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2022-07-0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范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比较完整的认识和研究物质的第一课,为后面其它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教学目标

  依据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以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知道氧气的用途,形成“性质决定用途”这一重要化学思想,掌握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在实验中生成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原理的解释;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对氧气有所了解,但认识较为感性且不够系统。

  能力方面: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情感方面:思维活跃,不服输,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对比法、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

  2.学法分析: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共四个过程:实验导课→归纳性质→探究性质→总结提升

  (一)实验导课

  两名同学为大家演示趣味实验(图1),两个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一个正放,一个倒放,一段时间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该实验趣味性强,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得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二)归纳性质

  学生阅读教材P68,并结合已有知识,归纳氧气的性质(图2)。初步构建氧气的知识体系。

  (三)探究性质

  接下来通过四个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刚开始接触探究实验,因此实验前我有意引导学生实验中该做什么,即观察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现象的区别,写出反应的表达式,记录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实验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该实验注意事项较多,如果教师先讲,学生再做实验,成功率高,但学生却不一定能记住或理解这些注意事项。因此我让学生先按照教材步骤独立完成实验,部分学生可能会因火柴梗伸入时间未掌握好,导致现实验不成功,还有些同学集气瓶炸裂等,实验结束后,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在问题解决中生成知识。

  【设计意图】该实验采用逆向教学,在失败中生成知识,通过授课方法的改进,学生记忆和理解更为深刻,也体会了实验细节的重要性。

  实验Ⅱ: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上一个实验出了些问题,学生对这一个实验一定充满期待,然而按照教材的要求(图3),又出现了新问题,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可能只有很少同学观察到白光,大多只能观察到明亮的红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上一个实验,学生已经知道,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我引导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分析原因,改进实验,选择非常小的木炭,越小越好,减少氧气的消耗,同时置于氧气的气流中,应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改进装置如下图(图4),网兜内为自制的块状催化剂,由水泥、沙子、二氧化锰按质量比1:1:1来配制,以产生平稳、持续的氧气流,洗气装置是为了除去因反应放热产生的水雾。上下移动的铁丝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因此该装置可在几个班连续使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实验的改进,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学生对氧气的助燃性由认识上升到应用,同时通过对教材实验的改进,使学生初步体验创新的乐趣。

  实验Ⅲ: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完成这个实验(图5)后,学生感觉很熟悉,似乎很平淡,这时,我会提醒学生,如果我们做一点改变,是否会有新的收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我在瓶口盖一块玻璃片(图6),片刻后,会看到到瓶中有大量黑烟产生,此刻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次被点燃,当他们明白了含碳元素的可燃物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或碳颗粒,也就不难理解汽车尾气中的黑烟和煤气中毒是如何产生的,为后面化石燃料的学习做了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简单的改进,学生明白了氧气的浓度不仅会影响到反应的剧烈程度,还会对某些反应的产物有影响,对氧气助燃性的认识再一次得到提升,同时也体验到,简单的实验中也能挖掘出宝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实验Ⅳ(补充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该实验为人教版初三化学实验,因其与后面酸雨等知识密切联系,以及它所包含的环保理念,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可以给学生进行演示,但按照教材实验(图7)演示,污染较大,因此我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图8),如图所示: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盛放硫粉,铁丝可上下移动,底端绕成螺旋状,加热铁丝圈以引燃硫粉,气球是为了防止燃烧放热导致橡胶塞松动,这两套装置分别做硫在空气中燃烧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产生的一刻,学生定然会欢呼,对这个实验和这套装置也一定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改进后的实验避免了污染,同时会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涉及到有毒有害的物质,可以自己尝试设计一套环保装置,让学生敢于去创新。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原因是化学反应中,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电子,因此化学性质活泼。氧气可支持呼吸决定了它可用于医疗、登山等,而助燃性决定了它在炼钢、气割、气焊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提升,学生系统的认识了氧气,并为学生展示一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重要化学思想。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分析

  本节课采用分组实验,紧扣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通过授课方法的改进,实验装置的改进以及实验的拓展,使学生对氧气的认识层层递进,最后通过总结提升系统认识了氧气,并收获了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实验,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创新欲望。

  • 相关推荐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08-15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08-15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06-19

《减法性质、除法性质》教学设计06-19

精选《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06-19

《不同用途的纸》的教学设计07-19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的教学设计06-17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设计06-08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范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