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教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教师教学设计 1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十册口语交际·习作五的内容: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演演课本剧。
教材对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方法、步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提示。在这些方法、步骤中,学生之间商量怎样演是重点,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如,怎样把课文中的叙述语言改编成人物对话,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动作。需要准备哪些服装道具、怎样上场和下场。教师可选择某一部分内容和全班学生共同商量怎么改写剧本,怎么表演,在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再分组商量。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演后评议,评议时,应以鼓励为主,适当指出存在的不足。对于学生编演课本剧,不要要求太高,学生能反映课文的基本内容,能演出一些情节,表现人物的一些语言、动作、神情即可,重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去说、去做。
【教学目标】
1、紧扣本组专题,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情节之生动,人物形象之鲜明,从而进一步感受中国名著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之间如何合作商量怎样演。
2、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把叙述语言改编成人物对话。
3、指导学生认识到表情和动作对于人物交际语言的有效补充如何体现。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物头饰、相关道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演什么?
1、回顾本单元几篇课文,梳理人物形象。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这些名著里的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手捧这些名著,走进这些文化瑰宝的时候,我们仍然会被人物的形象所深深吸引。下面请同学们回忆回忆本单元都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这些人物形象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呢?
⑴ 学生回顾本单元都有哪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思考原因并和同桌互相交流。
⑵ 指名说一说,其他的同学对于相同人物的看法可以补充和修正。
生一:我对本单元的廉颇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廉颇是一个敢做敢当的人。
生二:我觉得廉颇还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师:好,我们就以廉颇这个形象为例,如果让你们此刻把廉颇这个人物想象用画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你们认为什么样的画面能够给我们传递出刚才同学们谈到的廉颇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生三:我认为廉颇背上荆条单膝跪地向蔺相如赔罪的画面最能反映出廉颇的知错就改的品质。
生四:我认为廉颇在他的手下面前贬低蔺相如的语言很有特点,廉颇对他的手下说话的时候的画面应该是最能够反映出他作为一名武官的头脑简单和耿直的性格。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一个人物之所以能够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把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都描写得很贴切。我们通过阅读文字实际上就在还原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但是,我们感受到了这些形象如果想传递给没有看过原著的人,让他们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需要借助舞台表演来实现。接下来,咱们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商量来表演一个片断。
2、选择本单元里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来表演。
既然同学们对本单元廉颇这个人物形象特别有兴趣,咱们就一起来演一演发生在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一个小故事──《负荆请罪》。
二、怎么演?
1、这样,我首先请几个同学来试一试,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演得怎么样,注意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注意到。由于这些同学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如果表演得好我们要给予我们最真诚的掌声,如果表演得不尽如人意我们也应该给予我们最衷心的感谢。
2、随机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
3、我们看别人做事,最要紧的是首先看出他的好来,这样我们的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同学们看完他们的表演,觉得好的地方是什么?
生一:他们表演的时候非常大胆。
生二:他们动作表演得很搞笑。
生三:他们在表演的时候的语言很生动。
4、这些都是我们观看一个表演要注意的方面,那么在怀着欣赏的心谈完优点以后,我们还得为他们能够提高自己,表演得更好提一点建议。在帮助他们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来表演。
生一:我觉得他们的人物语言不太流畅,有些语言和神态搭配不太自然。
生二:我觉得他们的动作虽然很搞笑,但是和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也不太谐调一致。
生三:我觉得他们表演的时候不统一,想起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还漏掉了一些细节。
5、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够避免以上同学们谈到的问题呢?大家来想一想办法,咱们把问题想到前面,尽量想好应对的办法,这叫有备无患。
生一:我觉得要表演好一定要一个导演,大家听从导演的指挥这样演起来才不会随意,也不会漏掉一些情节。
生二:光有导演还不行,还要先编写剧本,很多电影都是要有剧本,导演才能够让演员演好。
师:刚才两位同学谈到了表演很重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剧本,一个是导演。我们的课本是叙述的语言,要把这些叙述的语言变成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还要给这些对话标注上恰当的表情和动作,这就是编写剧本要注意的问题。
导演也很重要,在排练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演员的.动作语言神态是不是到位了,要及时指出不足,还要能够在演员领悟不到位的时候自己来亲自示范。
除了剧本和导演,在一场演出中演员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平时看电影就知道,出名的可都是演员,大家平时是不是很难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偶像是一个编剧或者导演的?刚才同学们也提到过演员们的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作为演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一:我觉得每一个演员都要听从导演的指挥,导演确定了不能够随便改动。
生二:我觉得演员要把台词记清楚以免忙中出错。
生三:我觉得演员要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要用动作神态语言来重现人物的风采。比如表演廉颇,该愤怒的时候要愤怒该惭愧的时候要惭愧。
同学们对演员的要求也蛮高的,看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很不容易呀!一场演出,除了人还应该有些要注意的东西,比如,需要准备什么道具,每一个人物是怎样上下场的等等都要安排好。
三、分组排练
1、确定小组的人数7~8人。其中小导演一名、主要演员四个、别组取经员一名、道具服装一名、除了主要演员其他的人员兼任群众演员。
2、开始排练。
3、取经人员到别的小组取经,回来汇报有什么先进经验,根据情况马上调整本小组演出计划。
4、道具服装人员在排练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什么时候用道具,以及怎样使用道具更符合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四、表演观摩
1、每一个小组派出导演到前排组成评审团,评审团要对每一个小组的表演情况打分,满分十分。评委主要从人物的语言的运用和动作表情的配套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方面来打分,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平均分。本小组演出的时候导演去现场指导,不参与打分。
2、每一个小组轮流上场表演。
3、每一次表演以后,评审团推荐一个不同的评委来对表演进行点评。
4、在全班范围内选出各个角色中很优秀的同学临时组合成一个新的小组,由评审团推选一名导演来现场指导,马上重新表演。全班观摩。
五、总结经验,增强技能
1、怎样才能够把人物演活?
2、如何有效运用道具增强演出的现场感?
3、如何汲取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同学们,我们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来一起把名著中的人物搬上了舞台,大家为了表演好能够团结协作,很多同学为了把角色演好,反复演练很多次。大家也努力做到了在表演过程中用语言和其他同学很好的沟通,在表演得过程中,很多演员都努力还原人物的语言,让我们感觉到这些历史人物又重临我们中间。以后,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经常采取这样的方式锻炼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让大家在合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板书设计】
名著人物上讲台
剧本:基础
导演:灵魂 动作
演员:根本 语言
神态
道具:辅助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教师教学设计 2
【设计理念】
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体验,建立宽松愉悦的交际平台,在生生、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激活思维,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不仅想说、敢说、要说,而且能说、会说,形成良好的交际意识,促进语言能力和交际素养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主动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3、进一步了解、阅读名著,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负荆请罪》课本剧录象,古乐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色形象
1、播放《负荆请罪》课本剧,思考问题:
⑴ 你最喜欢哪个演员的出色表演,为什么?
⑵ 你认为导演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自由讨论: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是否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谈;可以从故事情节的安排谈;可以从服饰道具的使用谈。
3、文本对比: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的这段表演,书中的课文里也描绘到了,你能比较一下两者的关系吗?
(课本剧中很多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都是通过书上的一些叙述性的语言转化的;书上刻画的人物性格在表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梳理出编排课本剧注意事项:时间、地点、人物、社会环境、布景、故事情节。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将名著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舞台上呢?今天的口语交际就来讨论讨论如何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创编课本剧。(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在欣赏中学习,由此激发学生编排课本剧的兴趣。
二、赏析课文,体味角色形象
1、我们学习了《将相和》,在渑池之会这个故事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故事情节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理解。
3、你想当一回自己喜欢的人物吗?今天我们就来演演课本剧,通过表演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从文本出发,联系学生的阅读经历,充分利用已有的感悟体验,能更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为改编课本剧奠定良好的基石。
三、探究编排,表演角色形象
1、以《渑池之会》为例引导学生如何编排课本剧:
⑴ 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要人物及其特点,并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的相关语句。(课件出示人物蔺相如、赵王、秦王)
⑵ 学生小组内简要交流。
⑶ 课文中有些人物神情并没有直接提供,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以及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想象他们的神情。如:蔺相如对秦王说:请你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你们认为他们的表情、动作可能是怎样的?
(利用提示语加以联想,为人物加上表情或动作。)
⑷ 课文中有些人物语言是运用转述的形式出现,并没有直接引用,作为编导该怎么办?(课件出示语段──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如果你是编导,遇到这种转述的句子,怎么办?
(将叙述性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还可以进行合理的增补,从而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
⑸ 师提示:为了还原故事场景,还要根据当时社会环境,准备相应的服装、道具、背景音乐,及如何上场、下场,体现课本剧的完整性。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编排课本剧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首先要把握情节,生动复述,还原人物。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必要的改编,形象地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给观众。有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进行拓展创编。
2、师生共同创编课本剧,要求:
⑴ 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分成四大组,推选出一个责任编导,负责执笔、汇总大家的意见。
⑵ 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
⑶ 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
(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种人物的对白、出场顺序以及剧本内容。)
⑷ 准备时间:5分钟。(投影仪展示范本)
分小组的讨论、发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品味成功。
(后附剧本)
四、表演评价,升华角色形象
1、讨论欣赏要求,评价方法,准备推选出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认真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鉴赏整个编排是否有创意。)
2、分组表演:
先由编导简要介绍表演篇目、演员阵容、服饰道具,再进行表演。
(每组表演时间3分钟。)
3、评价表演:
(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着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入手;再从是否富有创造性来评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由编导或表演者来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5、老师总结:
这些人物的形象通过同学们的通力合作,倾情演绎,真是生动逼真。不仅是大家对人物的理解到位,而且体现出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价值,这也正是我们口语交际的魅力所在。
通过转换角色,亲历亲为,走进名著中的人物内心,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发展语言的条理性,初步感受交际的一些要领──抓住要点讲,学会耐心听。
五、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
1、在浩瀚如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2、今天的表演只是初步的尝试,同学们可以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议,尝试自己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创编。
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特点,为进一步创编奠定坚实的基础。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真正体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板书设计】
社会环境(时间、地点)
人物特征(语言、动作、神情)
让名著中的人物
走上舞台 故事情节(生动、完整)
设计布景(背景画面、音乐)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教师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紧扣本组专题,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情节之生动,人物形象之鲜明,从而进一步感受中国名著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之间如何合作商量“怎样演”。
2、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把叙述语言改编成人物对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顾课文,揭示课题
学生回顾本单元都有哪些鲜明的人物形象,你喜欢谁?为什么?
揭示课题
自读要求,明确目标
怎么来排演课本剧呢?自由朗读课文内容
师生交流,讨论明确:
(1)把叙述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
(2)加上表情、动作;
(3)设计服装、道具、上场、下场。
范例为引,学习改编
以《负荆请罪》为例,学习如何将叙述性的语言改编成人物对话
学生课本剧表演《负荆请罪》
生评议之优缺点
师生讨论如何才能演好课本剧?
(剧本是基础,导演是灵魂,演员是根本,道具是辅助)
自主合作,编写剧本
各小组确定编写内容
进行人员分工,有序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小组汇报,反馈交流
【板书设计】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剧本:基础
导演:灵魂
演员:根本
道具:辅助
- 相关推荐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教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教学设计08-17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的教学设计07-07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的课堂教学设计08-25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09-24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笔记08-13
《人物肖像描写》教师教学设计08-31
人物心理描写指导教学设计07-29
《生动的泥塑人物》优秀教学设计09-13
人教新课标六上我的舞台的教学设计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