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导学案

2022-06-25

《伤仲永》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学习重难点

  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知识链接

  1.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

  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2.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预习达标

  1.读准下列字音音

  隶( ) 扳( ) 谒( ) 邑( ) 矣( ) 泯......

  ( )

  称( ) 卒( ) 焉( ) 耶( ) ....

  2.掌握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 奇: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父利其然也 ....

  利:

  3.识记重点词语

  ①世隶耕 隶: ②未尝识书具 尝: ..

  ③并自为其名 为: ④指物作诗立就 就: ..

  ⑤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 ⑥或以钱币求之 或: ...

  ⑦环谒于邑人 环谒: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

  ⑨泯然众人矣 泯然: ⑩受之于天 受: ...

  ⑾贤于材人远矣 贤 : 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得: ..

  4.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①忽啼求之: ② 借旁近与之: ③ 余闻之也久: ④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⑤ 卒之为众人:

  于:① 环谒于邑人: ② 于舅家见之:

  ③ 贤于材人远矣: ④ 受于人者不至:

  其:①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稍稍宾客其父: ⑤父利其

  然也:

  合作探究

  1.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略知文章大意。朗读时

  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⑤余闻之也久

  2、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4、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5、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作法又是怎样的?

  课堂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指物作诗立就( )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宾客其父( ) ...

  2.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相关推荐

【《伤仲永》导学案】相关文章:

《孔乙己》导学案(精选6篇)12-14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06-20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精选12篇)07-28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09-23

《秋天的雨》导学案范文(通用11篇)09-22

静夜思导学案参考(通用12篇)03-14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07-27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导学案(通用10篇)07-19

关于导生工作的总结(通用13篇)08-02

语文《挑山工》教学学案设计(精选9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