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2022-07-01

初二语文《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单介绍作者田晓菲。

  二、默读全文

  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三、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

  讨论:

  1、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么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5、朗读10、11段

  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

  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

  6、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 相关推荐

【初二语文《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十三岁的际遇》语文教案08-14

《十三岁的际遇》语文说课稿范文08-07

《十三岁的际遇》初中语文教案08-22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07-03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06-11

《十三岁的际遇》优秀教案示例06-09

初二语文《窗》教学设计06-08

初二语文《旅鼠之谜》教学设计07-02

初二·《说“屏”》教学设计07-02

语文《雨点》教学设计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