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强少年始》教案

2022-06-22

《人生自强少年始》教案

  一、教学课题:

  第四课第1框题 人生自强少年始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懂得人生自强少年始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自强对人成长的巨大作用,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

  ③能力目标:增强青少年面对生活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做自强少年

  三、教学重点:

  自强的含义,自强与成功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自强的含义与表现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讲授式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

  七、教学课时: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清华,亿万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

  欣赏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图片欣赏:清华大学“馒头神”张立勇图片

  影视回放:《面对面》介绍张立勇的概况(2004年5月30日)他是靠什么取得成功的?

  学生发言——“我来说!”

  教师总结:他的成功来自于自尊、自信、自立,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强的品质,自强的精神。具备了这种自强的品质和精神,就必定能够成功。什么是自强呢?请看大屏幕。

  理解这个概念要注意“尊严和个性”,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自尊,自信,自胜。

  影视回放:《面对面》张立勇的生活学习(不卑不亢)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张立勇的自强不仅表现在他战胜贫苦的勇气,还在于他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走进自强俱乐部,分享收获,感悟生活,说说故事。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英语的兴趣和特长“给我自信”表现了张立勇面对困难不低头、不丧气;环境和差距“给我自卑”,但张立勇认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体现了他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大学梦“给我动力”则说明张立勇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积极进取、勇于开拓。

  这些就是自强精神的表现。交流历史上自强者的故事。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正是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才能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史明鉴,自强不仅是一个人的精神、道德品质,而且还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影视回放:《面对面》

  客观和主观两个因素谁更重要各抒己见!

  口若悬河—辩论

  甲方: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才

  乙方:个人主观上的努力自强,更有利于我们的成才

  教师总结:得出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但主观上想不想自强更为重要,有时候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

  假想另外一个张立勇。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自弃的张立勇最终被命运击垮。

  自弃是与自强相对而言的。自弃与自强造就了不同的命运。它们截然对立。看课本。

  欣赏“我们的生活”(家庭溺爱,学习压力,社会竞争)

  小结:这节课围绕着张立勇的故事,学习了自强的含义、表现和它与成功的关系。最后告诉大家清华校训来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教师赠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相关推荐

【《人生自强少年始》教案】相关文章:

少年能自强的优秀教案08-12

少年能自强教学案设计07-07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09-16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08-25

人生当自强教学设计07-02

渡河少年教案08-06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学反思06-09

《顶碗少年》精品教案06-01

顶碗少年的教案_参考06-05

精品教案:《少年爱因斯坦》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