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

2022-07-04

  在日常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文言文复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文言文复习1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复习资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1.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中考文言文复习2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对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它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雾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bang、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享乐”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课文下面注释:

  选自《范文正公集》。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具:通“俱”,全,皆。

  属:通“嘱”。

  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 ):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10、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11、大观:雄伟景象。

  12、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3、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4、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极,尽。

  15、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16、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18、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19、淫( )雨:连绵的雨。

  20、霏霏(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放晴。

  22、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25、樯( )倾楫( )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8、景:日光。

  29、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1、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32、锦鳞:美丽的鱼。

  33、岸芷( )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36、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7、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38、何极:哪有穷尽。

  39、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

  40、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41、求:探求。

  42、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43、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5、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46、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47、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48、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文后练习: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乃重修岳阳楼

  属予作文以记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微斯人,吾谁与归

  1.乃重修岳阳楼(乃:表示两事相承,可译为“于是”“就”“便”。)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景象。)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离开。谗:说别人坏话。)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偕:一起,一同。)

  6.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归依。)

  附加练习

  1. 阅读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胸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文中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喜”的句子是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本文第一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第五段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遥相呼应;第二段描述了岳阳楼之大观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览物而悲和喜的描述;接着议论抒情,在与古仁人之心的类比中卒章显志。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 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字各指什么内容?

  前者指“迁客骚人因不同景物引发的“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情,后者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

  3、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与谁归?”的慨叹,周敦颐《爱莲说》中也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试比较二者的感慨有何区别。

  范仲淹通过此句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周敦颐只是表达了对知音甚少的感慨,范仲淹则是慨叹忧国忧民的人太少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反映了古仁人旷达胸襟,这种胸襟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尤为重要。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打算怎么样做,才能拥有这种胸襟。

  可围绕“战胜自我”、“摒弃私心”、“胸怀天下”、“志向高远而豁达进取”来谈。

中考文言文复习3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2、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3、相与:共同、一起。

  4、中庭:院里。

  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6、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文后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附加练习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其父_____________

  2.阅读理解。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6.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7.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念无与为乐者。)

  答案

  1.东坡志林苏轼苏辙苏洵

  2.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

  4.从“闲人”二字可看出作者用惋惜无人赏月来暗讽那些汲汲于富贵功名的世俗中人,同时也把自己政治失意后的孤高情怀寄托其中,表现一种随缘自适,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

  5.明月是经常有的,美景也是经常在的,但人们的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与张怀民当时都被贬官,有职无事,是个闲人,作者虽被贬,却能从随处可见的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好文,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

  6.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中考文言文复习4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鉴赏品味

  本文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入手写起,三问三答之后紧扣下文“思”字,由妻之私我,妾之畏我,客之有求于我悟出了受蔽的原因。因小见大。由家事想到国事,通过三比使齐威王连连称“善”,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谏。而齐威王纳谏的三赏又带来了群臣吏民进谏的三变,终于使齐国战胜于朝廷,从此威名大振。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二、周亚夫军细柳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改为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叙述帝王的政迹;“表”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词多义

  1.军驻军周亚夫军细柳

  军队上自劳军

  2.以任用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用来以备胡

  3.及和至霸上及棘门军

  赶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4.之到已而之细柳

  的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无实意,补充音节称善者久之

  5.使派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

  使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中考文言文复习5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2、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4、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5、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2、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3、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3、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2、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3、生死而肉骨 生:使……复生

  4、惊天动地 惊:使……惊奇;动:使……感动

  5、可烧而走也 走:使……逃走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儿惧,啼告母 啼:哭着

  九、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1、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3、常在于险远。 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中考文言文复习6

  文言文阅读是对文言文知识的综合考查,这种试题由于从横向(字、词、句、篇)和纵向(文章内容及批判继承等)两方面设计考题,所以试题关涉的内容比较丰富,题型变化也较多,相对于单项考查文言基础知识的试题而言,难度更大一些。

  文言文阅读能力包括:①断句停顿;②分析常见虚词、关键实词、重点语句的意思;③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④对不同类型的文言文能从文体特点上进行分析。考查的重难点是"整体感知文章(段)中心及内容。"

  文言文复习备考的根本原则是:紧紧抓住课本,紧紧抓住阅读,力求形成语感。文言文中考不同于语文其他知识点的考试,比如现代文阅读与课文的联系是质上的而不是形上的,教学上以课本为例子形成能力,中考试题却不是课本上的。而文言课文既是形成文言能力的例子,同时中考题的绝大部分又直接出自课本。比如,若考通假,必然出自课本;各种文化常识也必然出自课本;实词的考查,绝大部分出自课本。所以,对文言文课文的学习总结非常重要。

  常用实词、虚词,是中考考查的传统考点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常用实词、虚词的常用词义和基本用法,因为词汇是构筑语言大厦最主要的建筑材料。近些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普遍注意了对文言词语的考查。在文言语段的阅读考查中,对文言词语的解释往往是一个必考的重要内容。命题宗旨是既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用法、释义的理解、掌握、识记,又不故意刁难,考一些生僻的词语,或在选择题中故意设置"干扰"项。从内容上看,对实词的释义考查较多,对用法的考查相对较少或难度较低。例如,近年来对词的名动、意动、使动等用法已很少或基本不考,至少在答题过程中不要求指明是哪一种用法,而只需知道该词在这一具体语境中是何含义即可。在复习备考中应立足于认真理解课文对文言常用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用法释义认真理解、掌握、识记,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并做专项整理归类。

  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使用次数多、频率高,如果不能较好地掌握虚词的使用规律和意义,则必将影响到对文言短语、句子的正确理解,进而影响整篇文言文的阅读。从命题宗旨和内容上看,重在考查虚词的释义,对用法考查较少且难度降低,也不强求说出该词的词性。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可分四类: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③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④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常用文言虚词数量不多,要熟练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特别是"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15个文言虚词。

  由20xx年各省市中考题可以看出,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这一考点,主要有直接理解翻译、辨析选择、判断正误几种题型。考查的重难点是课文中核心句、文眼句、精彩句以及理解有难度或含有某种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是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正确理解词义及文言句式,须掌握文言朗读中的断句停顿,能分析文言句式的特殊现象,领会句子的含义及所表达的感情。

  理解、翻译文言句子常见的知识点有:①恰当地朗读停顿;②读文译句;③对译句正误的辨析。句子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的步骤是由"解词"→"串意"→"顺意"三步完成的。翻译的.具体方法有四种:①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②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③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④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的方法。

  加强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还需要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置)、被动句。总之,文言语句的翻译,需要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语气关系,弄清实词含义、虚词作用,发现词类活用和通假,正确处理凝固结构和文言句式。但是,所有这些解题的技巧,都是建立在掌握文言知识、形成文言语感的基础上的。

  诵读、理解、感悟文章内容方面的题型,会更侧重于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填空题可能出现的题型有:对文段内容进行理解后,用原文填空;概括文章情节。选择题可能会要求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问答题可能会要求理解某句在文中的作用;归纳作者基本观点;概括段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作者思想感情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比较阅读等。今年还可能出现对文言文中某一人物形象进行评价的题型。近年来,中考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有些试题出现了开放性评述题,可作肯定性评价,也可作否定性评价,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文言文阅读关于文章写法的分析,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有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如具体结构层次的安排,开头与结尾,文章的过渡、照应等;还有对文章所采用的创作手法的分析,如托物言志、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还有对修辞方法的分析等--主要会以选择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中考文言文复习7

  赵将括母

  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主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卜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①马服君赵奢:赵奢,战国时赵国的大将。马服君是赵奢的封号。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

  1.父时为将2.愿王勿遣

  3.始妾事其父4.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5.故卒不加诛6.吏无敢仰视之者

  二、下列加点的“将”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B.父时为将

  C.括不可使将D.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

  三、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父时为将(经常)B.受命之日(那些日子里)

  C.今括一旦为将(一时)D.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每天)

  四、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身所奉饭者以十数(用自己的薪俸供养的人有几十个)

  B.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

  C.愿王勿遣(希望孝成王不要派遣他)

  D.妾得无随坐乎(我能跟随他一起去打仗吗)

  五、赵括的母亲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参考译文和答案】

  译文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答案

  一、1.当时2.派遣3.侍奉4.自己按5.终于6.……的人

  二、AB

  三、A

  四、D

  五、不袒护儿子的缺点。

中考文言文复习8

  1、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林嗣环的《口技》: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愚公移山》: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③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④ 愚公移山解决方法是: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⑤愚公是怎样开始工作: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⑥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⑦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或:“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⑧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中智叟自作聪明劝愚公改变主意的句子是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⑨出自本文的成语: 愚公移山

  4、《核舟记》中描写佛印神情的句子是: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核舟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表现王叔远精湛技艺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5、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本文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 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文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取得了什么效果?“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胜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前途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有两条,具体是:(1)天下苦秦久矣 (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用文中的词语组成两个4字短语,概括陈胜、吴广利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1)鱼腹藏书(2)篝火狐鸣 《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在他身上具有超出当时一般农民的进步思想,请把文中表达这一思想的原句写出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也是道出千古壮士之心声、展现千古壮士之胸襟的名句。

  6、《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第一段是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文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这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选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回答) 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诗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中考文言文复习9

  一、易误读的字

  1、七年级

  七上:

  鹤唳(lì) 怡然(yí) 土砾(lì)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论语(Lún) 碧瓦飞甍(méng) 倏忽(shū)

  高垣(yuán)睥睨(pìnì) 连亘(gèn) 黯(àn)然缥缈

  七下:

  环谒(yè) 称前时之闻(chèn) 机杼(zhù) 赴戎(róng)机 可汗(kèhán)大点兵 辔头(pèi) 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朔气传金柝(tuò) 燕(yān)山胡骑(jì)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 曳(yè)屋许许声(hǔ) 缀(zhuì)行甚远 狼亦黠矣(xiá)

  意将遂(suì)入以攻其后也 假寐(mèi)

  2、八年级

  八上:

  芳草鲜(xiān)美 黄发垂髫(tiáo) 阡陌(mò) 后遂(suì)无问津者

  唯吾德馨(xīn) 出淤(yū)泥而不染 濯(zhuó)清涟而不妖

  亵(xiè)玩 陶后鲜(xiǎn)有闻 尝贻(yí)余核舟一 八分有奇(yòujī)

  如闻泣幽咽(yè) 乘(chéng)奔御风 素湍(tuān)绿潭 飞漱(shù)其间

  属(zhǔ)引凄异 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夕日欲颓(tuí)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京尹(yǐn) 艨艟(méngchōng) 一舸(gě)无迹

  僦赁(jiùlìn)看幕 晨兴(xīng)理荒秽(huì) 带月荷(hè)锄归

  八下:

  缥碧(piǎo) 鸢飞戾天(yuān) 环堵萧然(dǔ) 短褐穿结(hè) 箪瓢屡空(lǚ)晏如(yàn)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hóu) 衔觞赋诗(shāng)

  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俟其欣悦(sì) 负箧(qiè)曳屣(xǐ) 媵人(yìng)以衾拥覆(qīn) 右备容臭(xiù) 烨然若神人(yè) 缊袍敝衣(yùn)低绮户(qǐ) 贻然不动(yǐ) 俶然不动(chù) 往来翕忽(xī)

  悄怆幽邃(qiǎo chuàng) 浩浩汤汤(shāng) 谪守巴陵郡(zhé) 阴风怒号(háo)

  岸芷汀兰(tīng) 宠辱偕忘(xié) 林壑尤美(hè) 伛偻提携(yǔlǚ)

  觥筹交错(gōng) 廿二日(niàn) 鲜妍明媚(yán) 汗出浃背(jiā)

  恶能无纪(wū) 曝沙之鸟(pù) 呷浪之鳞(xiā) 停杯投箸(zhù)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ì)

  3、九年级

  九上:

  辍耕之垄上(chuò) 皆次当行(háng) 度已失期(duó) 扶苏以数谏故(shuò)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 忿恚(huì) 慰尉果笞广(chī) 为坛而盟(wéi)

  免冠徒跣(guān) 以头抢地耳(qiāng) 休祲降于天(jìn) 秦王色挠(náo)寡人諭亦(yù) 因屏人曰(bǐng) 挟天子以令诸侯(xié)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dài)则命一上将(jiàng) 将荆州之军(jiàng) 中道崩殂(cú) 以遗陛下(wèi)

  裨补缺漏(bì)长史(zhǎng) 咨陬善道(zōu) 夙夜忧叹(sù) 猥自枉屈(wěi)陟(zhì)罚臧否(pǐ) 以彰其咎(jiù) 千骑卷平冈(jì) 五十弦翻塞外声(xián)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

  九下: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Yíng) 胡不见我于王(xiàn) 蹴而而与之(cù) 乞人不屑(xiè)

  非醴泉不饮(lǐ) 又何间焉(jiàn)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

  期年之后(jī)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hè) 始龀(chèn)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kuì)亡以应(wú) 窈窕淑女(yǎotiǎo)

中考文言文复习10

  七(上)之《赵普》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普少习吏事( )寡学术( )及为相()每归私第( )阖户启箧()读之竟日( )临政()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龌龊循默()明日()普颜色不变()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跪而拾之以归()()

  二、翻译重点句子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②晚年手不释卷

  ③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④既薨,家人发箧视之

  ⑤普性深沉有岸谷

  ⑥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⑦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⑧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⑨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⑩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三、课文内容理解及分析

  1、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赵普言行的根本原因。

  2、文章主要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3、宋太祖为什么要劝赵普读书?

  4、读书给赵普带来了什么好处?(用原文回答)

  5、从第二段中找出一细节描写,并由此谈谈赵普其人。

  6、你知道赵普为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而策划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吗?

  7、赵普,虽读书不多,但官至宰相,相传有" "说法。

  8、读了《赵普》后你受到哪些启发?

  四、中考链接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少习吏事( ) 家人发箧视之( ) 深沉有岸谷( )

  虽多忌克( ) 卒用其人( ) 普颜色不变( )

  2、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B、家人/发箧/视之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普/明日/复奏其人

  3、翻译句子

  (1)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3)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4、从本文中,你能学到赵普的什么精神?

  5、"手不释卷"证明赵普读书非常勤奋,请举出两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6、文中有个词语已成为成语,你能找出来并解释吗?

  7、"阖"字有何作用?

  五、本课学习要点

  1、认识一下赵普

  赵普(922-992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后周时当节度使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史称"陈桥兵变"。从此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所以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示例:"阖户启箧取书"

  "阖"这个动作上的细节描写,表明赵普主动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由此可见他是个对刻苦读书决心很大的人。

  赵普其人:刻苦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勤奋好学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刻苦钻研

  奏荐人才:

  "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跪而拾之以归" --冷静沉着

  一奏、二奏、三奏、四奏,"复奏如初"--意志坚定

  这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分别写出了赵普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写出了赵普超人的毅力、耐心和坚定的意志;写出了赵普的沉着镇定,为国荐才的精神

  《赵普》答案:三、课文内容解析。1、能以天下事为己任。2、刻苦读书,奏荐人才。3、普少习吏事,寡学术。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细节:"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沉着、镇定、有耐心、有决心。

  6、陈桥兵变7、半部《论语》治天下8、略

  四、中考在线

  2、A 5、凿壁借光,蠹萤夜读,悬梁刺股、孙康映雪等6、手不释卷 7、从细节看出赵普读书认真。

  • 相关推荐

【中考文言文复习】相关文章: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06-11

中考文言虚词复习07-04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07-04

2012年中考总复习06-11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工作计划08-14

关于中考语文文言文的四大应对诀窍08-25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资料06-0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07-04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工作计划范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