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红与黑的艺术教案

2022-06-02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教版第六单元红与黑的艺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书法和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1、 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 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 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 讲授新课

  1、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2、 书法的分类:

  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1) 篆书:

  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早的石刻;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2) 隶书:

  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便于书写。这种字体便在公文上使用起来。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3) 楷书:

  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4) 行书:

  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写得规矩一点而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5) 草书:

  章草-------又称隶草,其字形特点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但仍存隶书的形势,字字区别不相连绵;

  今草--------相传是后汉的张芝从章草加以演变而成。特点是体势连绵,笔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终笔,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笔。

  3、篆刻

  篆刻的用途及分类。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篆刻。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取款,写证明必加盖公、私章等。

  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世态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文印)和朱文印(阳文印)、肖形印等。(举例说明)

  从字意上来看,有姓名印、别号印、年龄印等。(参照课本或举例各不同图说明)

  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边款,阴刻在印章的一边,好像画上题诗文款志一样,可以记录制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4、 设计印稿

  (1)章法篆刻

  设计印稿在篆刻当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设计印稿时首先应从章法上重点考虑,如印文的内容包含几个字,字与字之间笔画的多少,疏密关系的对比,根据印面的形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排列方法、印文怎么样分间都需要精心设计。

  在设计当中,既要照顾全局的和谐、平衡、又要考虑局部在分教案频道 /朱布白时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联络的关系,要学会在自然错落、似不平衡的空间对比当中去寻找空间美感。在篆法上,一印当中所采用的字体必须是同一时期、同一体势的文字。

  (2)排列方法

  a、字姓,双字名,印文中不 带“印”字。假设“何柳伊”排为:右列作“何”,左列作“柳伊”即可。

  b、字姓(复姓)双名者,假设〈欧阳秋香〉排为右列作“欧阳”,左列作为“秋香”即可。

  c、双姓,单名者。假设〈司马光〉排为右列作“司马”左列作为“光”即可。

  d、单姓、单名,印文中带“之印”者,假设〈王月之印〉排为右列作“王月”,左列作“之印”即可。

  e、有些姓名并不依照一般的规律排列,而采用“四文”式排法为使双字的名字不相分割,印文由姓列名旋转回接以求圆满。假设(何柳伊印)排为右列作“何、印”左列为“柳、印”。对于初学者平来说,应从规矩入手,支委切莫滥用“回文”。

  三、作业布置

  同学们回家构思设计一题自己的印稿,注意章法、篆法的和谐处理。

  四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旧课

  ① 书法艺术,在字体上可分为几类?

  ② 什么是朱文印,什么是白文印,篆刻分为几类?(提问学生,简略回答所学知识)

  三、讲授新课

  篆刻的刻印步骤(分段进行教学,教师示范)

  ① 写印稿:

  选用毛边纸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纸,盖在用砂纸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轮廓,在轮廓内,用小楷笔蘸上浓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写印稿.根据已设计好的印稿,反复多写几次,最后选一张配篆、章法满意的。

  ②印稿上石(渡稿):

  待印稿墨迹干后,再对准所刻的印面将稿纸反复在上面,固定好四边,把稿纸涂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纸,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然后用四层毛边纸或宣纸盖于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匀地揉磨,于是墨稿便复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发现个别的笔画未印清晰,可用墨笔再勾描清晰,便可运刀锲刻了。

  ③运用刀法:冲刀法——包括横冲、竖冲、逆冲三种姿式

  初学者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横冲刀法,刻竖画时可将印章转过来一律横刻,执刀如执笔,刀杆应向右倾斜,并用无名指抵住印面右侧边线用力,控制冲刀速度,避免打滑。

  刻字的方法:在刻字运用时,无论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线条,运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内)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锲刻。在教案频道 /刻弧形的线条时要石随刀转,转石不转刀,采用“双刀”刻字,应先刻完笔画的一边后,将石章调转达180度,再锲刻未完成的另一边。要求印面的凹处呈倒梯形,这样处理,盖印文的线条显得变化,浑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气息。

  ④ 修改

  印章刻好后不应急于盖印,须从整体章法上审查,将小镜照印面,细察印面效果,可补刀修饰。最后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盖在白纸上。

  (三)巡回辅导,课堂总结

  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印章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习肖形印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认真细致的良好作业习惯和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良好情感。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想象和表现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朱文和白文印章的特征;学习肖形印章刻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难点:对朱文、白文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刻制方法的理解与正确地运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印章若干枚,朱文、白文印章放大范图或幻灯片,刻刀,肥皂,印泥。

  学具:刻刀或小刀片,肥皂或橡皮,印泥,毛笔或彩色水笔,作业纸。

  四、教学程序

  (一)导人新课。

  1.教师出示印章实物,让学生直观认识印章。

  刻印章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祖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2.教师出示肖形印纹的放大范图(或幻灯片)。提问:这几幅放大的印章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直观识别肖形印章。)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以图案花纹或人物肖像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印章叫做肖形印,又叫象形印或图案印。它是刻印艺术中的一种。生肖印是肖形印的一种专题印章。

  大家想不想学习刻印呢?(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随堂欣赏、讨论。

  (1)学生观赏、分析课本中所列印章,感受朱文、白文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2)教师出示朱文、白文肖形印章范作各一枚。提问:这两枚印章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印纹为红色的叫朱文,又称阳文。朱:红色的意思。反之叫白文,又称阴文。

  继续提问:想一想,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需采用怎样的刻制方法才能表现出来。

  2.讲授刻印方法、步骤和相关的技术要求。

  (1)材料准备。

  技术要求:刻印的一面要进行加工平整(这一步骤可以在课前准备好)。

  (2)描绘印纹。

  此时,须提醒学生注意确定采用哪种表现形式(朱文或白文)。

  (3)执刀刻制。

  教师演示。同时讲授正确的握刀与运刀和合理把握力度的方法及安全操作知识。

  (4)授色盖印

  技术要求:授色须饱满,盖印时用力要均匀,且不能移动印章。

  3.学生作业。

  教师随堂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提示,以点带面。

  (三)课堂小结

  1.讲评作业。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

  2.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治印艺术而教案频道 /努力学习。

  •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红与黑的艺术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06-18

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二》教案07-11

第六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教案07-20

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字词07-03

初一英语下册第六单元的导学案示例07-04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06-19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依依惜别情》教学设计06-27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的知识点05-31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注音练习题06-08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