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与代数总结

2022-04-23

  代数是研究数、数量、关系、结构与代数方程的通用解法及其性质的数学分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与代数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六年级数与代数总结 篇1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 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像-1,-2,-3这样的数也叫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 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

  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28=2×2×7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例如:15和7互质,14和7不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3的倍数有3、6、9、12、15、18 其中6、

  12、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33 3.1415926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 0.0333 12.109109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如: 3.111 0.5656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0.03333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 节只有 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例如: 3.777 简写作 0.5302302 简写作 。

  (三)分数 1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 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分比。百分数表示的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而不是表示一种数量,所以不带单位名称。

  二 方法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3000600(读成“三百万六百”或“三百万零六百”都对

  2. 整数的写法:(略) (二)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

  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4. 大小比较

  1. 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

  1.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

  3.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 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三 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3. 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四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 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 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 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 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 3 =32

  (三)分数四则运算 1. 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分数减法: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分数表示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五)运算法则(略)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

  六年级数与代数总结 篇2

  (一)数的认识

  整数【正数、0、负数】

  一、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二、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 +4也可以写成4。

  四、像 +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五、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六、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七、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八、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九、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十、通常情况下,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

  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一、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二、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三、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五、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六、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七、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八、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九、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分数【真分数、假分数】

  一、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二、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a÷b=b/a(b≠0)

  三、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四、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六、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七、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八、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九、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致的,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通分和约分。

  百分数【税率、利息、折扣、成数】

  一、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表示。

  二、分数与百分数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分 数

  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可以有单位名称

  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百分数

  不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不可以有单位名称

  三、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把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把小数化成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添上百分号。

  (4)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百分号,然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6)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熟记常用三数的互化。

  五、

  1、出勤率表示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合格率表示合格件数占总件数的百分之几。

  3、成活率表示成活棵数占总棵数的百分之几。

  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七、1、多的÷“1”=多百分之几 2、少的÷“1”= 少百分之几

  八、应得利息是税前利息,实得利息是税后利息。

  九、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十、应得利息 -利息税 = 实得利息

  十一、几折表示十分之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几折表示十分之几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

  十二、

  1、原价×折扣=现价

  2、现价÷原价=折扣

  3、现价÷折扣=原价

  十三、几成表示十分之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成几表示十分之几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

  六年级数与代数总结 篇3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

  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

  除法性质:abc=a(bc)

  六年级数与代数总结 篇4

  单元分布:

  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第六单元田园小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第八单元去姥姥家--混合运算

  教材体系:

  1、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3、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混合运算。

  4、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混合运算。

  知识基础:

  1、一年级上册:

  10以内数的认识:序数、基数、<、>、=。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1--20各数的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10个一是1个十、十几里面有1个十和几个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位、退位。

  2、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数的认识:百位,个位、十位、百位的顺序、10个十是一百、读、写100以内的'数、读写规则(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竖式、小括号、计算法则(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3、二年级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同数连加、乘数、乘号、积、1和0的乘法。

  表内乘法(一):1--5的乘法。

  表内乘法(二):6--9的乘法、因数、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被除数、除数、除号、商、被除数是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余数、一个情景写出三个算式。

  表内除法:除法竖式、2--5的除法、6--9的除法、倍。

  混合运算:×+、+×、×-、-×;÷+、+÷、÷-、-÷。共八种算式。

  4、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用竖式揭示被除数、除数、除号、余数之间的关系。(本册与上册不同的是,上册分别出现,只是在学习了平均分的时候给出了被除数、除数、除号的名称,在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时给出了余数的概念名称)。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位(增加了千位、万位)、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读写万以内的数、读写规则或规律、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00以内数的的加减法、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进位一次、退位一次)、加减法验算。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进位两次、退位两次,既连续进位、退位)、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解决问题(用多或少来叙述)。

  混合运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带小括号的算式。

  六年级数与代数总结 篇5

  一、一次函数图象 y=kx+b

  一次函数的图象可以由k、b的正负来决定:

  k大于零是一撇(由左下至右上,增函数)

  k小于零是一捺(由右上至左下,减函数)

  b等于零必过原点;

  b大于零交点(指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上方(指x轴上方)

  b小于零交点(指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下方(指x轴下方)

  其图象经过(0,b) 和 (-b/k , 0) 这两点(两点就可以决定一条直线),且(0,b) 在 y轴上, (-b/k , 0) 在x轴上。

  b的数值就是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不是距离,有正、负、零之分)。

  二、不等式组的解集

  1、步骤:去分母(后分子应加上括号)、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先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按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类型所反映的规律,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若a

  A 的解集是 解集 小小的取小

  B 的`解集是 解集 大大的取大

  C 的解集是 解集 大小的 小大的取中间

  D 的解集是空集 解集 大大的 小小的无解

  另需注意等于的问题。

  三、零的描述

  1、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介于正数和负数之间的数。零是自然数,是整数,是偶数。

  A、零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基准数。

  B、零是判定正、负数的界限。

  C、在一切非负数中有一个最小值是0;在一切非正数中有一个最大值是0。

  2、 零的运算性质

  A、乘方:零的正整数次幂都是零。

  B、除法:零除以任何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零不能作除数;0没有倒数。

  C、乘法: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 ab=0 a、b中至少有一个是0。

  D、加法 a、b互为相反数 a+b=0

  E、减法(比较大小用) a-b=0 a=b;   a-b>0 a>b;   a-b<0 a

  3、在近似数中,当0作为有效数字时,它表示不同的精确度,不能省略。

  四、因式分解分解方法

  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依次用公式,十字相乘,分组分解法,若都不行,再拆项添项试一试。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1、提公因式法

  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公式

  a2-b2=(a+b)(a-b)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还立方差和及其他公式

  3、十字相乘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

  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4、分组分解法

  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如果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再提公因式(m+n)

  a(m+ n)+b(m+ n)

  =(m +n)?(a +b)。

  可见如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 相关推荐

【六年级数与代数总结】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分数概念归纳总结11-12

最新的中级数控实习总结范文04-23

最新的中级数控实习总结范文04-23

最新的中级数控实习总结范文04-23

最新的中级数控实习总结范文04-23

最新的中级数控实习总结范文04-23

最新的中级数控实习总结范文04-23

最新的中级数控实习总结范文04-23

最新的中级数控实习总结范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