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

2022-06-26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成吉思汗射杀鹰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采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并懂得面对错误的正确态度,积累名言。

  2、学习用情节曲线把故事的情节展示出来。体会这种方法的好处。

  3、理解“气急败坏、懊悔不已、小心翼翼”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

  4、学习用连续的几个动词表达一个意思。实践用动作表达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用情节曲线展示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题单。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解课题,了解民间故事。进入新课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成吉思汗和鹰》,来,读课题,强调“汗”的读音。

  看课题,----和----,在五年级我们也学过这样的一个题目,叫《孔子和学生》。大家回想一下,在《孔子和学生》一文中,课文主要是介绍孔子还是学生?那么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又是怎样介绍成吉思汗的。 《成吉思汗和鹰》是一篇民间故事,什么是民间故事呢?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如《牛郎织女》就是民间故事。

  二、自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民间故事,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批注、勾画、思考,用简洁的语言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时间三分钟。

  抽学生说主要内容。这篇文章是写人叙事的,回想一下怎样对写人叙事的文章归纳主要内容。想好的可以举手发言。

  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时,因鹰四次打落自己好不容易才接到的,从岩石边滴下的解渴的泉水,而一怒之下射死了鹰,之后发现鹰为了救自己的命,他悔悟了“永远不要在发怒

  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副板书:狩猎——成吉思汗———水————鹰——真相、教训

  三、借助题单,回忆课文内容。引出下文教学。

  学生独立完成自学内容,抽生交流、读。刚才我们读了课文,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 ),他的手腕上站着他( )的鹰。

  那鹰是被训练用来打猎的,只要( ),它就( )。

  中午的时候,他们走散了,成吉思汗选择了一条近路,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穿行,那只鹰已不在他的( ),它在( ),它认得回家的路。

  一路上,这只鹰一直在他的上空()。

  相机板书:君王、勇士 最喜爱(寻找猎物、认路)

  四、重点学习鹰打翻水的过程,学习情节曲线。

  对,就是这只他最喜爱的鹰,却在他非常口渴的时候一次次打翻了他好不容易接来的水,他一怒之下射死了鹰。快速找到鹰一次次打翻水的部分,是课文的9——17自然段。分组学习,左边的学生勾画成吉思汗的句子,右边的学生勾画鹰的句子,勾画完了同桌交流,像这样交流,成吉思汗怎样做的?鹰怎样做的?体会到了什么?

  现在请大家交流:板书

  第一次:接满了,送到 准备一饮而尽 嗖的一声,

  第二次:捡起 接 举到 俯冲下来

  第三次:接 撞翻了

  第四次:嚷道 接 说 飞扑下来

  齐读描写成吉思汗的词句,看看这四次描写,都写成吉思汗接水,作者做到了有详有略,第一次最详细,第三次最简略;在描写方法上也有侧重,第一次动作描写,第四次增加了语言描写。这样长短句在一起,有一种看似错乱美,不至于单调。再看看鹰的动作,我们都知道就是冲下来打翻杯子,我们来读这四个句子,都是写出来鹰动作快,视点可不一样,“嗖的一声”声音,俯冲下来动态,撞翻了结果,飞扑过来动态。要把文章写生动,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示。

  我们再来研读这个部分,一次次撞翻杯子,最后的下场是被杀,看单元主题,此时谁错了?错在何处?因为鹰一次次让成吉思汗生气,请看第一次没有反应,毕竟他最喜爱的鹰,第二次有点生气了,因为鹰错了,却还在范,一错再错就不能原谅,第三次真的生气

  了,这个错误简直就不能原谅了,第四次鹰不听警告,终于被杀了。

  现在我们把鹰打翻水的情节再现一下,画情节曲线。边讲边画,这就是情节曲线,这条线说的一件事,就是鹰打翻水的事,但是有了几个起伏,这样就让文章也如大海的波浪一样起伏荡漾,让文章也呈现一种动态的美,民间故事是人们口口相传的,要吸引人,就要有起伏。读68页金钥匙

  鹰错了,事情是不是这样的呢?请大家继续朝后看,用书上的话来回答?抽生回答。

  没有,我们知道成吉思汗最后发现了真相,是老鹰在拼死舍命保主,他的错是因为他的忠诚,所以选择了就是死也要去打翻杯子。在草原上鹰总是被当着正义的化身。再看单元主题,读,再读题目,根据我们的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谁?那么他错了吗?为什么会错?最后明白自己错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齐读最后一节。

  看来“天才伟人也会犯错”,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君王和勇士,曾很受毛主席的佩服,毛主席曾在沁园春雪中评价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天子骄子,多高的荣誉啊,请看成吉思汗的资料,见课件

  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蒙古族,在蒙 语中,“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颂扬他和海洋一样伟大。1995年12月31日成吉思汗被美国《》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这个结论是依据“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1000年(1000~1999年)中,何人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的标准而产生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40多年时间里连续发动一系列西征战争,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将东方和西方连为一体。。“千年第一人”当之无愧。成吉思汗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其本人及其子孙的军事征服活动,克服了当时东西方陆路交通的人为障碍,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东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弭平了中国大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数个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

  这样一个君王和勇士,面对一只被自己误杀的鹰,他自责,懊悔,他还从这个错误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读。

  是啊,此时在我们眼前仿佛还看到这只鹰站在————的手腕上,仿佛还看到在打猎的时候,成吉思汗一声令下,它就————,仿佛还看到就在刚才,成吉思汗在峡谷中穿行的时候,那只鹰一直————,而现在,这只鹰就躺在岩石下,血流满地,,成吉思汗

  看着这只鹰,他愣住了,——————,他看着这只鹰说________,此时,他懊悔不已,(非常后悔,悔不当初 悔恨交加。。。)但是成吉思汗面对错误,他要用行动来改正错误,沿着石壁走下去,小心翼翼得拾起死鹰,放进自己的猎袋。他说____.

  就这样,他拖着沉重的步子,怀着悔恨、悲痛的心情回到了家,他回到家,轻轻的从猎袋里拿出那只鹰,_________.(用几个动词写出后来发生的事)

  五、积累名言、总结课文。

  学完了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要学会“吃一堑,长一智”让这些“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我们的事就好办得好一些。”也让我们记住这个深刻的教训“在发怒的时候,永远不要处理任何事情。”

  六、板书设计

  成吉思汗 和 鹰

  君王、勇士 最喜爱(寻找猎物、认路)

  第一次:接 ,送 嗖的一声,

  第二次:捡起 接 举到 俯冲下来

  第三次:接 撞翻了

  第四次:嚷道 接 自言自语 飞扑下来

  评课:

  1.语言文字训练十分充分,从“用动词来表达一个意思”“填题单对课文的回顾和总结”“体会文章的写法”等几处设计都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2.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将学习的重点进行分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寻找重点词句,然后再交流对比,既节省了时间又体现了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是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对金钥匙的处理比较科学。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然后通过实践对方法进行总结,从而出示金钥匙。不是将金钥匙当成一种知识在传授,而是当成一种技能在训练。

  

  • 相关推荐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11-10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2篇)10-26

《地势和地形》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09-14

《因数和倍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03-02

酸的和甜的教学板书设计(精选11篇)09-28

《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04-13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05-09

关于《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通用9篇)11-15

《军神》教学设计03-30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8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