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案

2022-05-20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明确该学科的学科性质;把握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该学科的研究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时间分配(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讲解法5min

  一、关于幼儿园讲述法10min

  二、关于学前儿童生卫生与保育讲解法20min

  三、学前卫生学的回顾与展望讲解法5min

  四、要求讲述法5min

  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时间分配(第二课时)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与保育

  第一节人体概述分析法、讲解法10min

  一、人体的基本形态讲解法10min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讲解法15min

  总结讲述法5min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对幼儿园有个大体认识,知道《学前卫生与保育》知识在将来幼儿教师工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能准确理解学前卫生学的学科性质。把握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及研究方法。了解人体解剖基本概念。学生对课程兴趣较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该学科的学科性质;把握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该学科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课程】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要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机构,幼儿园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促进其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每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具备幼儿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确保保育目标的完成,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1、幼儿园的发展史

  (1)国外

  1816年,英国空想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欧文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招收城市贫民和工人阶级的幼儿为对象的教育设施“免费幼儿园”开始诞生。1919年后,被改称为“保育学校”;1770年,法国新教派的一名牧师奥柏林创办的“编织学校”是近代学前教育的萌芽;1837年,德国福禄培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儿童活动学校,并于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它是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来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力。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该按照自然之道进行。他把婴幼儿期相对应的教育机构成为母育学校,母育学校是幼儿园的雏形;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2)国内

  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教育机构产生1903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1904年元月,清政府颁布执行《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其中规定了蒙养院的保育教导要旨及条目,提出了蒙养院体、智、德、美等方面的课程目标、内容及教学方法。

  1922年11月,我国参考美国学制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即壬戌学制,其中蒙养院改名为幼稚园,招收6岁以下的儿童,正式列入学制。我国幼教事业得到较大发展。

  1928年5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教育会议上,陶行知和陈鹤琴提出“注重幼稚教育案”,其中一项是“审查编辑幼儿园课程及教材案”。1932年,1932年,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标准颁布,该课程标准分为三部分,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课程范围和教育方法。

  我国1951年,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制《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该学制将幼儿教育列为第一部分,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幼儿园,招收3周岁至6周岁的幼儿。

  50年代中期,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研室编写了《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从此,我国幼儿园课程,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具有了统一性。

  198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此时幼儿园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仍是分科教学体系。

  这一阶段幼儿园课程管理和改革的特征,总体上仍属于中央集权式的形式,幼儿园课程改革强调整体性与联系性,强调幼儿主动性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

  90年代后期,国际上新的教育理论不断传入我国,课程更加重视幼儿认知的主动建构,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团体合作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等等。多种形式的幼儿园课程格局逐步形成。

  2001年9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这一时期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结晶。通过幼儿园课程改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园本课程三级幼儿园课程并存的局面正在形成。

  2、幼儿园的概念

  托幼机构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养的机构,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前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3、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短期目标为小学做准备,长期目标为终身教育的奠基基础。

  4、《纲要》对幼儿教育、教师的要求

  《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

  5、幼儿期特点

  幼儿期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时期,也是易被成人忽视、幼儿自己却全然不知其价值、全然不能把握其进程的时期;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又是一个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是一个稚嫩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然而又是其自理、自立、迈向独立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时期。

  小结:指南要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保教并重,而卫生保健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 相关推荐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案】相关文章:

学前班保育员个人计划03-31

幼儿园的学前班保育计划篇09-11

讲卫生教案04-17

讲卫生教案04-17

讲卫生教案04-17

讲卫生教案04-17

讲卫生教案04-17

讲卫生教案04-17

讲卫生教案04-17

讲卫生教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