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与《刻舟求剑》导学案设计

2022-07-03

《郑人买履》与《刻舟求剑》导学案设计

  教学设想:

  “亲近文学”,不仅是现代的,更要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寓言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郑人买履》这篇寓言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刻舟求剑》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另外,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2.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

  2.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

  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法: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一、检查预习

  1.查阅课外资料,掌握文学常识

  提示:①准备以前学过的一两则寓言并能口述出来

  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二、 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3.介绍作家、作品:

  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三、范读正音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学生找出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型。

  度其足 ( duó ) 吾望持度( dù ) 履 ( lǚ ) 遂 ( suì ) 宁( nìng )

  2.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郑人/有欲买履者。(主谓之见停顿)

  而/置之其坐。(关联词前后的停顿)

  何不/试之以足?

  3.老师再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四、合作翻译

  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在笔记本上抄写原文,抄一行空三行,字间距稍微大一点,学习时,便于整理记录。整理时间已用不同颜色的笔。

  示例:

  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欲(且):想要,打算。

  履(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1.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

  A、 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

  B、 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C、 老师巡回释疑。

  D、 小组汇报

  E、 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师生讨论)

  (1) 操、持、取的意义

  (2)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 宁信度、无自信也

  2.重点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 “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3.反馈交流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① 置之其坐 ( )

  ② 反归取之 ( )

  (2)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① 置之市( )

  ②而忘操之( )

  ③何不试之以足( )

  (3)翻译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4.复述故事,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5.学生整理翻译,师巡回检查学生的整理方式。展示整理得好的笔记。

  五、质疑交流

  1. 构建画面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2.结合《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说一说你认为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示例:《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作者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3.理解文章寓意

  (1)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示例: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2)明确寓意: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六、自主小结

  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我知道了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同时我也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七、反馈练习

  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的故事

  八、布置作业

  1.在笔记上整理本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和特殊句式。

  2.背诵这一则寓言。准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韩非子》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自学文言文的方法,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一、复习导入

  1.关于《郑人买履》的文学常识,

  2.重点文言实词、语句

  3.寓意、启示

  二、介绍作家作品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首都,遇见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入秦为之游说,使之归国继位(即庄襄王)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记、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三、范读正音

  1、听录音,听清读音

  2、正音

  涉 坠 遽 契 惑

  3、散读,读准字音

  4、齐读

  5、再听录音,边听边划好停顿、重音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跟读录音,注意停顿节奏、重音

  7、复述故事大意

  四、合作翻译

  1.结合书下注释,运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掌握下列词的意思

  涉江:渡江 其:他

  坠:落、掉 遽:急速

  契:同“锲”,刻 是:这里

  所成坠: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

  求:寻找 行:走

  不亦――乎:不也是吗 惑:糊涂

  2.老师补充讲解:

  A、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有涉江者之楚人

  B、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几是是我的剑坠落之处。

  C、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意强调B、C的肯定与委婉的反问语气。

  3.再读课文

  五、质疑交流

  1.这则寓言中,楚人最可笑的行动是什么?

  遽契其舟,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答:“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趣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象“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用自己的话表述。

  3.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结合文段说一说楚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刻画的?

  楚人是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作者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5.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说一说它的现实意义。

  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示例: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六、自主小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要善于变通,正确地处理问题。

  七、反馈练习

  展开合理想象,扩写《刻舟求剑》的故事。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并完成本课《与课堂同行》

  2.按要求预习下一课《诵读欣赏》。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叙事:事情的起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事情的经过:遽契其舟,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事情的结果:惑

  议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惑

  • 相关推荐

【《郑人买履》与《刻舟求剑》导学案设计】相关文章:

魔力导学案设计06-25

春风导学案设计06-25

火车导学案设计07-03

《窗》导学案设计07-04

角导学案设计07-04

《绝招》导学案设计07-04

《老王》导学案设计07-04

《变脸》导学案设计07-04

导学案《塑料》设计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