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真正走进生活教学反思

2024-10-26

让物理真正走进生活教学反思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景……”。既然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

  一、在教学中要多创设生活情景

  在物理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可采用讨论、辩论、小组活动、参观、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社会活动从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做准备”。例如:在进行“浮力”内容教学时,以“铁在水中下沉,为什么铁船可以浮在水面上”为题可设计问题情景。又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教学时,可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都是凸透镜,在不同条件下所成的像是否相同”来设计问题情境。又例如学习了重力知识后,可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能源;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在讲授重力时,要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知道重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二、在教学中要多探究生活问题

  课堂上的观察和实验能够向学生展示典型的物理现象,创设探究问题的物理情景,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激励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物理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感性知识的来源。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并且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在学习“汽化与液化”时同学们都错误的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尽管老师一再强调“白气”不是水蒸气,但从他们疑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并不相信这个说法,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白气”是什么?,“白气”是怎么产生的?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实验,用一个平底烧瓶插入一个带有两个小孔的橡皮塞,一个孔插入温度计,另一个孔插入直角弯形玻璃导管,出口拉成尖嘴形小孔(尖嘴孔越细越好)。为节省时间在烧瓶内装入少量热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后,提问学生水沸腾后会变成什么?(学生肯定的回答是水蒸气)。然后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并思考后回答烧瓶里水面上有没有水蒸气出现?(学生回答应该有),紧接着追问:你能看到水蒸气吗?为什么?玻璃管口冒出“白气”是不是水蒸气?为什么水面上的水蒸气不是“白气”?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知道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气体,眼睛看不到。再让学生读出烧瓶内温度90℃,而瓶外是室温,通过比较发现热的水蒸气通过导管从尖嘴处排出受冷,产生“白气”。为了加深水蒸气受冷变“白气”这受冷的条件,我又让他们逆向思维,如果在尖嘴处给“白气”加热,现象又会怎样呢?当点燃酒精灯把火焰靠近“白气”时,“白气”消失。老师又问:“白气”变成什么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白气”受热又变成了看不见,透明的水蒸气跑掉了。酒精灯移开,同学们又观察到了“白气”现象。当用一块玻璃靠近“白气”,玻璃上布满水珠。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到“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珠。就此机会再引导学生水蒸气从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学生回答:“从气态变为液态”。从而引出“液化”这一物态变化。发生液化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很自然地从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条件“遇冷”归纳出液化过程放热的结论。通过这个补充实验探究,学生真正理解了“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且知道了“白气”为什么要打引号,是因为“白气”不是气,而是液态的小水珠。同时也掌握了什么是液化现象,加深了对液化过程放热的理解。

  三、多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了密度及其应用后,我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农民选稻种时需用密度为1.03×103kg/m3的盐水,今配制2L盐水,称得质量2.4kg,请你检验这样的盐水是否合乎要求。若不合要求,是加盐还是加水?每2kg原来的盐水应加多少盐或水?这是一个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必然用到混合物质的密度知识,在知识的迁移过程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学习了电能、电功率以后,可让学生查出家中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推算一下,允许接在这个电能表上各种用电器额定功率总和是多少?记录电能表1min的转数,怎样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四、多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验

  只要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时刻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发挥聪明才智,常见的生活资源便可变废为宝,让生活资源成为课程资源。其方法是:一、看见一个生活物品,就立即想,这个物品能做什么实验,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联想它在自己教学实验中的用处;二、课本中或是探究过程中的实验,思考要用什么日常生活资源,能否可使实验效果明显、可见度大、具有奇异性、成功率高或能否设计出另一个巧妙的方案等。例如:塑料饮料瓶上扎上几个高低不同的孔就成了液体压强演示器。玩具激光笔可用来做光学实验。用玩具放大镜和硬纸板可制成小照相机,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照相机的结构。当学生用漆包线、铁丝和磁铁制成的小电动机开始转动时,他们的探究兴趣就更高了。如铅笔、玻璃杯、输液器、小耳机、橡皮泥、等各种生活物品都能在物理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要落实新课标,体现物理教学的课改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教师就必须把课堂放开,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真正体现“身边物理”“见物思理”。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让物理真正走进生活。

  • 相关推荐

【让物理真正走进生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物理教学反思03-20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通用7篇)09-24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精选11篇)06-19

物理选修3-2教学反思03-19

《色彩与生活》教学反思01-12

物理课功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08-23

走进中学教学设计03-03

太空生活趣事多的教学反思03-20

物理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实践和反思03-08

《快乐的暑假生活》教学反思(通用9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