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实验》导学案

2022-06-26

《夜晚的实验》导学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4、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5、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

  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科学家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请看课题,一起读一遍。

  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学与问》吗?文章里提到的两位科学家——哥白尼和沈括,小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对,学贵能疑,善于提问题往往是成为科学家的潜在因素。你看到这个题目,有哪些疑问呢?让我看看哪些同学有成为科学家的潜质。

  【学生提问。参考:(1)为什么选择在夜晚做实验?(2)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实验?(3)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4)实验的内容是什么?结果又如何?】

  二、检查预习

  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不过在解答之前,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蝙蝠(biān fú)轻盈(yíng) 障碍(ài)苍蝇(ying) .....

  恩惠(ēn) 矿藏(cáng) 蒙上(méng)薄膜(báo) ....

  【注意多音字:藏、蒙、薄;注意“蝙蝠、碍”的写法;最后齐读两遍】

  2、理解词语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文指后者。

  敏捷:(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本文指动作灵敏。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字音读准了,词语理解了,文章读起来就顺畅了,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待会老师还要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情况。

  (1)谁做的实验?

  (2)为什么选择在夜晚做实验?

  (3)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4)实验做了几次?内容分别是什么?

  (5)实验的结果如何?

  四、把握文章结构

  很明显,四次实验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就是课文哪一小节到哪一小节?那么实验前后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呢?

  一(1) 写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二(2—6) 写斯帕拉捷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三(7—9) 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发了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虽然这种分段方法,语言已经很概括了,但是还嫌啰嗦,不够简洁,更不利于记忆。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些文字精简一下?老师先示范一下:蝙蝠夜行 引起好奇

  【幻灯显示】

  一、蝙蝠夜行 引起好奇

  二、多次实验 揭开秘密

  三、引发研究 带来恩惠

  五、作业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做实验。上节课我们已经用很简单的语言概括了文章内容【幻灯出示】,谁能根据提示,简单地复述一下课文?

  二、感悟好奇善思

  1、从刚才同学的复述当中,我们知道斯帕拉捷是因为对蝙蝠在夜空中能自由飞翔感到好奇才去做的实验。能看到这一现象的人很多,为什么别人不去做实验呢?由此可见斯帕拉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思考,好奇心强)

  2、1哪句话表明他在思考?(最后一句)试着读读看,你能把斯帕拉捷的好奇和疑惑读出来吗?

  【指名读】

  3、齐读1

  三、把握重点

  1、的确,斯帕拉捷是个善于发现,好奇心强的人,正是这个发现使他决心做实验来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我们知道,做实验之前得先设计出实验报告的表格,这样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验,并且随时记录下实验过程。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2—6,根据表格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先在书上划出相关内容,再尝试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2、这一系列实验,要想写得既清晰又简洁,而又不使人觉得重复,写的时候就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一次实验?(第一次)

  3、请大家快速浏览2、3,划出有关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动作、神态的句子。

  4、“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为什么?

  (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什么意料?

  (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

  你能把这种惊讶的语气读出来吗?

  【个别读、齐读2 “当他看到??‘瞎子’呀”】

  5、“瞎子”为什么加引号?

  (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

  6、3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

  7、从第一次实验中你感受到了斯帕拉捷哪些可贵精神?

  (勤于思考,大胆试验,不怕失败)

  8、3最后一句也是斯帕拉捷的心理描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他的疑问。

  9、这个疑问句实际上在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这就过渡到了后面的实验。

  10、4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从猜想可以看出他对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具有极其浓厚的兴趣。

  齐读猜想句

  11、5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请一个同学读5。

  “先前的神气”指什么?从哪看出第四次实验终于成功了?

  12、为什么这次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详细地加以描写呢? (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

  13、这个结果终于让斯帕拉捷找到了蝙蝠夜间自由飞行的秘密,什么秘密?齐读6

  14、两个感叹号表现了什么?

  (心情无比喜悦、激动万分、欣喜若狂)

  15、想象他的动作、神态、语言

  (拍起手来,手舞足蹈,哈哈大笑)可以鼓励学生表演一下

  16、再次齐读6——①带着激动来读;②带着欣喜若狂来读。

  17、学到这里,你觉得斯帕拉捷身上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探索,不怕失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二、学习第三部分

  1、作为一个科学实验,是不是仅仅为了得到这样一个结果?请同学们读读7-9,想想科学家为什么对蝙蝠飞行的秘密还要继续研

  • 相关推荐

【《夜晚的实验》导学案】相关文章:

《孔乙己》导学案(精选6篇)12-14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06-20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精选12篇)07-28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09-23

《秋天的雨》导学案范文(通用11篇)09-22

静夜思导学案参考(通用12篇)03-14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07-27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导学案(通用10篇)07-19

关于导生工作的总结(通用13篇)08-02

语文《挑山工》教学学案设计(精选9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