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实验》导学案

2022-07-03

《斜塔上的实验》导学案范例

  学习要点:

  1.了解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2.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

  4.学习人物传记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

  重点、难点:

  1.文章的巧妙构思。

  2. 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标清文段序号。

  2.查阅工具书,识记疑难字词。

  嘘 帙 屑 祈祷

  3.解释词语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卷帙:书籍。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4.文体知识填空

  从体裁上看,本文是一篇 人物传记 ,主人公是伽利略,他是意大利 (国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5.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二、检查导入

  1.导课

  四百多年前,一位年轻人曾经在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上做过一个实验,后人称这个实验为“著名的斜塔实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

  (板书课题——《斜塔上的实验》)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嘘 帙 屑 祈祷

  3.走近伽利略

  学生介绍自己对伽利略的了解,教师补充介绍。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伽利略的哪些事迹?其中哪些详写?为什么这样写?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第一、第三部分详,第二部分略。为了突出伽利略对科学的热爱,注重实验的精神。

  2.归纳概括伽利略精神品质:为伽利略画像。

  明确:(1)不迷信权威。(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3)有理想。(4)敢于追求真理。(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二)精读课文,学习文章的巧妙构思

  1.人物传记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而这篇文章为什么首先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

  讨论明确:本文顺序安排巧妙。开头描绘发现摆的定律的经过,引人入胜,再回头略写伽利略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能使读者清楚的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的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这也就是文章巧妙的构思,是文章以《斜塔上的实验》为标题的原因。

  2.课文最后一部分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情绪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写观看这次实验的人数之多,场面之大, 说明所有的人对这次实验都抱定了伽利略一定会失败的想法。表明伽利略进行科学实验所处的环境,从而也突出了伽利略进行科学研究的决心与勇气。

  (三)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

  提示:在分析语句时,要抓住关键词,体会词语含义,分析句子作用。

  示例:“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

  分析:“也”和“骂”说明学生们对老师是如此,连教授,有思想的人也对伽利略的做法持坚决反对态度,“狗血喷头”说明骂得很凶。“天高地厚”指事物的复杂性,“不知天高地厚”说明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伽利略是个天真无知的人, 这些词都是贬义,表明伽利略当时所面对的反对势力之巨大。

  1.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分析:“嘘”说明就在实验的最后关头,人们都不忘给伽利略施加压力,想迫使伽利略在最关键的时候放弃。当实验进行时,人们的态度从一阵“哄笑”到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反映了他们愿望的破灭。

  2.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这样那样滑稽玩意儿。

  分析:“神圣”反映了当时人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评价很高,奉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和经典,“滑稽”是令人发笑的意思,这里指那些教授对伽利略的实验及实验器材的鄙视。

  3.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分析:“重新检验”说明是再次检验,也反映了以前有人检验过,但没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说明伽利略不是把前人的结论当作真理,而是要用实验去证明。反映了伽利略注重实验、实践,不迷信权威的精神。

  4.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伽利略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分析:“拒绝”说明伽利略的坚持,“乐于”说明伽利略愿意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四、迁移提高

  拓展延伸,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训练点: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训练片段:(一)没有画完的圈圈

  著名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在罗马军队进攻叙拉古斯国时,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守城。他设计制造的滑轮铁链的抓钩,把罗马船队的船只一条条抓到半空中摔下来,跌得粉碎。

  阿基米德的智慧使叙拉古斯城的陷落推迟了三年。后来,由于城里的人疏忽大意,放松了警惕,罗马军队乘机悄悄翻过城墙,打开了城门。

  敌人冲进城,喊杀之声惊天动地。阿基米德没有逃,他的研究工作还没做完,他坐在那里专心致志地画圆圈,计算着深奥的数学问题。当一个喝得醉醺醺的罗马士兵持刀向他奔来时,阿基米德这才抬起头来说:“我的朋友,在你杀死我以前,让我先画完这个圈圈吧。”

  可是,那个罗马士兵根本不管,举刀向他砍去。

  老数学家躺在了血泊里,他最后用微弱的声音说:“好吧,你们夺去了我的身体,可是我将带走我的心。”

  (二)九点差一刻

  道尔顿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一天晚上,七十八岁的道尔顿步履艰难地走进实验室,摸索出他记录天气的簿子。五十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做着这平凡的工作,已经二十万次地写下了数据。

  这时,他看了看钟,九点差一刻。他是每天晚上的这个时候,记录下当夜的数据的。老科学家拿起笔来,手发抖,吃力地记下了晴雨表上的读数,记下了气温,在最后一格里写下“微雨……”,就慢慢放下笔来。忽然,他浑身一哆嗦,意识到事情还没做完。于是,老人再度拿起笔,在最后一格写完后半句:“……今晚。”他这才深深地喘了一口气。深夜静悄悄的,辛勤劳累了一生的道尔顿躺下了,睡着了,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1.两篇小短文各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

  明确:第一篇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第二篇侧重于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

  2.你是怎样理解文(一)中“阿基米德的智慧使叙拉古斯城的陷落推迟了三年”意思的?

  明确:意指阿基米德利用自己的智慧换得了叙拉古斯城三年的存在。

  3.你是怎样理解文(一)的末句“好吧,你们夺去了我的身体,可是我将带走我的心”的?

  明确:表明自己热爱科学,为科学奋斗之心永不会变。

  4.文(二)画线句表现了道尔顿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明确:表现了他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5.两篇小短文所提及的科学家,以及课内我们所学的伽利略,他们在精神上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他们都视科学为自己的最爱及最终追求。

  五、反馈检测

  (一)基础知识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咕哝(nong) 唏嘘(xū ) 付诸(zhū )

  粗糙(cāo ) 倔强(juéjiàng) 妥协(xié)

  显赫(hè) 卷帙(zhì) 滑稽(jī) 祈祷(dǎo)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体会表达效果。

  (1)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

  明确: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写出了教堂司事对挂灯链条的摆动早已熟视无睹;

  (2)他父亲提到他时说,他是一个心不在焉的小星象家。

  明确:心思不在这里,指做事时精神不集中;

  (3)他们很不赞成,认为一个学生要独立思考,这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异端。明确: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表明伽利略不轻信权威的精神;

  明确:(4)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说明骂得很凶,表明伽利略坚持真理的道路艰难;

  (5)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明确:不出名,不为人知道,让我们感受到伽利略那种崇高的奉献精神,他是多么的热爱科学。

  3.下列语句是对“比萨斜塔”的说明,请把它们混乱的语序调整过来。

  ①始建于1174年,1350年完成。②意大利比萨的著名建筑。③因奠基不慎,致塔身倾斜。④为白色大理石砌成、外观呈圆柱体之钟塔,高约55米。

  正确的顺序应为:②④①③

  4.我校准备用画像布置校园,请你仿照例句为伽利略写一段介绍性文字。

  例句: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历任比萨大学、帕多瓦大学教授,近代实验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

  (三)课内语段阅读

  斜塔上的实验(一)

  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

  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他请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这个实验:“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

  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

  伽利略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线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掌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两个人分别数了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总数是一样的,各为100次。两条绳索的起点虽不大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

  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1.给下列加粗词语注音。

  ①祈祷( qí ) ②嘀嗒( dī ) ③脉搏( bó )

  2.解释词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也说“漫不经意”。

  3.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描写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的经过。表现了伽利略“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考的考察之下”和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4.“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又”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又”字说明伽利略像这样异乎常人的猜想、假设很多,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

  5.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自然的节奏原则”指的是微小摆动的等时性。

  6.“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除了这些,你知道这项原则还用于那些地方吗?(请写出1~2个)

  例如飞机、火箭、宇宙飞船的飞行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7.第一段“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________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________。”这句话中两处横线上应填入的最确切词语的选项为

  ( C )( B )

  (1)A.惊动 B.惊醒 C.惊扰 D.惊诧

  (2)A.思想 B.思考 C.思索 D.思念

  8.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能说说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吗?

  从上文可看出伽利略是一个善于观察、发现和思考问题,并用实验来检验发现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四)课外文段阅读

  中国核物理的鼻祖——赵忠尧

  一百年来,坐落于南京市四牌楼的百年名校东南大学,为祖国培养了15万多名高层次优秀人才。素有“中国核物理的鼻祖”之称的赵忠尧,就是这众多东大佼佼者之一。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出生于浙江诸暨。1920年,赵忠尧从诸暨县立中学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东南大学前身)数理化部,1924年毕业后相继在湖州第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清华大学任教员。1927年赵忠尧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深造。1930年以优等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55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0年赵忠尧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正值校长郭秉文等人极力倡导建立一所综合性的国立大学之时。1921年,东南大学在南高师校园内成立,次年南高师并入东南大学。赵忠尧进校时学的是化学专业,但他学习数学、物理同样认真,尤其是物理学学得相当好。毕业后,东南大学又聘请他回来担任物理系的助教。在这期间,赵忠尧在任教的同时修完了高等师范与大学本科所差学分,并于1925年取得东南大学毕业资格。任教期间,他工作勤奋踏实,深得物理学界前辈、哈佛大学博士叶企孙教授的青睐。正是以东南大学的任教为起点,赵忠尧开始了他的物理学教学和研究的生涯。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期间,赵忠尧通过“硬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系数”这一实验课题,发现了硬γ射线通过重物质时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这是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过程的最早实验证据。之后,他在美国《物理评论》发表了题为《硬γ射线的散射》的论文,公布了他关于γ射线方面的新发现,即他发现γ射线被铅散射时,除开普敦散射外,伴随着重物质的反常吸收还有一种特殊的光辐射出现,表明γ射线在重元素中的特殊吸收不是由开普敦效应引起的,从而揭示了一种新的反应机制。两年后,他的同学C.D.安德逊(Anderson)发现了正电子,并由此获得了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赵忠尧的实验成果证明他是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湮灭的人。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赵忠尧学成回国后,就决意要在自己的祖国开展核物理研究。1946年夏,美国在太平洋进行原子弹试验,他受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推荐,作为中国惟一的科学代表去参观。此后,他利用在美国的机会,在跟踪国际核物理最新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购买静电加速器部件和核物理实验器材,准备随时运回祖国。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赵忠尧几经周折,终于带着30多箱器材回到祖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并使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在1955年就有了第一台700千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之后,他又主持研制成功第二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能量为250万千伏。正是通过这两台加速器的研制,赵忠尧发展了我国的真空技术、高电压技术、离子源技术,使我国较早地迈入了核物理研究强国的行列,培养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等在内的一大批核物理研究人才,为跻身世界核大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赵忠尧一生从事核物理学的研究,虽然没有获得过应有的荣誉和地位,但他却一直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从不喜欢张扬、表现自己。尽管毕业后一直未能再回母校东南大学,但他对祖国和世界物理学的卓越贡献无疑是对母校培养的最大慰藉。1992年,在他九十高龄之时,还欣然提笔为母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热心教育改革,培育科技人才。”表达了一位学子对母校的无限关切之情。

  1998年5月28日,赵忠尧——这位中国核物理的鼻祖辞别人世时,有人这样评价他:在中国物理学史上,他是一座丰碑。

  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他也是一颗明星。

  1.给下列加粗词语注音。

  倡导( chàng ) 青睐( lài )

  2.解释词语。

  ①聘请:请人担任职务。

  ②欣然:愉快地。

  3.弄清“鼻祖”一词的基本义,再想一想这个词在题目中的意思是什么?

  鼻祖:始祖,比喻创始人。在题目中指赵忠尧是中国核物理的创始人。

  4.赵忠尧在大学学习期间选择的专业与伽利略有什么相似之处?

  赵忠尧在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但数学、物理同样学得认真,尤其是物理学学得特别好;伽利略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医学,但他对数学、物理学同样学得认真,尤其是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

  5.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期间,赵忠尧进行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实验,这次实验的成果是什么?表明了什么?

  这次实验成果是:发现了硬γ射线通过重物质的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表明:他是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湮灭的人。

  6.赵忠尧在我国核物理研究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提示:根据第五段的内容回答,意思对即可。

  7.“在中国物理学史上,他是一座丰碑。”,此句中“丰碑”的含义是什么?

  这里比喻赵忠尧为中国核物理做出了伟大的功绩。

  • 相关推荐

【《斜塔上的实验》导学案】相关文章:

斜塔上的实验导学案06-20

《夜晚的实验》导学案06-26

斜塔上的实验的教案06-13

《比尾巴》导学案07-09

《口技》导学案06-19

《坐井观天》导学案06-11

《登高》导学案06-09

《假如》_导学案06-04

《阳光》导学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