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

2024-12-05

  在当下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 1

  【内容摘要】: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教师要把这项工作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转化,这样,才能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不及时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有些学困生也常常是家庭的主要负担。所以,能不能做好学困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级的荣辱和社会的风气。

  课题组成立以来,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从调查入手,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跟踪调查等多种方式,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负担、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并进行了细致的跟踪教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许多教师、班主任不仅有效提高对学生指导、教育能力,同时提升了处理和学生关系的能力,有效的降低了职业风险,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选定“学困生转化工作”做研究的课题,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决定的,这个课题已结题,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或医疗措施给予补救或矫治的学生。原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把成长困难学生称为“难教儿童”。苏霍姆林斯基把成长困难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在智力发展上有偏差的儿童,他们不愿意学习,且学习成绩不良,另一类是道德修养上有问题的儿童,这是一个“学坏了的孩子,令人讨厌的孩子,不讲道德误人歧途的孩子”。 小学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的研究是指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寻找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问题的调查和反思

  2、学困生的特点、分类和成因

  3、学困生行为、学习习惯的研究对策

  4、学困生课堂教学的研究对策,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师生情感的研究对策

  5、学困生教育管理及教育评价的研究对策

  6、学困生心理辅导及家庭教育的研究对策

  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采用调查法、分析比较法、谈话法、观察法、实验法、情感排障、教学渗透等方法。以行动研究、个案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

  三、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0年9月——12月)申报课题.

  1、提出课题,成立中心课题组。

  2、开展学困生成因的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积极撰写研究计划。

  3、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知识和有关理论知识,积极参加课题培训。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1月)开题报告全面启动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2月)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以便于开展今后的各项工作。

  四、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个性差异

  众所周知,儿童的智力因素是有差异的,智力因素体现在个性上所展现出来的素质、能力也不同。例如,有的儿童在音乐上有天赋,有的儿童在语言上有天赋,有的儿童动手能力强等等。入学时将这些不同能力的孩子集中接受同一种方式的学习,可想而知,有的儿童就

  显落后。所以,常听见家长这样说:我这孩子什么都行,就学习不行。这就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

  2、望子成龙心切,过分溺爱

  作为老师,大凡都见过这样两种不同类型的家长:一是望子成龙心切,一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其实家长的这两种态度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我们就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家长,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作业完成了不行,还要另加作业,限制孩子玩的时间或根本不给他时间玩。时间一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恐惧感。不知家长想过没有,从心理、生理的角度讲,玩的过程也有助于孩子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也不是无益的。适度的玩、适度的看书、学习,相得益彰,如果小孩子就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势必影响他今后的终身学习。还有儿童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叫我学我越不学,对学习逐渐形成厌恶——恐惧——不想学——不学这样一种结果。同这件情况相反的是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也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如今是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有呼必应,不想写作业了,家长代笔,不想上课了,谎称生病告假,这样做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惰性,另一方面使在校学习的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衔接和巩固,渐渐地,孩子学习就跟不上,接受新知也感到吃力。

  3、学校的分数歧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业成绩达到基本标准就算合格。可是现在不少学校、老师为了争名次,对学生的要求十分苛刻,分数歧视现象较普遍。

  殊不知:以分数为标准,将学生划分为“好、中、差”三等,分数低的学生就是:“差生”,这样武断的定论过早地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以分数为标准,将分数低的学生长期臵于不利的学习空间和“存在消失”的氛围之中。说通俗点,就是将分数低的学生放在教室的后面或旁边臵之不理,上课也从不提问题。不顾及他们的听课效果。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一直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之中,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损伤了他们的健全人格,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分数为标准,武断地说:“你不行”。小学生天真无邪,他们崇拜老师,非常在乎老师的评价,往往老师一个欣赏的语言和延伸能够让他们振奋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有不少学校推出了赏识教育,这很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可有的老师以分数为标准,经常表扬那些成绩考得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被作为参照物提出来加以批评,甚至说出:“你不行”,这样的评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了恐惧感。

  4、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

  如今是开放时代,是市场经济时代,电影、电视、图书、杂志五花八门,诸多的“少儿不宜”已渐渐溶入他们幼小的心灵。加之网络游戏的出现,更加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城市、县城、学校周边,电脑网吧随处可见,大人、小孩长驱直入,虽然国家明文禁止16以下少儿不得随便进入网吧,可又有几家网吧照章执行?那种网上游戏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模拟世界。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 2

  面对我班的实际情况,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做好学困生转化对整个教育有重要意义。

  一、倾注一定的精力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就会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调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共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以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理,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

  三、激发兴趣,营造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教师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解人意,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进步迟缓,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而丧失学习信心,针对学困生这种心理,作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通过这些例子的启发教育,让学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减轻学困生精神上的压力。

  四、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

  实践证明,学困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学困生多一点关心,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使学困生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生、生活,并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 3

  学困生是每一个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并需着力解决的结点,转化学困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学效果、解决教与学深层矛盾的关键点,更是每个教师矢志不愈、呕心沥血的升华点。让每个教师笑逐颜开、自豪不已。正因如此,自20xx年10月起,我校数学科全面启动了学困生转化“同飞计划”,经过近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学校数学科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背景

  殷巷中学22个教学班,学生1200人,地处商河县城北,学生来源本乡镇和周边乡镇,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学生教育的先天不足不只来自家庭,学校所处位置的周边社会文化氛围、社会人文环境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学生来源的复杂性和自幼受外界影响,厌学情绪高涨,加之数学知识“环环相扣”的特点,不交作业的现象十分严重。为此我校数学科学困生的定义:

  1、课堂接受困难,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很差,表达能力很差,课堂不回答问题。

  2、作业完成困难,无法完成作业,作业错误率高。

  3、测验成绩低于60分。

  我校的学困生人数多年来居高不下,初一每班有3至6人,初二每班有5至8人,初三每班有7至10人。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成为制约我校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二、教育理念指引

  数学教师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还没有找到教好学生的方法”的信念,面向“学困生”,把“学困生”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上课,还是批改作业,起点定位在“学困生”,重点也放在“学困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反思,总结,同时结合理论学习,形成促进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

  三、学困生转化方法

  (1)各班数学教师确定学困生名单,分析确定学困生的原因,帮助学困生制定进步计划。

  (2)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制定“兵教兵”结对帮扶方计划。

  (3)每周每班两节第七节为数学“助学课”,专门指导学生结对帮扶学习。

  (4)建议教师,调整数学课堂结构,针对数学学科特点、学段特点,重点抓学困生的口算和基础题,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教师少讲、精讲,不仅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更能让教师有机会走下讲台与学困生交流、指导。

  (5)以数学课堂教学为转化主渠道,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式,对于学困生增加有针对性和鼓励意义的批语,增加学习自信心。

  (6)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各班数学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

  (7)建立数学助学成长记录袋,记录学困生转化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四、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对于学困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较大的,有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摆脱了学困生的困境,走出了学困生行列。在整个转化工作过程中,许多数学教师,调整教学思路,研究学困生心理,从情感及各方面教育入手,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己任,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学困生转化方法途径,涌现出了一些好的做法:转化案例一:

  我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优势,采用谈话法、交友法、鼓励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一位女学困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生得笨,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于是,她自暴自弃,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作业。朱老师给他讲数学大师华罗庚小时侯以及一些名人名家大器晚成的故事,教育她,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利用课余时间与其谈心交流,经常给一些简单的习题让她做,一有进步,在班上给予大力表扬。这种慈爱的引导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了学困生的心灵,开启了学困生的天窗,在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她不但天天按时交作业,而且成绩由原来的三十几分提高到六十几。

  转化案例二:

  我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转化学困生时,着重抓计算和基础题。课堂上,课前五分钟展示基础知识训练题,学困生练习量减半;给予学困生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优先评价;施行“一帮一”的对策,师傅帮徒弟,徒弟找师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课后布置弹性作业,如学优生做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而学困生只做基本练习,并及时在课堂上检测,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课后,利用中午和第七节课,给学困生进行个性化辅导,针对各人不同情况设置不同标准的练习。例如:3班穆俊明同学计算错误很高,小数乘除法口算几乎全错,为此我专门为其量身设计一套练习,先过百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关,再过乘法口诀关,后过多位数的乘除法关;并在每次练习后给予鼓励性评价,如:“作业认真负责”,“进步了,希望继续努力”,“祝贺你,百分之百正确”,“再接再励,继续努力”。在错题旁写上带有启发性的提示,帮助他订正错误。例如:“想想看,错在哪里?”“先复习课本第几页,再订正错误”,“先订正错误,再算下面几题(根据错题重编题目)”,等等。通过一系列的系统辅导,该生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由“问题”生转变为中等生,摘掉了学因生的帽子。

  转化案例三:

  在学困生转化教育中,针对4班王金山同学的接受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作业的要求既实际又具体:

  (1)过程之初,要求该生不论是否完成数学作业,上课都要做到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老师经常提问一些简单问题,暗示他举手回答,给一些简单的口算让他计算。

  (2)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该生分两次或三次做完,并要有一定的质量。

  (3)再给两个星期作为过渡期。要求该生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考虑到该生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4)巩固期。要求该生不仅每次作业要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正确率要有提高。通过一系列的系统辅导,该生能按时交作业,对错题及时更正,数学成绩也由原来四十几分上升到七十几。

  转化成功的案例甚多,不胜枚举,世上无难事,只要你用心地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五、取得的成效

  近一学期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从20xx年10月份开始至期末,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对学困生的考察和测试成绩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我们看到了学困生令人欣慰的变化。学习态度端正了,由自卑慢慢有了自信,所以他们的倾听、书写、及时更正的习惯也逐步趋向良性发展。3.4班记录在册的15名数学科学困生中,在单元测验中,有7名超过60分;在期末测试中,有11名学困生达标,其中7(3)的马真乐同学由第一单元47分到期末的90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大幅度地提高,有效的促进了我班数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初步成效,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发展空间,增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信心和决心。

  六、学困生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1、学困生转化成绩不均衡,部分班级转化成效不显著。个别数学教师对于学困生转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把关注学困生的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起来。

  2、学困生转化工作开展时间短,高年级长期落后的学生赶上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本学期要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从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意义、方法策略两方面入手,帮助我校数学教师尽快提高认识,掌握方法,积极有效地把学困生转化工作有重点、持续地开展下去。

  七、今后工作的设想

  1、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为宗旨,继续以狠抓学困生转化为突破口,带动我校数学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2、及时总结经验,加强我校数学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通过交流学习达到数学教师间的转化经验的优势互补。

  3、进一步完善学困生助学转化评价机制,加强我校数学教师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重视,将该项工作开展得更加全面深入。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 4

  学困生,一般是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于同年级的学生。他们缺乏上进心,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常犯错误。人数虽然少,但对班级的消极影响较大,如果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以及学习常规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做好学困生生的转化工作呢?现谈谈我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一、摸清班级学生素质结构,建立学困生生档案

  学困生生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从外因上看,主要是家庭、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从内因上看,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经验少,是非能力差,意志薄弱,性格孤僻等,都很容易成为学困生接受消极影响的内部动因。因此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找出他们在思想品德及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原因,了解学困生的思想表现、个性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学习成绩、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等,为每个人建立个人档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转化过程中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二、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事实证明,学困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每个学困生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欣赏每一个学生,细心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以此作为转化的突破口。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学生,是大多数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上课不专心听,思想常开小差,喜欢和老师对着干,生活中我行我素,学习成绩差,好象一无是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他喜欢打篮球,而且在校运会中表现出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能力。所以我决定先让他当任班级的体育委员,并鼓励他多组织班级的体育活动,例如和兄弟班级的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让他发现自己的价值,消除自卑感。随后通过与他谈心了解到,以前由于学习成绩差,长期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重视,所以有些自暴自弃,自我放弃。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行为已经得到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他感觉到自己也能为这个班级做出有益的贡献,心里非常的满足,犯错误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了。

  三、热情鼓励,激发学困生的上进心

  学困生由于在思想和学习上的暂时落后,常受到父母的训斥,同学的瞧不起,老师的冷落,因此,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强。但他们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也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心,渴望融入集体之中。如果我们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对学困生我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在批评他们时尽量注意语言的技巧,批评要含蓄,尽量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能够有施展所长,取得成绩的天地。

  四、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目标

  在设立目标时要因人而异,设立多层次的目标。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应给予奖励,让他们感到成功并不困难,感到成就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要宽容对待,不能一下子就要求过高,否则欲速者不达,容易伤害其自信心,引起负面效应。在平时不要老是拿他们与班级的优秀生的成绩作对比,甚至在班上评头品足,讥笑讽刺,这只会加深学困生逆反心理;也不能专门表扬奖励优秀生,使得学困生可望不可及,产生自卑感。因此,在每次考试后我除了表彰班级中的前十名外,还特别设立了“进奖”,这样能使学困生在转化过程中有获奖的机会,这确实对学困生有推动作用,学困生只要自己与自己比较,有了一定进,就可以获奖,从而不断提高自信心,感到成功的乐趣和存在的价值,激发他们不断向目标奋进。学困生由于学习习惯和基础比较差,因此,在目标设立后,还要帮助其克服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障碍,平时对他们加强辅导,课堂上多提问后进生,调动他们积极思维。

  五、寻求多方配合,共同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在学校教育中,科任老师是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良好助手。因此,在学困生转化中,我还尽力发挥科任老师的作用。通过平时的聊天及教学工作会,从其他科任老师中充分了解我班的学生各种情况。同时也让其他科任老师了解学困生在其他方面的闪光点,改变科任老师对他们的偏见,从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更加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虽然学校占主导地位,但是单靠学校一方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我会定期做学生的家访或通过电话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家中的表现,以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交流其他成功家长的教育方法。鼓励家长与孩子多交流,让孩子感到温情,消除家长和孩子的对立,减轻孩子的逆反心理的程度。当发现他们的一些不良做法,及时与我们学校取得联系。经过与家长的多次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使转化工作得以顺利和有序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困生转化工作,具有长期性、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数学困生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有些行为习惯在他们的脑子里早已经根深蒂固。要想彻底改掉那些毛病,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转化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恶习反复的现象。因此,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有耐心,“反复抓,抓反复”,更要有爱心和信心,去要包容学困生的错误和过失,相信学困生也是可教育好的对象。只要用了心思,注意各个学生的特点,用最恰当的方法,就可以做得最好。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 5

  教学中,总有一个名词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我们的脑际,令我们伤感;总有一个群体在默默中凝视,在学海中沉浮,令我们困惑。学困生,当他们不期而然地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对策。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学困生的转化方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确定补差对象

  开学初,我发现我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很明显,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主性、上课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课后不注重复习、厌恶学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从而导致语文成绩落后。主要表现为识字有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

  通过观察和学生课下沟通了解,确定补差对象:华媛、牛众基、董帅超、楚亚博、王冰等10名学生。

  二、分析问题,查找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细细观察分析了这些学困生,他们当中有的由于性格上有缺陷(过于内向)、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恰当而导致学习基础不扎实,不能按时完成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低于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学生(如刘钊鹏、王冰、楚亚波、李昕);有的因存在强烈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有好胜心但不努力常惹事端,纪律性差制约了他们学习成绩的进步(如李帅、王子豪)。通过了解我深感他们非智力因素决定成败,他们所缺乏的是让自己学习的`动力以及让自己逐步提高的耐心、恒心。一个字“懒”(如谢强、华媛)他们速度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注意力分散、爱磨蹭、钻空子。

  三、制订对策,进行引导。

  1、一帮一、结对子

  让每位学困生找一位小老师主要负责督促落实成效。给其明确学习目标。作业分层、面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加强巩固。座位上优先照顾。小组内采用比、学、赶、帮、超活动,定期评比。

  2、激发兴趣

  在与“学困生”之间,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态度、举止,时时处处让他们感到我是宽容的、民主的、真诚的。我从不戴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总是真心实意地相信他们、期待他们、赞赏他们。

  3、发挥优势,树立自信

  我细细观察每一个“语文学困生”,发现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总有学习语文的优势:他们中有学生记忆力强,但被懒惰遮盖了;马浩凡同学有讲故事才能,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但写字马虎潦草;李豪杰思维独特,经常能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对于这样学生的评价我不单纯地看成绩,只要在平时上课不出现违纪,能够服从管理,我就认为他们已经有了进步,及时加以表扬,树立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及力求做合格学生的自信,使其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

  四、与家长互相配合,坚定学困生转化的信心

  在坚持与努力下,这些“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得到了现在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们的书写干净了,作业也能跟得上了,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成绩不断进步。他们都在努力的改变着自己。

  我班的牛众基同学家长为了走捷径让孩子直接跨入一年级学习,令家长至今后悔不已。由于基础不牢固,致使他不能自然跨越“拼音关”“识字关”,阅读和写作相当吃力。孩子自暴自弃,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也被磨平了,但家长的期望值又特别高,老拿孩子的不足和同级邻家孩子长处相比。想给孩子孩子报奥数班、写作及英语辅导班,作文书作文报不断订阅。周日回家不许出去玩,补课回家抄写生词,限制时间看电视,电脑不能摸。剩余时间看书读报,孩子视力急剧下降,眼镜度数不断增加,令孩子苦不堪言,但收效甚微,家长也很苦恼。

  通过孩子的日记,我看到了满是渴望自由、渴望理解的心声。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与家长及时沟通,建议先留出部分的空间给孩子,先别急于报各类辅导班,尤其是奥数班,孩子学起来有难度,思想压力过重,再加上这孩子心地善良很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又感觉成绩老上不去愧对父母。不如让孩子先把书本所学知识弄懂弄透,灵活掌握运用后在谈其他的。我的建议被其家长采纳了,愿意试试。之后周日她会带孩子上山、外出游玩,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在留心观察中学习,学会坚强面对生活。每周回家不在是机械重复的抄写,孩子应付了事,而是抽出典型易错易混的字词默写对即可。在学校课堂上我常提问他,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一旦回答正确就给予鼓励。下课抽空找他谈话,了解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大胆发展。一段时间后。他上课发呆,回答含糊其辞、说话声音很小有了明显地改善,作文、日记也有可看的价值了。他初步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

  利用每周接送孩子与家长见面的机会,对孩子在校表现优点进行鼓励表扬,对不足提出改正的方法,并指明其努力的方向。对于孩子的变化及成绩的不断提高,众基妈妈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字词的复习巩固工作一直坚持着,如今孩子作业中错别字减少了。众基妈妈的付出也有所回报了,家长会上看着儿子的成绩(70多分到期末85.25 本次92.5)特别是儿子这次作为主持人自信地走上讲台主持家长会,带给了她极大的震撼。她的脸上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不断的感谢言语中也肯定了我工作的付出。

  一朵朵即将枯萎的花朵,在期待的目光中,终于绽放了。

  转化学困生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怀着一颗真正想帮助他们的爱心,只要我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只要我有坚定的信心,每一个孩子都将在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取得知识,得到发展。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 6

  一、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不良心态的滋生,用教师美好的心灵、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

  二、多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知道了这些学困生学习习惯不好的原因之后,首先从他们的听讲习惯抓起。课堂上随时注意他们的举动,稍有不正确我会轻轻的走到他们身边,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去提醒他们,使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老师在时时刻刻的注意着我,我必须认真听。其次在课堂上我还会为他们专门设计一些学习方法。这样目标定低一些,步子放小一些使他们立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一点点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在一次次小小的收获中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教育方式上本着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判的原则,引导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学习中多动脑、多练习、多复习运用,使学困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通过谈心的方式找准转化的突破口。爱学生,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学困生会受到周围人的训斥、讽刺、挖苦、冷眼相待而感到孤立、无所依靠,他们也需要温暖、需要爱。做英语教师,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 7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目标,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课程改革,把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我班大部分学生基本学会学习,方法教为灵活,并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记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差,成绩相差很远。

  三、用爱心融化差生的心灵,课堂采取优先提问,作业优先批改原则

  爱,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由于学困生往往有一种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老师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有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达到心理相容,学困生那紧闭的心扉才能向老师敞开,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更多的真情,用温暖的爱熔化他们心中的冰山,达到“精神所至,金石为开”的奇特效应。

  课堂提问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让优生“包场”,学困生冷落一旁的现象常有发生。久而久之,学困生听课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身在课堂、心在窗外。我觉得教学过程中优先提问差生是使之得到转化的一个很好途径。由于他们的基础和能力都比较差,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讲究层次性,让学困生也能跟着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做到学困生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生代劳。充分给予学困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每年在每节课上都能体会到成功与收获的喜悦。这样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及时表扬法

  学困生虽然缺点多,但他们同样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如果这种期待总得不到满足,他们酒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他们取得进步或是成功时,及时肯定,诚挚表扬。学困生和其他学生做了同样的好事,取得了同样的进步,教师应优先表扬学困生,借此机会增加其自尊心,确立其自信心,强化其正确行为,并且将这方面的优势或进步迁移到其他方面。对学困生的要求要一步一步提出。开始要求要低,让他们没前进一步都得到及时表扬,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使他们更加信心十足地实现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样利用及时表扬,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步形成变后进为先进的内驱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学困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学困生转化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之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 8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现在学生生活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特别是小学低段“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加之,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小学,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困生数量较多。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农村小学低段“学困生”转化对策,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入分析农村小学低段的学困生的转化,为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高标准地完成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当地本教育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此类课题在国内外早已有研究、探讨和论述,但是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如果从学校实际教学的角度,从大问题下找个小问题去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探索和研究的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揭示农村小学低段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小学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学困生的内外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是以农村小学低段学生中存在的学困生,其表现较为复杂、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但是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主要策略是加大校内的教育力度,加大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作用。

  四、课题主要概念内涵

  学困生:学困生又称学业不良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困难而达不到规定的学习要求的学生。

  其特点为:

  ①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规定要求;

  ②身心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

  ③造成的学困原因不同,但学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潜能,通过干预或辅导是可以转化的。

  学困生成因,是指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所有因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非学校教育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有办学思想,教育者自身的缺陷,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等;学生自身因素有生理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

  五、研究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对学困生的现实理解,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理论。

  2.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低分率,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3.探索乡镇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

  六、完成课题的基本条件

  我校是一个乡镇学校,所招收的学生皆来自于我校附近的及个自然村,学生所具备的认知特点即为农村小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小学低段学生认知特点最为典型,是研究的好对象。加之,学校领导特别关心教师对于课题的研究,给予大力的支持。

  七、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我校低段的学困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了解国内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与资料,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八、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二)研究阶段(2015年2月—2015年3月),调查研究农村小学低段学困生产生的内外深层次的原因,完成相关的调查材料。

  (三)第三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寻找个案深入开展研究,找到小学低段学困生转化的方法、措施,写出转化材料。

  (四)第四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实施总结阶段。总结几年来的实验工作,收集汇编实验成果,写出综合实验报告及研究论文。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 9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自我国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法》以来,九年义务教育已在我国大力实施,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显得格外重要,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大面积的普及,并取消小学升初中毕业选拔考试,学生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给小学的师生减轻了压力,同时也为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扫清了路障。

  但是,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基本上消除了留级现象,学生以完成九年制的教育为目的。如此带来的“学困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困扰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发展,有些学生在小学时学习就已经感到吃力或学习跟不上,到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增多,知识的难度增大,教学的容量增加,学习任务的增重,少数学生还勉强能跟得上,可是部分学生就产生两极分化,学习困难的学生总增加了,特别是农村中的留守学生更为严重,同时造成部分学生辍学,为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带来新的障碍,严重制约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严重影响我县高中和职教生源质量。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关注农村留守“学困生”,如何转化这部分“学困生”使之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已成为一项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课题,努力转化,并尽可能地消除“学困生”,关系到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初中阶段是普及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现在初中学习困难的学生数量不少,尤其是在农村中学辍学者大部分就是这部分学生。转化农村留守“学困生”,是关系到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技兴国战略的落实的大事。

  农村留守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都是智力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或是帮他们渡过学困时段,这些学生大都可以成才,有的可能成为杰出劳动者。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及教育教学理论等诸多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初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所以说其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非常重要。

  关于“学困生”问题本来就不是一个新名词,过去叫“后进生”或“差学生”。有了教育就必然有“学困生”,不论什么时候和什么学校都会有“学困生”的产生,只是不同时间的“学困生”在界定和数量有所不同,在深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就更凸显出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关于“学困生”转化的课题研究,全国一些地方和学校也有所关注和研究,我县一些学校也做过一些尝试和努力,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办法和模式。今年我校提出了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大力控制新形势下学生辍学,我们针对“学困生”转化这一课题作出探索,为在农村留守的“学困生”转化问题寻找理论依据,并找出切实有效的转化途径而研究。

  我校初中“学困生”情况。可以占30%左右,我校一共有14班级,从我们调查和检测统计分析中看到,我校“学困生”问题在近几年也特别突出,在我们学校、有的学科可以说是非常严峻,尤其是农村留守的学生尤显得更为严重。

  二、学困生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所谓“学困生”就是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学困生”,过去又称“低差生”、“后进生”。对于“学困生”的界定,我们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其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能完成初中阶段的基本学业,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逐渐学习跟不上,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出现知识断层、学习效果差。寻其根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有:

  1、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把接受在校教育教学的活动看作是加在自己身上的精神负担。

  2、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课有自卑心理,不敢举手发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班集体生活中存有自卑感和恐慌感。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3、不良的学习习惯。“学困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苦差事。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听讲,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拖拉作业现象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合理的推理分析来对待学习。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应付老师、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

  4、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大多家长缺乏辅导、指导能力,对子女的学习往往是放任自流;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妥,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缺少关心关爱;特别是近年来新的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与不读,读好与读坏无所谓,这极大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二是不少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留守无人管束,农村“留守儿童”现象非常普遍;三是网络负面东西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造成“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5、教育自身的因素。一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二是有部分学校的管理不到位,学生德育工作不力,造成学习风气氛围不正不浓;三是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较差、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方法不对路等等。

  三、转化“学困生”应坚持的原则

  以教师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学生。“帮学生一把,带他们一同上路”。对差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补出成效。

  1、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给学生以无限的期望,给自己以莫大的鞭策,凡事向前看,处理问题不武断。

  2、可接受性原则。中学生是活泼发展的个体,他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可接受性、可塑造性,他们的思想尚不完全正确,知识有待进一步吸收,接受性极强,他们更多的.需要外界的指导、帮扶与关爱。

  3、科学、民主、平等的原则。讲究科学正确的方法,采用民主的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放弃师道尊严,蹲下身来与孩子谈话,走进学生的内心,让灵魂触动。

  4、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的学生情况不一样,需要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这需要施教者有高明的洞察力,如医生看病一般,找准症结所在,从而因材施教。

  5、情感性原则。转化学困生,要以理服人,要以知识育知识,要以情感人,要以行导人,在这诸多因素中,我们觉得情感是基础,要贯穿始终,情感是对学生的爱,情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帮扶,学困生也才会在内心真正接受。

  四、研究内容和措施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转化学困模式,从而促进全区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农村留守“学困生”现状研究。

  调查研究我校农村七年级留守学困生的现状、学生学习状况,摸清我校七年级“学困生”的数量、分布,把握好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起点。

  2、“学困生”转化教学的理论研究

  (1)“学困生”教育特点研究。

  (2)转化思想研究。

  (3)转化策略研究。

  (4)转化模式研究。

  3、学困生成因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断层、脱节等。“学困生”的心理分析等等.

  4、学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教育管理及教育评价的研究对策。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5、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设以下子课题: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关爱“学困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运用实验手段,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运用情感策略,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学困生”的转化和兴趣特长培养的研究。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怎样针对“学困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怎样分层教学。课堂上进行转化,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发挥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学习方法对“学困生”转化的作用。

  6、“学困生”心理辅导及家庭教育的研究对策,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中的“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学生关爱,情感作用于“学困生”,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科,喜欢学习。

  7、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策略。

  (二)研究措施

  1、落实培训。加强课题组人员和教师的理论培训,系统学习有关学困生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提高认识,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工作。

  2、定期研讨。每期组织1-2次专题教学交流,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3、加强指导。定期深入学生,走进课堂,了解教师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学困工作的开展。

  4、分步推进。课题组将以我校中七年级四个班级作为研究的样本,在点上先行探索,检验相关措施的有效性,不断积累指导大面积教学的经验,然后将相关经验成熟后在全校进行推广。

  5、专项评比。每次测试完对教师和相应的班级开展一次学困生转化教学经验成果专项评选,对在研究中形成的有效经验及时总结和推介,激发我们研究该课题的积极性。

  五、研究策略和方法

  (一)研究策略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使这些学生自卑自暴自弃。但是,他们真的是不想上进吗?不是。有句格言说得好: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因此,针对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长补短,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

  2、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教育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困难学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应该是掌握学习策略。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帮助他们掌握控制自己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普通认知策略、解决本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反省认知策略和学习努力程度调控策略等.让学习困难学生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5、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

  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并有适当的难度,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也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只有当某一知识领域内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要利用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二)研究方法

  促进农村留守“学困生”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对比法、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一种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方法——抽样。要求做到两点,一是基本原则:所选的调查研究对象必须总能代表总体。二是抽样的概念:就是从总体中抽去样本的过程。抽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学的挑选总体的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以便通过对这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的资料,准确的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

  (2)案例研究法,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①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

  (3)实验观察法,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即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于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也有研究者认为,观察法是人们通过感官,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要遵循如下基本要求:第一是观察的自然性,即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第二是观察的客观性,即在观察中,观察者要力求避免主观和偏见,防止有偏向的态度和情绪介入,如实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内容。第三是观察的细致性,即观察要严谨细致,不仅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现象,而且切不可疏漏细节及偶然出现的现象。在观察中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是观察的目的性,做到观察的整个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二是观察的客观性,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观察研究;三是观察的全面性,即要全面地、系统地、动态地观察研究对象;四是观察的典型性,即要从各种类型的观察对象中选择能代表一般的典型进行观察;第五是观察者的训练。观察法的途径有如下几条:一是参观;二是听课;三是列席学校的各种会议;四是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观察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一是制定观察计划;二是进入观察领域;三是开始观察和记录;四是结束观察。

  (4)文献研究法,他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是课题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几乎所有的课题,都要先进行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法在语文探究学习中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研究现状,从而为我们确定课题提供参考。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5)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揭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教育实验涉及三个基本的要素,即实验要改变的教育要素或教育条件、要控制的不被改变的相对稳定的要素和条件、要观测的结果。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就是由这三个具有逻辑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在教育实验方法论上,三个基本要素分别被称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即采取的教育方法或措施等),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教育实验的自变量一般是根据研究目的来设计的,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内容、课程结构、师生关系、德育方法、管理制度等等,都能作为一项实验的自变量。

  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因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刺激作出的反应,是一种结果变量。在教育实验中,因变量往往与被试身心发展的水平、程度、状况有关,如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能力发展、思想品德的发展程度、情感的发展、教学质量、学校效能等等。

  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无关变量对实验并不是真的“无关”,它只是研究者在实验中未作为自变量的、不打算研究的变量。

  (六)对比分析法,也叫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教学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选好样本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校先进经验,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转化“学困生”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促进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将运用调查问卷、量化分析等辅助方法。

  六、课题过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其进程如下:

  (1)准备阶段:(2014年12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教学质量摸底,建立“学困生”名册及档案,并对“学困生”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拟订研究方案,组织召开课题动员会,成立研究组织机构。所研究学校提交“学困生”名单,并建立“学困生”档案库。学生问卷调查。对“学困生”成因进行定性分析。向区规划办或区教育学会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5月)实施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转化“学困生”措施,召开教师及“学困生”的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形成阶段研究报告和转化“学困生”模式。

  (3)结题阶段:(2015年6月)检测研究成效,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编写课题研究资料集。

  七、研究目标及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探索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形成阶段研究报告和转化“学困生”模式,并且使“学困生”尽可能地转化,让他们在学校内留得住,学有目标,学有信心,发挥出自己最大潜能,学业有所进步合格,都成为社会有用的之才。

  1、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弄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使学困生尽可能达到:能正视自己,找出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目标,树立“我能行”“能学好”的信心。

  2、根据“学困生”不同类型特征,寻求转化的不同方法策略,让“学困生”找出自己知识断层的症结,尽量做到个人主动去学,能找老师、同学帮助学,完成自己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3、在实验研究中,争取转化成功率在达80%左右,使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班级内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失时机地主动去表现自己,真正融入班级大集体之中,以达到不求人人升学,而使人人合格成才的教育目的。

  4、初步形成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的理论框架、实施策略、操作模式、转化方法等。

  5、学校、教师、学生在研究实践中形成自身的经验和成果。

  总之,“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既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学校、同时更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大好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教研部门的认真研究,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得事,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学困生的转化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耐心又恒心才能完成,这是一项关系到义务教育的普及,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大事,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才能做好。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 10

  一、指导思想: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在一个团体里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个别差异,就算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也不例外。我所教的一年级学生中,在语文、数学学科上也表现出个人的不一样发展。为了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从小在各方面打好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我根据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理论”,对班里的学困生实施特殊教育。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除了要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尽力使学困生转化。

  二、培养目标:

  1、提高学科知识能力,夯实双科基础,争取期末双科都能及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意志品质及道德品质,使学生勇于展现自我,克服自卑心理。

  2、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使学习性持久、稳定。使他们热爱学习。

  三、具体措施:

  1、要求上进是每个学生的本质特点,学困生也不例外,对于初学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甚至不认为自我差,就连哪里不如别人好也许都不是十分明确,如果对他们的缺点给予一味的责骂,他们就会丧失信心,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情绪低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困生,对转化学困生抱有殷切的期望,对他们多一点温柔、亲切、慈祥,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批评,不仅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让师爱成为学生乐学的催化剂。

  2、给学困生更多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少一些挫败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思维上还不存在过多的惰性,只要让他们体会一次成功,也许就能使他们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如此。低年级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一时的贪玩或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造成部分知识掌握不好,要经过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困生主动参与,是他们尽可能多的得到教师的肯定,表扬、和教师的赞许,让他们体会到努力就会成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要找出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困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以帮忙其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3、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帮他们把近期学习目标定在只要他们努力一下就能够到达的水平上。正确评价学困生的提高,在低年级阶段,学困生的幅度波动较大,有一部分同学有可能在这一单元测验只得80分,下一个单元就有可能是100分,也有部分的学困生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到达90分以上。测验作为检测学生的一种手段,可是不能成为我们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并且对于不一样的知识点也会有不一样的体现,对学生的提高教师切记不能持否定的态度,要客观。同时对学生的提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4、课堂教学时尽量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资料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师讲课时间控制在15分钟,生做练习时多关注差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景提出不一样的要求,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措施,争取让问题在课内得到解决,避免课后补课。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帮忙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要让后进生“吃小灶。从数量上照顾,不求数量多,只求准确度,作业可减半。还应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忙他们一起提高。课外辅导采取优生帮困,即“一帮一”形式,使优等生发挥更大的作用。督促他们及时完成有关作业,并介绍学习方法,教他们怎样学习。

  5、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家访或将家长请到学校来开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背后的实际情景,沟通家校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每取得的一分提高都及时告知家长,争取他们的配合。

  6、开学初做好特长生和学困生的摸底和建档工作,班主任要与学校签定“学困生包保职责书”,并记好辅导记录。对于每一章节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查缺补漏,分周进行,每周1——2次,时间不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而论。针对不一样的知识点,辅导不一样的对象,并且记录下每次辅导的学生名单、提高情景、辅导资料。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 11

  一、了解认识学困生

  学困生的产生,是有着种种客观原因的。所以,要真正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以全新的眼光观察认识每一个学困生,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认识他们的心灵深处。为此,在本学期中,我积极与学困生沟通交流,与他们的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翻阅资料,上网查询,请教他人,为学困生转化工作进一步奠定了理论基础,准备了必要的信息。

  二、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根据我上学期对本班学生的了解,我发现,在这10名学困生当中,有五两名同学的情况基本类似,他们头脑灵活,就是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像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每次都只做得很少,且错误较多。经过我的调查,我发现,这五名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每天都很忙,有的父母忙于农活,有的父母忙于生意,在家里,很少花时间去过问子女的学习,也很少有时间来学校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导致了这五名同学在学习上的不负责任。另外几名学生,如杨蕊玲、瞿宁等,他们虽然学习认真刻苦,但由于缺乏学习的技巧和学习的伙伴,总是事倍功半,收效颇微。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转化工作:

  1、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开始”,为了使这几位学困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他们能够完全回答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回答,踊跃发言,在回答正确后,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二是在课后,辅导,引导他们在学习中认识自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是一定能够成功的。通过这些措施,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信心,为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精神动力。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

  对于学生的教育,学校作用固然重要,家庭作用也不容忽视。为了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良好配合,我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他们的家长沟通交流,在沟通与交流中统一、完善对孩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另一方面,我经常与他们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如当这几位学生的学习有了进步时,我便及时地告知他们的家长,一同分享其中的快乐,当这几位学生的学习稍有退步时,就尽快地询问他们的家长,了解其中的情况,剖析其中的原因,交换看法和意见。果然,在教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下,这六位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有了明显的转变。

  3、成立“一帮一”的的帮扶小组,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对于学困生的帮助,作为老师的我毕竟能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为了弥补这一点,为了延伸和继续帮助学困生的工作,在班上,我成立了“一帮一”的帮扶小组,让班上的优等生帮助学困生,给他们给予知识上的补充。如过郭永琪和雷振兴,瞿宁和吕国荣,通过“一帮一”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上有了互补,更实现了品质上的互补。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多半学期的引导辅导家访交流,这10名同学无论在学习还是在思想上都有了一定得转变,端正了学校态度,能完成作业,积极回答问题,有了一定的自信心,中期考试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值得庆幸,家长也比较满意。

  总之还要常抓不懈。学困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功夫。只有不折不扣的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如果忽冷忽热,将一事无成。所以我要将自己的爱无私的奉献给学困生,做好他们的良师益友,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 相关推荐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05-26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07-31

课题结题报告范本07-28

物理课题结题报告06-19

班级文化的课题结题报告08-30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范文09-08

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样式05-30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参考07-27

小学教研课题结题报告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