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尺教学设计
篇一:《各种各样的尺》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的各种不同的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了解简单的测量,学会看尺的刻度。
活动重点:了解的各种不同的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活动难点:学会看尺的刻度。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1、收集软硬、长短、形状、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若干;2、每组幼儿一个篮子,内放不同的尺;3、每组幼儿长积木、水彩笔、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展示欣赏,引发兴趣
1、小朋友们,我是尺,你认识我吗?我还有很多朋友,也想和你做小伙伴,你想有更多的朋友。
2、请幼儿从篮子里那出尺来看一看,摸一摸。
问题:你看到的尺是怎样的?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分组探究,认识尺的不相同特点和相同点
1、教师节介绍尺的刻度。
问题:尺上为什么都有竖线?
教师向幼儿介绍:有了刻度人们才能知道测量的结果。
2、教师请幼儿观察各种尺,说一说尺的不同。
3、教师总结:尺有的硬、有的软、有的长、有的短。尺的形状有长方形、三角形和半圆形。制造尺的材料不同,有塑料做的、木头做的、金属做的,等等。
三、播放课件:了解更多尺的用途
1、教师提问并介绍尺的用途。
问题:人们制造了这么多的尺,有什么用呢?
2、教师介绍不同的尺有不同的应用范围。
问题:人们是不是用同一种尺来工作?
3、讨论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尺。
问题: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尺?人们用它来干什么?
四、动手操作:测量物体
1、教师讲解师范用尺的使用方法,并帮助幼儿了解观察尺的刻度的方法。
2、教师给每小组分发测量材料,请幼儿测量。
问题:请你选择一样物品,用尺量一量它有多长。
3、幼儿操作。
4、展开讨论。
问题:你量了什么?是怎么量的?
5、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了他们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了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尺,以后我们继续观察,看看还有什么尺,人们用它干什么?
篇二:认识比例尺 教学设计
南岔区二中:刘霖
教学内容:课本第48-49页内容,及相应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难点 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归纳概念。
师:1:100000000中的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
那么,100000000呢?(实际距离)
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比)
我们赋予这个比一个新的名称------比例尺。(板书课题)
那么,比例尺怎么求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比的形式。(板书)
理解1:100000000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同桌互说。出示习题。
师:比例尺是一个大家族,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左面的这个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由于他们是数字组成的,我们称他们为数值比例尺。右面的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千米。也可以用它(大屏)表示。他们是由线段组成的,我们称为线段比例尺。在画线段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要是1厘米。在最后面的数字末尾加一个单位名称。
师: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师问:你知道2:1是什么意思吗?(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 你发现了什么?前项大于后项。
这个图形比实际的要大。(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就表示放大。)
师:请看大屏,仔细观察这2个比例尺,你发现了什么??(总有一个数字是1) (小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二、 讲解例题。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结合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式
3、强调:比例尺在计算的时候要统一单位。比例尺没有单位名称。
三、习题练习。
1、做一做
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填空
(1)( )和( )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 )的比。
(3)比例尺分()比例尺和( )比例尺两种。
(4)比例尺 表示图上1cm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 )km,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是( )。
3、判断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2)一幅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4)地图上量得5cm的距离表示实际400m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 )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厘米。( )
(6)比例尺就是一把尺子。( )
4、请你根据地图中的数值比例尺标出线段比例尺。
5、团结路的实际距离是1800m。
(1)量一量团结路上在图上的距离,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2)将这幅图的比例尺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6、七星瓢虫的实际长度是5mm。量出下图七星瓢虫的长度,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7、附加题 用1:1000 000,1:6000 000,1:250 000,1:100这四种比例尺画同一种物体,哪一种比例尺绘制的图比较大?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三:认识比例尺 教学设计
南岔区二中:刘霖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一、在实际情境的感悟中,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常识中的中国地图、小区的平面图、各种图纸等。学生虽对这个名称不熟悉,但事实上对它已有了初步的生活积累,只不过未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基于此,找准知识的起点,在实际情景中设置冲突。在引入阶段,我向学生提出问题:我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当学生回答出来后,接着用课件出示了中国地图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祖国那么辽阔的面积用一张幻灯片就画了下来,再让学生说一说这张地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不但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更让学生在辽阔的祖国与小小的地图的强烈对比中感受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矛盾,自然而然地提出:“为什么这么大的祖国能画在这么小的地图上呢?”从而为教学的探究活动拉开序幕。从上可知,学生有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只要挖掘知识的生活原型和适当创设探究内容的情景,就能激起他们探寻真知的强烈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力
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我考虑到比例尺的概念和怎样求比例尺这一部分知识较简单,况且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教材48页的内容,教师在重点处加以点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知道了怎样求比例尺,认识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通过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比教师直接讲授效果好。 本节课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会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一节课是否上得好,并不是因为这位老师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真正掌握了才是真的好。
- 相关推荐
【各种各样的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各种各样的尺数学导学案07-03
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设计06-16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07-19
《各种各样的岩石》的教学设计07-20
美术《飞流直下三千尺》教学设计06-18
《比例尺》教学反思08-15
中班社会各种各样的工作服的教学设计06-29
比例尺课程教学反思05-26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总结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