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写小职员黄省三与襄理李石清、经理潘月亭的三次矛盾冲突和结局,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上层社会人对下层社会人的凶恶残忍、冷酷无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日出》课文精讲,欢迎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日出》课文精讲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嗫嚅( ) 瞅见( ) 薪水( ) 厌恶( )
狞笑( ) 喃喃( ) 愤慨( ) 抽咽( ) 倚着( )
2、词语解释
【凄凉】课文中指悲伤难过。原指①孤寂冷落。②凄惨。[近义] 凄楚 凄然
【嗫嚅(nièrú)】口动,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
【安分守己】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萧条】课文中指政治、经济等不景气;衰微;衰退。原指①寂寞,冷落;调零。②疏散;稀疏。③匮乏;简陋。
【世故】课文中指世俗人情,处世经验。
【凄楚】凄惨痛苦。
【愤慨】气愤不平,愤恨感慨。
【狞(níng)笑】凶恶地笑。
【抽咽】一吸一顿地哭泣,悲哀得说不出话来。[近义] 抽噎
【周济】用钱财等物质给别人帮助。
【呆若木鸡】痴呆得像木头做的鸡一样。形容因出于意料之外十分惊诧。
3、词语辨析
凄凉 凄楚 凄然
【辨析】
三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凄惨悲伤的意思。
主要区别:“凄凉”原有寂寞冷落的意思,多用于形容环境和景物。也用于形容人生遭遇的不幸。如身世凄凉。“凄楚”有凄惨痛苦、令人伤怜之意。多用于书面语。“凄然”形容凄凉悲伤,如凄然泪下。
抽咽 抽噎
【辨析】
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指一吸一顿地哭泣。
主要区别:“抽咽”指不能痛快地哭出声来,也说不出话来。“抽噎”指泣不成声,只在口中一吸一顿地哭泣,如这小姑娘捂着脸不停地抽噎。
5、文学(文体)常识
曹禺,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他在上清华大学期间,完成了他第一部多幕话剧剧本《____________》。之后,他又创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部影响巨大的话剧剧本。抗战期间,他在重庆参加文化界抗敌活动。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一九七八年完成了描写民族团结的历史剧《___________》。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________、________、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即______,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戏剧文学具有_______和________的两重性质。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出》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2、体会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2、难点:朗读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
二、教学时数:
1课时
三、教学准备:
多媒本课件
四、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导入新课(观看电影海报)
一部好的电影须要有一个好的剧本,可以说好剧本,成就好电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去学习戏剧、品味戏剧。提到戏剧那就不能不说到中国的戏剧大师——曹禺,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是他的《日出》。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现代杰出剧作家,“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戏剧“三部曲”有《雷雨》、《日出》和《原野》。《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除此之外,《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
剧情介绍:《日出》是以 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上层贵族社会和下层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
(三)戏剧常识
(内容角度)文学的四大样式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1、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种类:
A、 按艺术形式分成话剧,歌剧,舞剧,街头剧等;
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D、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分为正剧、喜剧和悲剧等。
3. 剧本的特点:(它是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第一,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第三,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4、戏剧剧本的三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和台词。
舞台说明
写在每一幕的开头、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潜台词
演员所扮演的 角色虽然嘴上未说完或者未说,但心中已想;
或者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么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
(四)快速济浏览,初步感知
1、词语解释
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世故:处事经验。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的声音。
狞笑;凶恶地笑。
萧条:经济衰微。
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互相欺骗。
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2、请说一说文中有哪些人物及其身份。
(四个,分别是: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
3、请同学口述课文故事梗概,其他同学互相补充和纠正。
明确;课文《日出》第二幕的节选。写大丰银行的小职员黄省三哀求银行襄理李石清能让他再回来工作,被李石清冷潮热讽一番并被经理潘月事打昏在地。
4、课文戏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这出戏围绕黄省三想复职的问题展开矛盾冲突。)
(五)、探究学习(小组)
1、找出文中情节发展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一、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向李石清求情。(开端)
二、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出条出路。(发展)
三、潘月亭出场,黄省三慷慨控诉。(高潮)
四、黄省三昏倒在地,被拖了下去。(结局)
2、文中黄省三与李潘二人有几次冲突,结局如何?
第一次:黄省三向李石清求请遭到拒绝;
第二次:李石清让黄省三去拉洋车、上街要钣、去偷东西,最后让他去自杀;
第三次:潘月亭无情地拒绝黄省三的请求。
结局:打晕在地,拖了出去。
3、提高巩固。
仿写:“乞求工作遭拒绝”的样式,写出黄省三与李潘二人的后两次冲突。
(六)小结这场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结构严谨完整。简洁紧凑得就像一出独幕剧一样。除此之外,鲜明的人物个性,尖锐的矛盾冲突为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节我们将一同探究。
(七)作业
1、完成课后统习一第1小问。
2、找出自己喜欢的角色并熟读台词,下节课表演。
-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日出》课文精讲】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精讲04-11
《彩色的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02-24
七年级下册语文《地毯下的尘土》课文全解12-08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3篇)11-22
《日出》曹禺04-21
人教版陕西省绥德县辛店中学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11-18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试卷11-23
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重点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