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赋新课再思量的课程纲要分享课总结与反思

2024-09-19

为赋新课再思量的课程纲要分享课总结与反思

  随着每一学期课程纲要分享的开展,渐渐地我发现课程纲要需要与学生分享的内容,老师们越来越熟悉,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尽管对于每一届学生都是新的内容,但是从形式上却有熟悉之感。

  于是,老师们根据自己的体悟,会变换课程纲要分享四部分的顺序,也会更换课程纲要分享不同部分的手段,从而增强学生的期待感和参与感,如让学生结合阅读使用版本的教材,进行学习内容呈现,进行学习目标的浏览,还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研讨如何提高学习目标的达成,进行课堂(课前,课中,课后),预习,作业,纪律等不同方面的制度性规范,从定量到定性上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表现性评价,促成每个学生达标过关。

  这就涉及到课程实施上课时安排,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的呈现,这是按部就班,需要提前谋划,防微杜渐,做好铺垫的设计与呈现,往往因为时间关系或缺乏详细资料辅助介绍,难免挂一漏万,显得单薄了点儿。还有课程评价上,由于缺乏学校整体规划的呈现以及教师对所承担课程评价的主体权,往往呈现的也就多了些一厢情愿,要么过于简单空泛,要么可操作性上值得推敲诊断。

  总之,总是觉得学生对课程纲要分享没有我们期待的课程纲要分享结果的渗透感,也就是并不完全像旅游推介一样,让学习者怦然心动,有种深深的触动感和迫切的主动参与感。

  因此,我感受到,作为开学第一课,课程纲要分享课的使命和侧重点,限于一节课的时间,不能仅仅定位于一学期学习内容和目标的呈现,以及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呈现,而是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阶段目标,有所整合的呈现,更要注重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培养,社会和人生价值融合的体验,要结合往届学生学习成果和对当下学生生活、生产等需求针对性链接点情况诊断评判,进行学科学习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点燃,多一些学生学习的代入感。

  也就是说,一节课之后,学生不必要像过电影一样将一学期内容都看完,也不需要像详细的课标解读一样,拿到一份条分缕析的任务单,蓦然有很大的压力感。而是感受到自己生命价值的召唤,从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上有一种迫切感,有适当的压力感,也有适当的浮想学成之后的幸福感,对课程评价和课程实施的接受感与教师教学的融合感。痛并快乐于过程中的体验和钻研,痛并快乐于自我的的不断完善,永远享受在路上的凤凰涅磐,追逐生命一个又一个新时代新起点。

  • 相关推荐

【为赋新课再思量的课程纲要分享课总结与反思】相关文章:

新的课程改革之教学反思03-20

体育课教学反思03-19

音乐组展示课听课评课总结03-15

科学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12篇)02-14

《压强》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12篇)04-06

思品课《权利与义务》的教学反思02-02

《分式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10篇)04-06

磁铁科学课的教学反思(精选13篇)04-07

体育课教学中的反思(精选17篇)05-25

读书交流活动课教学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