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的树 》

2024-10-01

《列宁格勒的树 》1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3.领悟列宁格勒的人们在坚苦卓绝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在叙述中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群体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列宁格勒人民的人性光芒与人格的高贵。

  教法:选择朗读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

  时数1课时教学

  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15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揭示学习目标幻灯片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自学

  1.借助练习册“导航塔”内容了解相关常识。

  2.诵读课文,感知内容,感知文意。

  3.借助资料及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过着幸福宁静的生活。我们远离战争、饥饿和寒冷,战争的残酷、恐怖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人们难以想象的。你们知道生活在巨大的战争阴影下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吗?今天我们走进《列宁格勒的树》,去看看被围困了九百天的列宁格勒城的人们在生命面临威胁的时刻,宁愿冻死也不砍伐一棵树的壮举,让我们的灵魂接受一次洗礼,去感受一下人性的光辉吧。

  (二)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用线画出你不认识的字,用……线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语。用画出你喜爱的句子。

  1.学生读完以后,老师提醒学生注意:

  踉跄(liàngqiàng)冻馁(něi)

  2.需要积累的词语:

  不堪回首战云密布阴云惨淡魔剑高悬座无虚席

  (三)探究课文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说最使你感动的自读相关内容,感知学习任务。

  勾画重点内容,积累相关常识。

  正确利用工具书,识记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自由朗读课文,按要求勾画重点,理解文意。

  教师范读展示幻灯片,明确学习步骤。

  幻灯片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

  指名回答,互相补充相关常识。

  指名回答,互相补充。

  巡视检查,对诵读不熟练的同学。

  适当引导、补充,帮助学生正确诵读。

  掌握正确的诵读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语句有哪些,找出来细细读一读,品一品,讨论交流:哪些细节、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

  2.重点讨论分析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本段写了悲惨的一幕,但作者没有对这一情节进行过多地描写、渲染,只是用平静的笔触进行了简洁地叙述,只交代了三个必要的细节,是哪三个细节呢?

  明确:小棺材、冻馁而死的孩子、旧铺板。

  作者只交代了三个必要的细节,既没有女士脸上的'表情,也没有寒冷对她脸色和躯体的效果,也看不出作者感情的特殊性,他追求的不是煽情,而是以叙述来说明问题,我们同样被打动了。看来,打动人心不光靠描写、渲染的手法,叙述同样能产生感动的效果,这真是“殊途同归”啊!

  3.作者一边进行冷静地叙述,一边又在叙述中进行对比,请同学们说说对比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一方面是如此严酷的饥寒,“人们卖房屋,变卖首饰,变卖家具,卖一切可卖之物,只为换取一点可怜的口粮和棉毯”;另一方面却是:“在最艰苦的900天内,列宁格勒城里的人们,没有为生计砍伐过一棵树”,“没有谁去砍树生火取暖。”

  4.能用《日历》里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他们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吗?

  明确:他们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

  5.900多个日日夜夜啊,人们生活在饥寒交迫中,即使一个又一个离家失所的人冻死在街头,人们也没有砍伐一棵树来取暖,人们何以把树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呢?

  明确:树是不向残暴弯腰点头的,列宁格勒的人民有着与树同样的品格人与树实则是一个整体,作者写树更是在写人。

  四、检查学生先学的效果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写作特色。(衬托手法的应用)

  六、当堂训练完成练习册21页。找程度较好的同学做出示范,其他学生加以评议,收集反馈信息。

  小组内组织学习,汇总学习成果。

  小组推荐发言,互相补充。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意见,然后自由发言,在讨论中认识自我,完善思想。

  在积累中丰富语言,在体会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围绕课题回顾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方法,既是对诗歌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

  比较学习,整体感知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在拓展延伸中触动学生情感,从而加深对文章语言特色的鉴赏。

  作业

  设置完成练习册21页练习题

  教学

  反思等级评价

  (A/B/C/D)

《列宁格勒的树 》2

  (甲)

  这一切都是那么地令人不堪回首,不愿重提。但是当我看到一篇文章里的这么一段话时,我不得不凝眸凝思于列宁格勒的人们。这段话是这样的:即使是在最艰苦的900天内,列宁格勒城里的人们,没有为生计砍伐过一棵树。胜利之夜,那些遍布城市的树依然郁郁葱葱,似乎在欢呼人类的傲骨与人心的博大。

  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但是我们又分明看到了列宁格勒的人们卖首饰、卖房屋、卖家具换口粮和棉毯,没有谁去砍树生火取明。我们分明看到了早夭的孩子的小棺材是用旧铺板钉的而不是新木材做的。

  把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是怎样的人们?那是一群精神强健人格高贵的人。我们的'确可以找到这样的佐证。在阴云惨淡、魔剑高悬的900个日日夜夜里,列宁格勒城里竟然:剧照贴满大街小巷,剧院天天夜里开演,观众座无虚席;学校准时开学,上课铃声从未间断……有这样不放弃尊严的人,有这样精神高贵的人,列宁格勒的树可以被战火烧焦,但决不会被人民砍伐。

  (选自李专《列宁格勒的树》)

  (乙)

  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时,我觉得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最好让孟子在一片绿阴下讲出他的话语。最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

  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

  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

  (《孟庙的树》,有删节)

  1.文本视窗。你对列宁、孟子知道多少?请选择一位,用百字左右向大家介绍一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概括。(乙)文介绍了孟庙中的几大景观?请你概括一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意解析。(甲)文说“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为什么“令人难以置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累美句。(乙)文第①自然段省略的是孟子名言名句,你能再背写2条么?相信你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探究。两个文题中的“树”仅仅是“树”吗?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滴水藏海。怎样理解“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①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古代被尊为“亚圣”。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他的人格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权贵,为真理和正义而勇敢抗争。②列宁(1870-1924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

  2.①孟庙的古树景观②树上的灰鹭景观③孟子的彩塑景观

  3.即使是在最艰苦的900天内,列宁格勒城里的人们,没有为生计砍伐过一棵树。列宁格勒城里的人们是一群精神强健人格高贵的人。

  4.比如①“民事不可缓也。”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④“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⑤“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文题中的“树”不仅仅是指“树”。甲文还指列宁格勒英雄人民,他们不放弃尊严的人,他们精神高贵。乙文还指孟子,因为文章最后说“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

  6.孟子思想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同时对东西方文化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 相关推荐

【《列宁格勒的树 》】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妈妈心妈妈树03-20

《让友谊之树常青》的教学设计10-09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精选18篇)08-07

人教版《给予树》听课感想(精选10篇)11-07

《合欢树》史铁生读后感(精选30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