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性质探索”单元测试的教学反思

2022-05-29

“四边形性质探索”单元测试的教学反思

  我上周对学生进行了《四边形性质探索》的单元检测,结果很不理想,全班的平均分只有116分(满分150分)。看了学生的错误情况,发现失分最多的是判断题和选择题,而计算题和证明题则相对而言要好一些。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仔细分析了试卷的题目,发现判断题和选择题都是一些考验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题,要解决这些题,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推理、空间想象和实践操作能力。

  比如:

  判断题中有一题: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选择题中有一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矩形是特殊的正方形 b、正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c、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正方形d、等腰梯形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

  这两题学生的错误情况非常严重,是不是在上课的时候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没有提到,还是学生没有解答像这类题的能力呢?我认为都不是。因为本单元的知识可操作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所以在教学时,我几乎每堂课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供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应该说学生的理解、推理、空间想象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还是不错的。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索研究,也常常发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诸如特殊矩形(对角线交角为60?)边长及对角线的关系;特殊菱形(一内角为60?)的边长与对角线的关系等。至于上面判断和选择题中的知识,学生当然也发现了。那为什么还会失分这样严重呢?我想可能是缺少了必要的强化训练,学生掌握的知识不能正确运用,没有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基本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全摈弃,而是对传统教学中比较忽视的部分进行补充。比如模仿与记忆在我们的传统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而新课程标准中它仍旧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只是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加以补充。

  反思我在《四边形性质探索》这个单元的教学时,片面地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忽视了必要的模仿与记忆,在平常的作业中也很少有这样的练习,因此出现了学生曾经能发现的东西到考试时却无法灵活运用的情况。在做作业时练习最多的就是计算和证明题,学生经过反复训练,所以在计算和证明题方面失分就相对较少了。

  由此看来,我们在积极学习新理念、运用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不能对传统教学中的方法完全舍弃,应该对它们重新理解、发掘并利用,要将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从本次测试后的思考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该将新课程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不断地反思和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 相关推荐

【“四边形性质探索”单元测试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07-02

平行四边形性质教学反思07-09

《减法的性质》教学反思06-03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08-15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08-15

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研究07-09

关于探索乐园的教学反思07-11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7-09

《小数的性质》课程教学反思06-18

关于菱形的性质的教学反思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