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

2024-09-25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

  篇一:《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了解铁制品生锈的条件,知道生活中怎样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防止铁制品生锈。通过介绍我国资源存在的情况,让学生认识到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必要性,同时树立起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课题的知识内容学生比较熟悉,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感知熟悉学习的对象,让学生用科学家的身份来研究铁为什么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如何防止铁生锈等,从而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体的作用,自从实验、自体探究,无疑使学生自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

  篇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

  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这一课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本课题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教学时我注意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一引导学生从一些熟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设计学生的活动,通过对采集资料的处理和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观察与分析,获得新的感悟;三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本课题由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表格引入,简单介绍了地球上及为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人类对地球上金属矿物资源的利用主要是用来冶炼金属,而其中冶炼量最大的是铁。因此,教材很自然地转入对铁的冶炼的讨论。铁的冶炼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教材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冶炼铁的历史,主要介绍了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化学反应原理,并结合炼铁的实际情况,以例题的形式介绍了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这样,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到教学目标的。首先指导阅读。阅读课本,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使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 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讨论分析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讨论:①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②尾气处理办法;③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④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⑤得出哪些结论等。其次讨论交流,形成共识。例题自学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尽量抓住有效信息,小组讨论读题后的感想,尽量将多的读少,抽出有用的、具体的条件。然后指导方法,合作学习。 例题剖析多媒体展示例题的断句、数据的含义,已知和未知量的关系;计算的过程分解;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不纯物质如何转化为纯物质等。领悟开窍。最后自主评价。学生小组之间、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谈谈收获和看法,教师总评。及时评价,激励信心。 升华训练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的计算的应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篇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掌握废金属的回收和利用,认识到金属生锈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树立爱国热情,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自觉养成环保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在学生掌握金属冶炼的基础上,对金属如何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作进一步的说明,学生对该题材的内容相对比较熟悉而且容易产生兴趣,例如教室的铁门、风扇的外壳、走廊的护栏、学生的桌椅脚、自行车、公车车身涂漆等,都涉及到金属的利用和保护,利用这些很容易把学生从上一节过渡到这一节。

  学生已经知道铁生锈是跟氧气有关,对生活中的防锈做法也明白一些,但实际上又并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这正好给了该课题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一周前布置实验的响应度和热度来看,正好符合这一设想。

  化学最吸引学生之处就是实验,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本节课先让学生预习,并根据课本要求和提示,分组提前一周(铁钉的生锈过程观察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各自进行实验探究(没有试管的就用塑料或其它玻璃容器代替,没有稀硫酸的就用食醋代替,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都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让学生通过动手真正体验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改变生活。在这个思路上通过课件资源,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信息,再通过阅读——探究——比较——归纳——应用,逐步展开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金属,并通过课件补充一些保护金属资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适当地运用网络搜索工具,对教学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切忌原版照搬,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不断深化和提高。

  利用好实验是调动学生,发挥其潜能的有效手段。这次放手让学生做实验,有许多好的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没有试管没有硫酸,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同样达到了实验目的。这个反映了教师往往要舍得放手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学生想到的问题往往比课题要宽得多,布置课外探究能使有兴趣的学生继续充电,延伸他的学习势头。

  篇四:说课、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时三,也是最后一个课时。这节内容是前面2节课的结尾,即是对前面2个课时的总结衍生也是理论基础的升华。完成了由理论知识向实际运用的过度转换。学习这一节课,有助于关注生活中化学的反应,联系实际。并且这个内容取自生活中的铁的冶炼和铁的生锈,比较贴近生活,在内容上学生很熟悉却又容易忽视的问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是却又容易引起学生的轻视。通过实验,学生能了解到为什么铁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形式,为什么铁矿石能还原为铁,怎样保护铁不生锈。这样以来,学生就可以了解铁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他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且是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习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和原理;( 2)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课前进行素材收集、实验设计、交流讨论等探究活动以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学会课后查阅资料、上网搜索、实践调查等获取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并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在小组探究实验及交流讨论中的合作学习态度;

  (2)通过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的阅读、调查实践等探究过程的体会,逐步树立合理利用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

  3、教学安排

  根据书本上课内容的排布,我将本课划分为2课时来进行,第一课时是矿石、铁的冶炼、和后面铁生锈原因的活动探究。

  第二课时是铁的冶炼中杂质的计算和铁的冶炼这一部分。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个学期对“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等的探究活动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小组内同学合作也较为默契,也希望老师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创造性愿望,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为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探究习惯的养成,本课题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和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策略第一次对物质进行较系统的探究,掌握金属腐蚀的条件、影响生锈的外界因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铁的冶炼的过程分析

  难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四、学法教法分析

  本课题以引导学生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分析,金属生锈问题的发现和探究为重点,并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指导学生用“发现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通过课题研究,主动建构新知识,并学会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作正确的记录、分析、比较,在分组实验中学会分工、合作和交流,学会运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社会实践调查等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课题教学主要采用问题发现、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实践应用的方式展开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营造一种学生思维激发、主动探究、勇于交流、善于表达的和谐教学氛围,在一步一步的情感升华中突破难点,最后在和谐而又充满爱的下课铃声中完成本课题的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音乐、图片、动画、影片片段、铁钉生锈实验

  2、学生准备:收集生锈的铁制品、分小组探究铁钉生锈条件并做好记录 教学程序

  1、直接引题

  通过对教材第一段话的解释说明金属的存在,并且顺理成章的引出下一个矿石的内容,并简要的讲解铁矿石的种类,含铁量。

  2、渐入主题

  讲解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主要内容,包括原料,反应原理,仪器工作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先通气?以什么判断反应结束?怎么解决尾气问题?都是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并简要的总结分析工业上的炼铁方法。比较两者的不同点。说明工业上炼铁的过程步骤,分析反应原理。

  3、实验探究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上课时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一周前所做的课外实验——铁的生锈条件,以及记录的现象和初步结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该过程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应鼓励中等学习程度的学生参与,大胆表达,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1)为什么A中的铁钉生锈了而B中生锈了?

  2)为什么C中的铁钉生锈了而B中生锈了?

  4、小组汇报、交流讨论

  各小组汇报他们对钢铁锈蚀的条件做出的猜想,以及设计的实验方案,小组间互相评价,补充完善。 最后展示一周前所做的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结果(铁钉分别与 干燥的空气、空气和水、水作用),学生对比自己的实验,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铁的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

  5、适时反思,思维提升

  在学生还停留在刚才成功的喜悦之时,适时地提出问题

  ①、 铁生锈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②、 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能起到保护里层的作用。那铁锈能否也能起到保

  护里层的铁?为什么?

  ③、 你知道了铁制品腐蚀的条件,那你对铁制品的防护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

  见?

  讨论总结:金属的防锈措施

  ①“洁身自好”——保持铁制品的清洁干燥。

  ②“穿防护衣”——覆盖一层耐腐蚀的物质(刷漆、涂油、搪瓷、电镀、烤蓝等) ③“增强体质”——改变内部结构(合金) 7、问题解决,学以致用 。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努力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自觉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并在合作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良好、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课题3 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二课时)

  一、金属的存在

  P14

  二、铁矿石

  磁铁矿(Fe3O4)含铁72.4%、

  赤铁矿(Fe2O3)70%、

  菱铁矿(FeCO3)48.3%,

  黄铜矿(CuFeS2)30.4%

  三、炼铁

  1.现象:试管里面:红黑

  石灰水:变浑浊

  酒精灯:蓝色火焰

  反应方程式:Fe2O3+3CO=2Fe+3CO2

  2CO+O2=2CO2

  2.步骤:

  七、课堂反思

  1、心得:

  本堂课教学中通过对金属的生锈和防护的探究,通过对探究过程的指导,小组的协作,能较好地让学生的亲身的体会中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创设可能。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实验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性的学习方式。

  本课题“来自生活、贴近生活、为了生活”课程的组织把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中有机地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扩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学好化学的信心。

  2、反思:

  该课题实验探究的时间跨度较大,对于化学学科来讲,引授课时间少,班级学生多,在学法的指导、兴趣的维系尚有待提高。 在铁的生锈影响的探究方面,因学生实验条件和理解的限制,未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篇五: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

  1、本节课设计合理,思路顺畅,习题的选择恰当。能较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的能力,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和收集样品的信息,能较好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采用动画演示,既明白清晰,又节约时间,同时可避免仪器、材料短缺而不能做实验,环节紧凑。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是一类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在此引入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定量理解和分析。

  二、教学建议

  本课题的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感知熟悉学习的对象,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出课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身份来研究金属矿物的种类、铁为什么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如何防止铁生锈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自主实验、自主探究、自主评价,无疑使自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从而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 相关推荐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06-19

金属的教学反思03-19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精选5篇)10-08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03-19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03-20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03-19

《动能和势能》的教学反思04-02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03-19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3-19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