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

2022-05-07

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单元分为三节: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呈现了以下结构特点: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 --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 ;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本单元的特点有:

  1.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2.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3.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能力也得以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

  2.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形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3.通过对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单元内容与教学思路分析

  本章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知识的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以递进的形式呈现,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本单元第一节教学内容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3、关于本单元第三节教学内容的几点考虑:(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3)以图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顾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 相关推荐

【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相关文章:

大中国教案04-16

大中国教案04-16

大中国教案04-16

大中国教案04-16

大中国教案04-16

大中国教案04-16

大中国教案04-16

大中国教案04-16

大中国教案04-16

大中国教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