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听课的收获和总结
一、“根”在“内驱”
一名无志于把课上好的教师,根本不可能去“真听课”。这种被动式听课实质上是一种“假听课”。只有那些想把课上得高效、赢得学生认可的教师,才会真心实意地听课。这种主动式听课,才有教学研究的价值和可能。“假听课”和“真听课”的教师区别何在?前者把脑筋用在应付检查上,后者则把脑筋用在学习取经上。
如果教师没有想把课上好的内驱力怎么办?练毛笔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是在废报纸上练习,那么,练一年也不会有多大长进;但如果是在10元一张的宣纸上练习,练一周就可能会看出长进。教师听课的这张“宣纸”在哪呢?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过关”。学校可以组织学科领军教师,分批或分学科对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逐一过关考核,分出高下,并与绩效考核中的“能”直接挂钩。撬动“课堂教学过关”这根杠杆,“逼”着教师“想把课上好”,他们才会有“真听课”的内驱力。有了“真听课”的内驱力,教师听课才能因势而利导。
二、“骨”在“内存”
教师听课应该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呢?“一课一得”应为上策。“高手”的课堂,可圈可点之处固然很多,但试问你听了之后对其精妙之处还能说出多少?“满堂彩”的好课,听课时已“应接不暇”,但真正能“入脑”的并不多,融化进自己课堂里的就更少了。
“满堂彩”的好课,教师不可能一下子就学得会。那是一种岁月的积淀,一种“内功”的积淀。不妨听一节课,学“一点”,但一定要把这“一点”听懂、听透,听出门道来,最后融人自己的血液,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你如果每听一节课,都能有那么“一得”,你也就离“高手”不远了。“一课一得”的可取之处不在于“得”的数量,而在“得”的入骨程度。效果才是衡量教师听课效果的唯一标准!与其“面面俱到”,不如“一点独到”。面面俱到,但“到”而不“化”,“多”也是零;一点独到,但“到”而能“化”,“一”就是“多”。
三、“魂”在“内化”
听课最终的落脚点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听课的收获“生根”。所谓“内化”,就是结合校情、生情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将听课收获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最睿智的教师,往往听的课并不多,但“所得”都悉数用在自己的课堂上;而最“苦命”的教师,听的课很多,但一点也没能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衡量一名教师的听课效果,听课节数仅是其中的一个指标,更重要的是他是否把听课“所得”用在课堂上,用上了多少。如此考量,才是真正的“务实”。
一名教师,只有把听课“所得”内化到自身的课堂教学这一点上,才是“听以致用”,才能“落地生根”。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过关考核时,不妨安排一个“教者答辩”环节,可向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①你这节课最得意的地方是向谁学来的?
②别人当时是怎么上课的?
③你是如何内化到自己的课堂中来的?能说出“来处”,又能说出“内化”的道道,听课也就真正“入门”了。
听课,有“根”才有原动力,有“骨”才有支撑力,有“魂”才有再生力。“三力”生成之时,便是听课效果显著之日。
- 相关推荐
【听课的收获和总结】相关文章:
《乌鸦喝水》听课总结06-26
《倍数和因数》听课教学反思(通用14篇)07-31
读海底两万里的收获和感想(精选55篇)04-10
我的暑假收获总结(精选43篇)08-31
音乐组展示课听课评课总结03-15
总结的作用和概念03-21
谦辞和敬辞总结09-20
校务公开总结和体会范文03-04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通用10篇)06-08
人教版《给予树》听课感想(精选10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