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教案

2020-08-06

《日出》教案推荐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2、体会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2、难点:朗读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曹禺,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他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他的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这些都是剧作成熟的标志。他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强的性格。

  二、词语解释。

  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世故:处事经验。

  凄楚;凄惨痛苦。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的声音。

  狞笑;凶恶地笑。

  萧条:经济衰微。

  三、听录音后,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了解戏剧艺术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种类:a、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d、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正剧、喜剧和悲剧等。

  剧本的特点:(它是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第一,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第三,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舞台说明:

  写在每一幕的开头、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五、《日出》简介

  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院作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围绕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围的银行经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开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后者,则环绕着*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曹禺通过这种对比鞭挞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