  6、说明文的语言

  7、说明文的`结构

  三、答题原则:

  说明文阅读3步曲:(1)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

  (2)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

  (3)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准确全面分点作答。

  四、解题技巧

  历年来说明文阅读的考题,基本上就是那么几方面内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信息的筛选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说明结构和顺序的理解把握;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辨别与分析;说明语言的把握、关键词句的辨析;运用文中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明确说明的顺序,理解说明的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应对策略:

  (1)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如《看云识天气》)。

  (2)给文章拟标题,要体现简明、新颖、概括的原则。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3)说明内容应是一句话,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往往在开头、结尾。

  (4)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不要用疑问代词;没有中心句要摘要联合,结合标点认真提炼。

  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

  应对策略:

  (1)下定义,是对于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加以概括说明。要用“什么是一种什么”的句式。

  (2)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从原文中找,但需要再进一步理顺,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大句子中。

  3.筛选——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常用的疑问词如:“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

  应对策略:

  要审清题干的要求,或针对疑问词,切忌答非所问。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从相关的文段中准确摘取有关的内容信息。若是总分关系则用总写句,标点十分重要,一般一句介绍一个意思,注意全面概括,不要遗漏。必须明确,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知筛选,一定要结合原文来答。

  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

  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

  (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注意:书写要认真准确、不能混淆“术语”。如:把“举例子”写成“举列子”,把“列数字”写成“例数子”,把“打比方”写成“比喻”……等等。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把这种方法和要说明对象的特征结合起来,

  5.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如: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按照实物的位置、形状和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的是空间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采用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情况复杂些,需要注意具体形式的细分,常见的逻辑顺序有八种形式:(1)由抽象(概括)到具体的顺序;(2)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3)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4)由浅入深的顺序;(5)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6)由表及里的顺序;(7)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8)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6.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考察题型如: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说明文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有(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2)并列式,几个段落并列存在;(3)程序式,说明的是生产过程;

  一般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

  7.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8.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应对技巧:先要答不能,然后再说明:这个词的本义;在这个句子里起的作用;去掉后变成了什么,与客观实际不符;所以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9.开放性试题——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考查学生对选文阅读后的感受、启发、体会。

  具体的题型如: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应对技巧: 首先要领会题干的意思,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的拓展与创新才是科学合理的,其次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积累,很多开放题就是要求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或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第三;依托原材料,精心选择一个角度,围绕一个中心逐层阐述。第四,在表达上要条理清楚,简洁明白

  • 相关推荐

【说明文复习】相关文章:

词语知识复习07-04

名著阅读复习07-04

《拼音》教案复习06-10

《“统计”》的复习教案06-08

复数复习教案06-02

期末复习的计划08-02

总复习的教案07-11

语文复习教案09-14

说明文的阅读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