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育理论论文

2022-03-30

探讨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知识传递者逐步转变为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者合伙人。教师要营造出让学生直接面对真实问题的机会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实际实验、相互合作学习等方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合理应用教育理论的重要性。把教育理论合理地应用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快课堂教学的改革进度。

  一、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课堂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我国迫切需要把教育理论合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到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等方面。在课堂课程改革中合理应用教育理论,可以在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授课方式及师生关系方面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适合自主学习的环境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应用,使教育理论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促进了课堂教育的改革进程。

  二、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元认知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认知,或者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都被称为元认知。元认知理论的核心意义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一方面,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包括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调节的过程。

  1.元认知理论是课堂学习的基础。

  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具备探索和发现的能力,思维独立性和判断性增强,形成反省思维。高中阶段,思维独立性和判断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会了辩证思维同时具备自我意识,元认知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中学生需要接受元认知理论能力的训练,认清学习的意义、过程、方法、结果及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在学习方法选择方面,元认知为学生提供了理性的依据。通过改善学生的自控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加速自我意识的成熟,提升学科成绩。

  2.元认知理论有力增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元认知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甄别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只有学生真正正视了自己,实现了对自己的全面认知,才能指导监控或者调节自己在课堂学科中的学习过程。通过在教学课程中运用元认知理论,使学生清晰地剖析自我并正视和他人的差异。学生根据自身在课堂记忆力、课堂思维力、课堂观察力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元认知理论的应用让学生认知课堂中的学习目标,如空间分布知识,侧重事物空间的分布方式、空间排列等,使学生在脑海里清晰地构建知识框架,清楚每一个知识点,有利于课堂学习成绩的提升。

  3.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进行元认知理论在课堂中的训练,使中学生在理性地认知自己、认清他人的情况下,保持一个正常、乐观的心态。通过元认知理论的训练,使中学生发现学科的特点,以及培养中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从之前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程转变。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在根本上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依据来构建对事物的理解并赋予事物的意义,这种观点被称为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不盲从于其他人的观点或者结论,强调的是使学习者主动选择、积极参与建构的过程。通过“教学内容”这个中介把教师和学生关联起来,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主体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

  1.建构主义理论符合课堂教学特殊的能力要求。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认识事物空间关系的能力,对事物和现象具有抽象、分析、描述能力等。各学科的能力要求可以把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作为课程教学的改革依据。对各种关系的认知需要学生运用相关的学习工具获得有效信息,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例如,确定某地的位置需要依赖地圖,并结合区域特色来总结该区域的位置特点,分析优劣等。通过这些现象的研究,使学生在加深印象的同时做到融会贯通,加快学生建构知识框架的速度,提升成绩。

  2.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有重要指导作用。

  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科发展、服务社会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导向。新课程的改革摒弃了教学内容繁、难、旧的弊病,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实际为新的培养目标。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重视学生良好的积极探索知识的环境营造。这些改革内容充分体现着建构主义理论中知识的建构性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学习的互动性等观点。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3.改进教学模式,构建知识搭建平台。

  教育实践的终端就是课堂,不同的知识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应巧妙地把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通过把逻辑性较强、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使学习者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形成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课堂知识的教学,可组织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课堂讨论,敢于让学生去真实的环境里自己感受和体验。教师教学模式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对象的改变,也应灵活变通,构建知识,搭建平台。

  (三)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后果而发生的代替性学习就是观察学习。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会无意识地对身边人进行观察,并且把部分示范性行为以某种形式存储在脑海里,这样,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模式就形成了。

  1.观察学习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素养。

  课堂素养除了对知识的掌握,还包括科学技能、方法及端正的学习态度等方面。观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合理应用观察学习理论才能够学好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课堂素养需要依赖观察学习理论的应用,最终成为合格素养的人。

  2.帮助教师在班中树立学习的榜样。

  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是丰富的,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行为形成一定的知识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具有浓厚课堂兴趣的同学进行重点培养,并且加以适当的表扬。这样,榜样就产生了,通过榜样的力量会激励班里的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用以一带多的方式使班里更多的同學在不同的方面成为课堂的榜样,加速学生整体的成长。

  3.观察学理论应用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三维目标”。

  观察学习理论在“知识与技能”的维度中为技能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课堂的基本技能包括运用学习工具的能力,知识的实践能力,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等。学生通过观察学习理论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堂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在“过程与方法”的维度中观察学习理论更能体现其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对某种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过程进行观察,实现“成本维度”目标的培养。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通过观察学理论针对课堂问题的解决方式,促进学生全球意识、国家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养成。

  总之,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育理论的应用具有独特的、高效的应用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多运用教育理论,转变教学的传统思路,积极创建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使课堂生动起来,进一步做好课堂教学的改革,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 相关推荐

【探讨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育理论论文】相关文章:

探讨教育原理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现状及地位的教育理论论文03-30

教育技术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论文03-30

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的教育理论论文03-30

学前教育理论的论文03-30

军队院校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教育理论论文03-30

从教育学中的教学理论出发漫谈对青少年的讲解教育理论论文03-30

教育基本理论在教育改革中实现的途径论文03-30

灵活运用教育理论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教育理论论文03-30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论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