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2022-07-03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模板

  送东阳马生序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

  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②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难点

  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一、课前预习案(小组评价)

  1·资料助读

  解题: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 同舍生皆被绮绣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4)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8)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9)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10)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1)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二、当堂探究案(自我评价)

  研读、探究课文的内容,深入文本。

  出示问题:

  ① 作者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原文回答)

  ② 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样?

  ③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有的原话回答)

  三、当堂训练案

  1、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2、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3、.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

  四、课后训练案(课后评价)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相关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07-03

人教版《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07-04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案06-15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7-02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06-10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06-11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范文06-01

《送东阳马生序》优质教学设计06-01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学设计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