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问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鬈(quán)曲 摒(bìng)弃 幽咽(yàn) 叨(tāo)陪鲤对
B.船坞(wù) 腈纶(qíng)枕藉(jiè) 门衰祚(zuò)薄
C.精髓(suǐ) 漩(xuán)涡 摭(zhí)拾 人气蹿(cuàn)升
D.谂(shěn)知 煊(xuān)赫 踮(diǎn)脚 里应(yìng)外合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月亮调皮地溜进窗棂,春风轻抚着我蓬松的刘海,我惬意地窝在沙发上,猫咪慵懒地蜷缩在我脚边,和我共享这良辰美景。
B.风里一池杨柳,月边满树梨花,乌镇有着诗意的朦胧和雅致;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乌镇有着诗意的厚重和沧桑。
C.这款笔记本电脑价格不斐,其炫目的外观完全颠覆了传统电脑中规中矩的形象,深受年轻人喜爱。这表明,低价位不再是抢占市场的杀手锏。
D.危险裹协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今年5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340万套,占计划的34%。
B.与会的很多国家的领导人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但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有失轻率。
C.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D.俞伯牙奏《高山流水》,樵夫钟子期为之喝彩,曰“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俞伯牙感叹“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两人成为金兰之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B.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偷菜游戏正在催生和鼓励一种“集体无聊化”的社会情绪,它小则影响个人生活作息和工作效率,大则让社会群体为虚拟游戏所操控,长时间陷入自我麻醉的情境。
D.氨基酸即便有益无害,“吊瓶”即便真是为学生的健康着想,但当高三学生竟然要以“挂吊瓶,打点滴”的方式来维系健康,给大脑进补时,我们必须反思教育制度。
5.将下面的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蝉亦是禅。
①它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听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答:
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简要概括新型混凝土的三个主要优点。(不要超过15个字)(3分)
人的皮肤被割伤,除非伤势很严重,一般都会自行愈合,因为人体的微脉管系统很快就会给皮肤输送材料,帮助修复伤口。美国工程师研发的新型混凝土拥有与皮肤类似的特性。破碎之后能够自行“愈合”。工程师们利用特殊的微纤维加固水泥,这种纤维允许混凝土弯曲,即使发生断裂,裂口宽度也只有头发直径那么小。断裂后,这种混凝土吸收周围空气中的湿气而后软化并“生长”,填补裂缝。自愈后混凝土的造价是传统混凝土的3倍,但由于维护成本降低,足以抵消高出的造价。
答:
7.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选自《中国新闻漫画网》)
(1)请简要介绍漫画内容(不超过60个字)(2分)
(2)此漫画的寓意是(不超过50个字)(3分)
50 |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成功已势在必然。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抗争,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竣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其害。
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决定着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向。在此,笔者并不是想刻意反映这种差异,而是想借此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和对民族文化进行反思,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8.与“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类童年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表现了“神”的力量,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更近乎客观地认识自身能力。
B.“神”的出现是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但又不屈服于自然,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
C.西方凭借着主宰人类命运的“神”,中国凭借着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的“神”,他们都取得了与自然对抗的和谐。
D.《愚公移山》的愚公、“精卫填海”的精卫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他们在不断同自然的抗争中最终都凭借“神”取胜。
9.下列对原文思路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段解释“神”的概念含义,以及人类凭借“神”取得的跟自然对抗的和谐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显现的不同内涵和风格。
B.第三段阐述对待自然,中西文学作品有着不同表现,并指出看重个人力量的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影响,更看重自我奋斗。
C.第四段分析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和中国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西方和 中国的人才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
D.第五段明确写作意图,作者希望借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来借鉴外来文化并反思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更好发展民族文化。
10.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有哪些?(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20分)
秋以为期
(1)已经中秋了,院子里的几株四季桂却迟迟没有开花,像是忘记了以往的约定,而每到这个时节,在老家生活的那段时光以及深藏心底的一些人和事,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像一缕秋天的晨雾一样轻柔地飘进我的梦里,纯净地覆盖在我的心上。
(2)每年,我都忧伤地看着油菜花开了又谢了,开心地等着满树的桑果由青变紫,而连通着长江的河水由浑转清的时候,我知道秋天就要来临,水边的蓼花应该盛开了。
(3)其实在老家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那花叫蓼花,我们都称它狗尾巴花,这花在九月和中秋的时候开得最好,一大片一大片地簇拥在水沟边上,它茂盛得让人不太敢走进,生怕花丛里会有什么小危险,而它鲜艳得也让人不忍心去践踏。无人欣赏却干净水红。后来,我在清人纳兰性德的词里读到这样两句:“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柳扬烟。”这才知道原来狗尾巴花就是蓼花,也叫红蓼。我那么多次在燕子矶的水边走过,却并不知道蓼花的花名和花语。也许那是年纪还小的缘故,也许那时还不曾懂得什么是离别和思念的滋味吧。“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从琼瑶笔下的紫薇口中听到这两句,才知道原来这不起眼的花竟代表了离愁别绪。
(4)在这个秋雨蒙蒙的上午,窗前独坐,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不知道它们是否还和昔日一样的鲜丽。这一刻我的心里安静极了,安静得让许多往事可以像水一样流淌出来,让许多生命中珍贵却不常想起的情景一幕幕地展开。这或许是伤秋情结吧。
(5)或许在秋风秋雨里是不可以读纳兰词的,可又一想,有谁能像这位大清第一公子一样,把人的那点心思那么深地看透又那么淡地吟出;有谁曾经在我后来也站过的地方写下过“红蓼月”呢?这么想着,心里竟泛起一片温暖的涟漪。
(6)喜欢纳兰的词真的就是从我知道他在燕子矶上站过开始,有位朋友也喜欢他的词,我们曾相互提醒不要太深地去感受词境。的确,绝代公子虽英年早逝,却独领清词三百年,真的是不同凡响的人物,“家家争念饮水集,纳兰心事几人知。”我相信纳兰的才情覆盖了他的人生经历,同时也相信有人说的,读他的词读冷了窗外的纷飞暮雨,读瘦了风雪中的一支寒梅。
(7)而我在秋天来读,却让我读暖了手中的一杯冷酒,心里的缕缕情思也早已随着细雨飘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8)我没能找出第二首纳兰留给我家乡的诗词,而故乡留在我记忆中的除了许多刻骨铭心的人和事之外,却多了那一片片红蓼,于是每当梦回江南,色彩也明亮多了,这里有早春的油菜花,有小桥边的红药,有秋天里纷飞的芦花,还有就是,点缀在瑟瑟芦花中的串串红蓼。秋天的美也许正是因为它承载了无数美丽的怀念。
……
(9)写到这里的时候已是月上中天,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许多美丽的约定,就像《氓》里的“秋以为期”。我想在这个秋天去看蓼花,去回想一段乡间旧事;想去读一首纳兰的词,在有些凄恻的词句里去寻找淡淡的柔情;我会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去重读《国风》,和那时的人们一起为“杨柳依依”而陶醉,为“蒹葭苍苍”而惆怅。秋天因为有思念而减少了许多萧瑟,那么我要在这个时节去想一个人,去想当年某些我们在一起的那些个日子,还要去问问这个人有没有也温暖地想起了我。
(10)院子里的桂花树沉睡在月色之中,如果它们还记得去年的约定,那么它们过不了多久一定会开花儿的。 (有删改)
11.作者说“在这个秋雨蒙蒙的上午,窗前独坐,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不知道它们是否还和往昔一样的鲜丽。”结合全文看,作者为什么“那么想去找找蓼花”?请分条写出理由。(3分)
12.文章多次出现“约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3.作者对“蓼花”的情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3分)
14.第8段中,“……而故乡留在我记忆中的除了许多刻骨铭心的人和事之外,却多了那一片片红蓼,于是每当梦回江南,色彩明亮多了,这里有早春的油菜花,有小桥边的红药,有秋天里纷飞的芦花,还有点缀在瑟瑟芦花中的串串红蓼。”请赏析这段文字的妙处。(5分)
15.有人曾用“最美不过相遇、最爱不过相守、最悲不过别离、最憾不过擦肩”来表达人们的情思,《秋以为期》似乎也在印证这样的情感内涵,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钱神论
【西晋】鲁 褒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损。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岂是之谓乎?
钱之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肆;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嬴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
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日:“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日:“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赈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井便易,不患耗折 便:(价格)便宜
B.无翼而飞,无足而走 走:走动,流通
C.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 颜:面容,脸色
D.宾客辐辏,门常如市 辐辏:像车轮的辐聚集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长者丰衍而有余 劳苦而功高如此
B. 岂是之谓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 以资政殿学士行
D.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先写钱币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里的功能以及在商品交易中的优越性,然后写钱币深广地渗入社会各领域,对伦理秩序的腐蚀,最后写钱币对传统观念的冲突与亵渎。
B.作者为了证明“有钱可使鬼”,举了一个极为精彩的例子:洛阳城中一位名叫朱衣的人,因我的兄长富有,对我也特别友好,竭力巴结我。可见当时拜金的人情世态。
C. 本文语言丰富精妙、通俗明快、幽默诙谐。以四言为主,又有五六言、八九言骈偶排比句式穿插连缀其间,力求参差错落,整齐中富有变化,使人于顿挫跌宕中沉思凝想。
D.文章着重对金钱的神力从不同侧面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对日益堕落的社会风气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堪称六朝文章中的一篇奇文。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昔 吕 公 欣 悦 于 空 版 汉 祖 克 之 于 赢 二 文 君 解 布 裳 而 被 锦 绣 相 如 乘 高 盖 而 解 犊 鼻 官 尊 名 显 皆 钱 所 致
20.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 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3分)
⑵ 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听流人水调子①
(唐)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②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流落江湖的乐人演奏筝曲而引起的感慨。②分付,安排。③挑,挖取。
2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诗人 (时间)的所见所闻,均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2分)
2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孟子曰:“存①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②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③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
【注】①存:观察。②瞭:明亮。③眊:昏暗。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观”。(2分)
孔子:
孟子:
24.对这两种“察人观”作简要评析。(3分)
(四)古诗文默写
25.按原诗文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王勃《滕王阁序》)
(2)寻寻觅觅,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3)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 。(《论语》)
(4)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5)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传说玄奘刚剃度的时候,在名满天下、高僧群集的法门寺修行。有人劝玄奘说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研读经卷,这样,自己的才华才会很快显露出来。玄奘告辞时,方丈带着他到后山给他看了两种林木:一种生活在开阔的土地上,却长得乱枝纵横,又短又扭曲,只能用来做柴薪;一种生活在郁郁葱葱的林中,每一棵却都修长、挺直、高大。玄奘看后,幡然醒悟,决定留在法门寺,后来终于成为一代高僧。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据此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D(A.咽—yè;B.腈—jīng;C.蹿—cuān)
2.A(B.雨萧萧—雨潇潇;C.价格不斐—价格不菲;D.裹协—裹挟))
3.D(A.截止—截至;B.有失—失之,“失之”与贬义词相关,“有失”常与中性词或褒义词搭配。C.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金兰之交: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比喻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4.C(A项“解决”与“风险”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服务”后面应该加“目标”;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即便”应提前)
5. ③①④②⑥⑤
③承起句的“高洁”,将蝉喻为隐士,①则描述“隐士”的生活特点。这两句先写出蝉的习性、特点,突出其“高洁”,然后④②再回应句首的“晨间听蝉”,描写晨间蝉鸣的特点,接着⑥⑤写听蝉的感受和感悟,自然归结到结尾的“蝉”亦是禅。
6. 自行愈合(软化“生长”)、可弯曲、维护成本低
7.(1)画面上这棵大树只剩一根“学习”的树枝,其他的如“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表演能力”等树枝都被“某些学校教育”这把锯子锯掉了。(2分)
(2)讽刺现在有些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完全忽略学生的其他能力,限制了学生兴趣和特长的自由发展。(3分)
8.D(解析:说“《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他们在不断地同自然的抗争中最终都凭借‘神’而取胜”错,原文说“《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仍无功而返”。)
9.A(解析:“第一、二段解释‘神’的概念含义”错,原文第一段解释的是“神”的出现缘由。)
10.(3分)答案要点:(1)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自我奋斗。(2)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中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答第四段中的其他要点也可)。(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11.(1)蓼花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想;(2)蓼花代表了离愁别绪,而我在秋雨的上午独坐窗前,想起了故乡;(3)蓼花能带给我温暖。(每点1分)
12.(1)“约定”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它在文章共出现三次,一次是“像是忘记了约定”,二是“我想起了许多美好的约定”,三是“如果它们还记得去年的约定”。在行文上形成复奏的形式之美。
(2)首尾照应。开头“像是忘记了约定”和结尾“如果还记得约定”,形成了照应,使文章具有张力。
(3)“约定”重复出现推进了作者情感,作者借“约定”表达出思念的美好情愫。
(每点1分)
13.(1)感到陌生;(2)熟悉而温暖;(3)眷恋。(每点1分)
(从第三段中“那么多次”“却并不知道”可见其陌生之情,从“才知道”“想去找找”“泛起温暖的涟漪”可见其对蓼花的渐渐熟悉并感到温暖;从“每年……应该盛开了”可见其眷恋之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1)该段文字用了“油菜花”“红药”“芦花”等三个意象作为背景,为了重点突出“红蓼”的温暖的意义,形成了散文的意境之美;(1分)
(2)该段文字选用的“油菜花”“红药”“芦花”“红蓼”景物,暗含了暖色的基调,与“色彩明亮多了”形成照应,突显了秋天那些美丽的情思,利于情感的表达;(2分)
(3)该段文字运用排比手法,语意渐趋强烈,而“瑟瑟”和“串串”这两叠词的选用,则让这种强烈的怀念之情变得绵长。(2分,只要答出一种手法即可得2分)
15.示例:我同意这种看法。
(1)最美不过相遇:作者与纳兰词相遇、与琼瑶笔下的文字相遇带着美好的情愫,它们让作者理解了“红蓼”的文化与情感内蕴,在情感上产生了一种相遇的惊喜,红蓼也让作者遇上了那些关于爱情的美好约定,从《氓》到纳兰词到《国风》,让人缠绵;
(2)最爱不过相守:当遇上了“红蓼”之后,作者不管身在何处都会时时想起家乡的“红蓼”,这是一种美丽的坚守,它坚守的不仅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更多的是坚守着“红蓼”的情感意蕴——对家乡与曾经过往之事的眷恋。
(3)最悲不过别离:作者离开家乡,对家乡有无尽的思念,从年幼时的“不懂得别离和思念”到后来的每到秋天,都要想起家乡水边的“蓼花”,这种别离之情具有悲情意味;同时作者想起了“秋以为期”“杨柳依依”“蒹葭苍苍”,这些都含有别离的悲愁。
(4)最憾不过擦肩:作者在文中流露了一丝淡淡的遗憾,年幼时对蓼花的不解,漂泊在外想起了故乡的往事,到现在“我想起的那个人,不知有没有温暖地想起我”这其中便具有强烈的“擦肩之憾”。(每点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三点即可。)
16.A 便,方便,便于。
17.A 连词,表并列。B.助词,提宾标志/代词,这;C.动词,认为/介词,凭借……身份;D.介词,凭借、把/连词,因此。
18.B “洛阳城中一位名叫朱衣的人……竭力巴结我”误解文意。
19.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
20.⑴百姓每天都要用到它,钱的源泉是不会缺乏的。再远的地方它也能去,再深的地方它也能到。(3分。“匮”1分,“远、深”1分,句子通顺1分)
⑵如果有臧武仲的智慧,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仪和音乐来修饰,就可以算得上一个完人了。(4分。“文”1分,“以礼乐”状语后置1分,“成人”1分,句子通顺1分)
21.秋夜/夜晚 客愁/羁旅之愁
22.王诗: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并列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孤舟、微月、枫林,营造悲凉凄清氛围,奠定全诗感情基调,也为筝曲的演奏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环境。
②通感手法:第三句描绘的不仅是视觉形象(岭色),也是音乐形象(筝声),含蕴丰富,联想奇特,打通了视听感觉,构成特殊的艺术效果;“千重”、“万重”的复叠,暗示了音乐的繁复急促和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
③比喻手法:三句的“雨”与四句“泪”构成比喻,意喻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想象新颖独特,发人妙思。
叶诗: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
④拟人、通感,增辉添彩: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
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⑤巧用典故,传情达意:诗人暗用张翰典故(秋风: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
因思故乡,辞官回乡),不露痕迹。
⑥虚实结合,以实映虚:写实场景,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
(写“借景抒情”,只给1分;其他任写一点,给2分)
23.孔子:通过一个人的行动(行为、经历、习惯和兴趣)察人。
孟子:通过一个人的眼睛(眼神变化)察人。(每答对一方面给1分)
24.孔子“察人观”,注重行动,判断客观;但需与对象长期全面深入交往,有一定难度。孟子“察人观”,注重精神,简单易行;但是,观人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且容易失之于武断。两者各有侧重,各有长处和不足,应相互补充。 (答对孔子或孟子“察人观”优缺点得2分,全部答出得3分)
25.
⑴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⑵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⑶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⑷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⑸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准 考 证 号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0.
(3分)
11.
(3分)
12.
(3分)
13.
(3分)
14.
(5分)
15.
(6分)
19.
昔 吕 公 欣 悦 于 空 版 汉 祖 克 之 于 赢 二 文 君 解 布 裳 而 被 锦 绣 相 如 乘 高 盖 而 解 犊 鼻 官 尊 名 显 皆 钱 所 致 (3分)
李 男 子 此 冠 宜 汝 戴 也 微 汝 吾 几 误 劾 贤 员 但 疏 去 矣 奈 何 (3分)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3分)
(2)
(4分)
(二)诗歌鉴赏(7分)
21. (2分)
22.
(5分)
(三)《论语》阅读(5分)
23.孔子:
孟子:
24.
(3 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 )
( )
( )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座位号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禁用涂改液,涂改胶条。 |
缺 考 标 记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6
17
18
8
9
1
2
3
4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5. (4分)
6. (3分)
7. (1)
(2)寓意
(2分)
(2分)
50 |
(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6 | |||||||||||||||
600
800
1000
26题:作文(60分) | |||||||||||||||
1 | |||||||||||||||
- 相关推荐
【高三高考模拟试卷语文问卷】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会考模拟考试总卷试卷06-05
一年级语文模拟试卷07-02
届福建省泉州七中高考语文模拟题试题试卷06-08
2012苏教版四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四06-12
2007年中考模拟试语文试卷试题(一)06-08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试题06-05
小学四年级语文四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06-12
广东省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卷试题06-05
2014届高三两校联考语文试卷试题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