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五导学案设计参考

2022-07-04

语文必修五导学案设计参考

  语文必修五导学案答案篇一: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宇宙的未来》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幽默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中国是最早进行天文观测的国家之一,在殷商甲骨文里,就有许多天文观测记录。中国古代的宇宙学说,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大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张衡浑仪注》)盖天说认为:天地都是穹形的,如同一个同心的球穹。宣夜说认为:“天”不是一个固体的“天穹”,不过充满了无边无际的气体,日月星辰都在这气体中浮动。

  在西方,古希腊人也有多种宇宙学说。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地球是一个圆盘,漂浮在一片汪洋中。他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天空是包围地球的一个球层,恒星在内层,太阳和月亮在外层。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月亮、太阳、行星和恒星都在一个同心球上围绕中央火旋转。托勒密认为地为球形,静止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行,创立了“地心说”,统治西方天文学界一千四百多年,直到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日心说。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亲手制造天文望远镜,开拓了人们的天文视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力学的引力原理解释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创立了天体力学。

  现代宇宙学最有影响的学说是大爆炸宇宙学。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极大。在那里,物质被压缩成一个奇点,时间和空间都毫无意义。大约200亿年前,发生“爆炸”,温度逐渐冷却,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提醒学生:此段文字可积累很好的作文素材或论据。)

  2.演讲稿这种应用文体有三个特点,是,,。在表达方式上这种问题一般以为主。

  三、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模棱()精神恍惚()隘()道拯()救

  尴尬()股票下泻()坍()缩迄()今为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别出心裁映入眼帘赞叹不已如烟似雾

  B.明察秋毫幅圆广阔轻而易举瞬息万变

  C.瞻养父母归根到底晶莹透明模棱两可

  D.推陈出新疏疏朗朗因地治宜臭名昭著

  四、整体感知

  1.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主要有哪些观点?

  2.对宇宙的未来,作者以为是可以预测呢,还是不可以预测?

  五、问题呈现

  【合作探究】

  1.文章内容是谈对宇宙未来的预测,为什么开篇却谈巫师预言的尴尬、宗教预言的失败?

  2.体会这篇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3.课文中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你怎么看?

  【一课一得】

  【当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包扎(zā)殷红(yān)损兵折将(zh?)还看今朝(hái)

  B.劲敌(jìng)答理(dá)转弯抹角(mò)悄无声息(qiǎo)

  C.阡陌(mò)膝盖(qī)舐犊情深(shì)刚愎自用(bì)

  D.镌刻(juān)恪守(ka)迄今为止(qì)煽风点火(sh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嗔怪博弈清澈见底鞭辟入里

  B.夜宵边陲涣然冰释稳操胜券

  C.遒劲晋升搬师回朝返璞归真

  D.诀窍蓬松不谋而合崭露头角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1年1月23日,广州火车站等待乘车回家过春节的旅客大约50万人左右,把整个火车站围得水泄不通。

  B.和《小说月报》彻底迎合读者的办刊方向不同,曾经被众多评论家、作家看重的《小说选刊》在2009年的变化更大。

  C.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能够获奖的原因是电影中想象元素组合的力量造成的结果。

  D.美国驻山东总领事查理先生曾到过几个济南的周边城市,其中威海优美的风光和生活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6分)

  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两个字);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甚至还可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

  语文必修五导学案答案篇三: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有答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筛选信息,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事业的理念。

  2、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学会筛选信息,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作品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1913—1991),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生物的社会》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2.写作背景

  1970年,刘易斯·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应邀在一个关于炎症的学术讨论会上作“定调演说”。他轻松幽默的泛泛之谈被录音、整理,传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手中,主编并不同意他的看法,却喜欢他的格调,便以朋友的名义请他为月刊写一系列短文,兼是诗人、散文家的刘易斯·托马斯欣然从命,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四年之后,就有了这本《细胞生命的礼赞》。

  托马斯对人类的将来怀着一种自信的乐观。在他的观点中,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思考着的、行动着的生命。虽然作为个体我们无法明了整体的思维,就像一只蚂蚁无法理解蚁群的思想一样。但我们都在为某个更大的目标努力地劳动着,我们劳动、学习、生活,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美好,因为我们同时也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的需要。个体生存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3.文题解读

  “社会”本来是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作为一篇论述生物群居性的文章,标题为“作为生物的社会”,意在提醒人们不可忽视这些群居的生物,它们和我

  们人类一样重要,它们有我们人类共同的特征。

  【学法指导】

  1、合作探究法:文章中,作者有意用拟人的手法写动物,又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并借助具体事例对生物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学习时要注意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手法,对生物行为反思的目的是什么。

  2、自主学习:本文是一片译文,阅读过程中不必字字斟酌、句句计较,要着眼于整体把握观点和文章行文思路。

  【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

  一、学前阅读:

  唐·罗隐《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二、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自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鳟鱼(zūn)木屑(xiè)迄今(qì)蜂窠(kē)毗邻(pí).....

  乱窜(cuàn)真菌(jūn)阈值(yù)梗节(gěng)触角(chù).....

  拱券(xuàn)海滨(bīn)迷惑(huò)蚁冢(zhǒng)家畜(chù).....

  筹划(chóu)疏远(shū)霎时间(shà)苜蓿(mùx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窠臼迷惑岛屿清天白日

  B.骚动穹顶木屑讫今为止

  C.毗邻筹画阈值富丽堂黄

  D.格调蚁冢书籍苦口婆心

  答案:D(A青天白日;B迄今为止;C筹划,富丽堂皇。)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的细枝。

  (2)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3)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平地,高墙,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A.规格反映翻过绕过越过

  B.规范反映越过绕过翻过

  C.规格反应越过翻过绕过

  D.规范反应翻过绕过越过

  答案:C.(规格:产品质量的标准,如一定的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反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后三个依据逻辑断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来独往,野心勃勃。....

  B.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

  C.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

  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D.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

  答案:A(野心勃勃:形容野心很大。野心:对领土、权力、金钱等大而非份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含贬义,应雄心勃勃。)

  三、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大家快速浏览课文3—10自然段,说说文章写了哪些生物及其活动,这些生物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明确】

  蚂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飞鸟;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步活动

  (作为有生命的生物种类,它们似乎与人类一样有自己的社会组织,不论是从个体还是从群体的角度看,生物的行为或者社会性真是太像人了。)

  2、女生齐读第2自然段,生物学界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这体现了人类的什么心理?

  【明确】不。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这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盲目自大的心理。

  3、指名诵读11-14自然段,大家思考作者指出人类生存面临一个怎样的问题?作者最后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明确】人类缺少联合智慧;希望人类亲密合作。

  (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历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并主宰了这个世界,但生物群居的活动与人类的确十分相似。人类不但不能盲目自大,而且需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存危机,学习生物的智慧。)

  4、本文共13个自然段,请同学们根据下面提示,理清作

  者思路。

  生物群体与人类社会有(第1-2自然段)

  生物的行为活动蚂蚁具有高度的。(第3—7自然段)

  (第3—10自然段)蜜蜂的活动具有高度的。(第8自然段)

  黏菌细胞的活动也具有高度的。(第9自然段)鱼类、鸟类的活动也具有。(第10自然段)

  人类的行为方式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需要,才能不断地产生,推动社会进步。(第11—13自然段)

  【明确】生物群体与人类社会有相似之处(第1-2自然段)

  生物的行为活动蚂蚁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第3—7自然段)(第3—10自然段)蜜蜂的活动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第8自然段)

  黏菌细胞的活动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第9自然段)鱼类、鸟类的活动也具有社会性。(第10自然段)人类的行为方式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不断地产生智慧,推动社会进步。(第11—13自然段)

  5、《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既然是论文必然有论点,你认为作者论点是什么?

  【明确】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6、本文虽是一篇科普论文,但我们读来却并不枯燥。大家浏览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②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③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④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明确】

  ①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②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事实与心理的矛盾让人为难,讽刺了人类的自大心理。

  ③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④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课中展示】

  1、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

  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为了检讨人类盲目乐观自大的情结。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这个世界,但人类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

  2、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

  【明确】

  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

  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3、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主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

  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步调一致的行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等。但是生物的社会行为,归根到底还是不能与人类的社会行为相提并论的,它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方面不如人类发达,更谈不上有什么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生物的社会行为是生理程序的展开,万古不变,其间较少创造和进步的因素。

  4、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时,为什么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

  【明确】

  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时,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这是因为社会与个体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不能没有个体的参与,而对于社会性生物而言,个体也难以离开社会而生存。所以,无论是谈论人的社会性,还是谈论动物的社会性,都离不开对个体与群体的分析。没有形成群体的蚂蚁,就没有太多的社会性,因而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有限的;对于人类,没有融入社会的科研成果,不能被公众利用,也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相比较而言,有着一定组织的社会性生物,如蚂蚁和蜜蜂,对社会组织的依赖性更强;人类的个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短时间关闭和组织联系的“电路”,但不能从根本上脱离社会而存在。

  5、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

  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6、怎样理解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明确】

  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作者的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首先,作者作为人类的——员,却能“降格白贬”,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优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为通俗栏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也要用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反思提升】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示例】

  人类应该尊重生物,人与生物应该和谐共处,我们不能盲目自大。

  人类应该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人类集体智慧,学习生物团队精神。

  • 相关推荐

【语文必修五导学案设计参考】相关文章:

数学必修复习导学案设计07-04

社戏语文导学案设计07-04

蓝鲸语文导学案设计07-04

军神语文导学案设计07-04

心声语文导学案设计07-04

识字语文导学案设计07-04

老王语文导学案设计07-04

竹笠语文导学案设计07-04

白鹅语文导学案设计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