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

2022-06-05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7—2008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看) 汝识之乎?(记得) 大类女郎也(像)

B.此言得之(适宜,得当) 按诛五人(查究)

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占有,拥有)

C.或凭几学书(代词,有的人)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美) 始速祸焉(招致)

D.抑本其成败之迹(本着)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系燕父子以组(绳索)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三年,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B.据中央气象台今天发布的天气预报消息:受来自中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的影响,未来三天,中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将有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C.伊朗外交部长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如果在2月2日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伊朗将于同月4日停止核查人员对其核设施进行突击检查。

D.《沙场点兵》中,猛虎旅旅长康凯、野狼团团长庞承功,年轻有为,学识渊博,富有献身国防,敢于除陈革弊。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农村问题的深入研究,使得他能够见仁见智,写出有价值的学术作品。

B.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再挨家询价,最后往死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C.肩负着严肃使命的文学,自然不再注重“传奇”,不再注重趣味和愉悦,读起来也得正襟危坐,跟读经典差不多,不能那么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

D.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4.下列八句中加点字的“之”“其”全都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⑤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⑦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⑧会其怒,不敢献。

A.③④⑥⑦ B.②③⑥⑧ C.③⑤⑦⑧ D.①④⑤⑧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④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⑤自以为得其实。

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6.选出句式相同的一组 (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系燕父子以组。

C.古之人不余欺也 甚矣,汝之不惠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砧课诵图序

清·王拯

《媭砧课诵图》者,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拯之官京师,姊刘在家,奉其老姑,不能来就弟养。今姑殁矣,姊复寄食宁氏。姊于广州,阻于远行。拯自始官日,蓄志南归,以迄于今,颠顿荒忽,琐屑自牵,以不得遂其志。

念自七岁时,先妣殁,遂来依姊氏。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塾于他童。或夜读卷,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十五六时,犹能执一卷就姊氏读,日惴惴于悲思忧戚,不敢稍自放逸。自二十后出门,行身居业,日即荒怠。念姊氏教不可忘,故为图以自警,冀使其身依然日读姊氏之侧,庶免其堕弃之日深,而终于无所成也。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为之图者,陈君名铄,为余丁酉同岁生也。

注:①媭:指姐姐②椽:引申为“同”。③篝(gōu):用灯罩罩着。④劬(qú)劳:过度劳累。

7.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 不材:作者自谦之词。

B.蓄志南归,以迄于今 迄:直到。

C.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 适:古时指女子出嫁。

D.比夜,则姊恒执女红 比:等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拯之官京师,姊刘在家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日也,乃遣入塾 良乃入,具告沛公

C.故为图以自警 剑赀财以送其行

D.姊于广州,阻于远行。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姐姐督促作者学业的一组是 ( )

①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

②此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

③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

④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⑤稍逐于嬉,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瘁死之状

⑥念十五六时,犹能执一卷就姊氏读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4,6

A.作者年幼丧母,童年生活和学业主要由姐姐教导与督促,因此,姐弟间就有了一种特别亲密的感情。

B.作者在京城做官后不久,姐姐不幸亡故,作者为没能接姐姐到自己边赡养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愧疚。

C.《媭砧课诵图》是作者请自己的同科生陈铄制作,作画为的是让姐姐时刻伴在自己身边,鞭策自己不荒废学业。

D.这篇文章语言朴素精炼,叙事言浅情浓,写作主旨明确,不仅可以警示自己,也可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感染和教益。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材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羡(羡:剩余,有余)余,不之罪。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初,丁谓举进士,客许田,则厚遇之,谓贵显,故则骤进用。至是,丁谓罢政事,出则为京西转运使,迁礼部郎中。……徙广西路转运使。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又按宜州大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复为太常少卿、知池州。未行,复谏议大夫,徙河北都转运使。初,则在河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至是,张宗诲(当时朝中大臣)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子几败我事 微:地位低微

B.累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累迁:逐步升迁

C.籍为羡余,不之罪 籍:登记

D.又按宜州大辟十九人 大辟:死罪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胡则“尚风义”的一组是 ( )

①已而果为则所料。 ②籍为羡余,不之罪。

③谓贵显,故则骤进用。 ④则命贷钱三百万。

⑤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⑥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1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胡则果敢有材气,李继隆讨伐叛贼时,发文到转运司催问粮草,胡则看出他其实是想拿粮草缺乏为借口以撤兵,所以主张姑且拿粮草有余回复他。

B.胡则任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时,效仿西汉名将马援,对于那些私自藏匿铜钱的官吏宽大为怀,并没有加以追查。

C.胡则担任广西路转运使时,对落难求助的外国商人,不顾手下官吏的反对,借给了他们三百万钱,表现出了急人之困的品格。

D.胡则为官有才干,屡受重用,但“喜交结,尚风义”,曾因丁谓、王沿的案件受到牵连,以致于一再遭贬。不过,最终还是官至兵部侍郎。

第Ⅱ卷(117分)

2,4,6

四、(25分)

1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3分)

答: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5分)

答: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7分)

(1)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 。

(2)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 。

(3)诵明月之诗, 。

(4)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黄河一掬 (台湾)余光中

①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②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

③我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④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⑤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

⑥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⑦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龚自珍《己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他的情人灵箫怕龚自珍耽于儿女情长,甚至用黄河来激励须眉: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

⑧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珊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⑨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17.这篇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纵贯全文,作者的观察点有哪些?请按先后顺序列出。(4分)

18.本文语言细腻生动,富于表现力,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6分)

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

19.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的理解。(6分)

20.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诗句,或自己的,或别人的。说说作者引用民歌的目的是什么。(6分)

六、(10分)

21.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造句。(5分)

例句: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朵朵浪花;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翻滚的无边云海……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答:

22.下面的材料从五个方面对“猴面鱼”进行了介绍,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它的五个特征。(每句话不超过8个字)(5分)

猴面鱼,因头部象猴子而得名。不仅脸型酷似猴子,而且也长着像猴子一样的厚厚的嘴唇。他有一双机灵的眼睛,在海地活动时,一旦发现“敌情”,会立即钻进岩洞里躲藏,动作敏捷,极像猴子。它离开水也能呼吸,大个的甚至可以离水35小时。猴面鱼居住在寒冷北方有大量石缝的岩石区,是一种冷水性鲫科鱼,在低于15度的水温中才能生存。猴面鱼的生长速度比大部分鱼类要慢,所以寿命也比较长,一般为18岁。

答:1、 2、 3、 4、 5、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字数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2分)

1.B

2.B(A“产量”“发展”主谓搭配不当C.关联词“如果”位置错位 D.“富有”缺少宾语)

3.C

2,4,6

4.C

5.D

6.A(A定语后置;B宾前/状后;C宾前/主谓倒装;D状后/判断)

二、(12分,每小题3分)

7.C 8.D 9.B 10.B

[参考译文]

《媭砧课诵图》,是我王拯到京城做官的时候请人画的。我到京城做官,嫁到刘家的姐姐在家,奉养他的老婆婆,不能来我这里接受我的赡养。现在她的婆婆过世了,姐姐又到广州借居在嫁到宁家的姐姐家,和我离得很远。我从当官那天起,就立志要回到南方,到了今天,颠沛困顿、神思不定,自己被一些零散细微的事所牵累,所以没有实现我的打算。

回想起我从七岁时,母亲去世了,于是来投靠姐姐。姐姐恰逢刚刚死了丈夫,丈夫去世后她生下的孩子也夭折了,孤独的一个人生活。屋后有个小花园,有几丈平方,漂亮的树木覆盖着它。树阴低下有两间屋子,姐姐带着我住在这里。我十岁以后,到私塾跟着老师学习,早晨出来傍晚回家。到了晚上,我姐姐常常手持女红,点一盏灯,让我在她的身旁读书。夏天很热,就停止了晚上上课。天刚一黎明,我就起床,搬一个小凳子,坐在花园树下读书。树根下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一个姐姐用来作为捣衣服的石砧,一个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太阳出来,姐姐就催我去私塾。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上到私塾读书,都比别的小孩熟练。有时晚上读累了,稍微贪图玩耍,姐姐一定会哭泣,告诉我母亲劳累憔悴而死的情形;并且说:“你现在不勤奋读书,母亲在地下就会伤心!”我悲伤害怕,哭着告诉姐姐说:“以后千万不再说这个了。”

唉!我很不争气,都三十岁了。想起十五六岁时,依然能够做到拿着一本书在姐姐身旁来读,每天生活在沉思忧虑之中,不敢有稍微的放松和安逸。从二十岁离开家,在社会上处身历事,慢慢的把学业荒废了。想到姐姐的教诲不能忘记,所以画这幅画来警示自己,希望使我就像依然在姐姐身旁读书一样,但愿能挽救我的逐渐堕落荒废,不至于到头来一事无成。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秋天九月。画这幅图得人,名叫陈铄,是我丁酉年(1837年)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三、(9分,每小题3分)

11.(A)[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12.(C)[①表现其料事如神,③表现丁谓知恩图报,⑤表现胡则正直敢言]

13.(B)[“并没有加以追查”有误,应该为“追查却不定罪” ]

14.①宋太宗顺便拿安边之策询问他,他的回答很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太宗看着左右的侍从说:“州县中怎么会缺乏人才呢?”( “对”“称旨”“顾”各1分,译出反问语气1分,通顺1分)

②张宗诲检举揭发了这些事情,朝廷查究属实,就把胡则调出京城任陈州知府。(“擿发”、“ 按”、“知”、“ 出”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办事果断坚决有才干。凭进士踏入仕途,先是补任为许田县的县尉。当时朝廷正对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胡则一部运送粮草,给他一个月筹办。胡则说道:“给一百天准备,尚且恐怕不够,怎么就给一个月呢?” 索湘害怕没有什么可用来供给,就派胡则入朝上奏。宋太宗顺便拿安边之策询问他,他的回答很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太宗看着左右的侍从说:“州县中怎么会缺乏人才呢?”于是命侍从把胡则的名字记录在中书省。后来李继隆讨伐叛贼,很长时间未能取胜,索湘就对胡则说:“如果没有你,差点坏了我的事。”一日,李继隆发文到转运司说:“军队将要向前深入,粮草还有后续的吗?”胡则告诉索湘曰:“他的军队长时间在外想要回来,只不过想拿粮草缺乏为借口罢了,我们姑且拿粮草有余回复他。”不久果然被胡则料中。后来胡则被授任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查获了当时官吏私自藏起来的数万斤铜,官吏们害怕得要死,胡则说:“伏波将军马援可怜重罪囚犯而放了他们,我难道能看重财物而轻视好几个人的性命吗?”最后登记为铜场的盈余,没有给他们定罪。后来胡则又改任为江、淮制置发运使,逐步至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胡则没有廉洁的名声,他喜欢交结朋友,崇尚侠义。 当初,丁谓考取进士后,曾经客居许田县,胡则十分优待他,(后来)丁谓显贵为宰相,所以胡则一下子受到了提拔重用。到如今,丁谓被罢去参知政事(即宰相)一职,朝廷就将胡则调出京城担任京西转运使,后又升至礼部郎中。……调任广西路转运使。有一艘外国商船遭遇台风飘泊到了海南,并且说缺粮,不能离去。胡就则下令借给他们三百万钱,手下官吏禀告说外国人生性狡诈,又说海上风波不可预料。胡则曰:“他们因为以急难投奔我们,怎可拒绝而不给他们呢?”后来这些外国人如期偿还了借贷。任职期间,胡则又审查了宜州犯了死罪的十九个人,替他们明辨而让其中的九个人活了下来。

乾兴初年,由于牵连到丁谓党一案,胡则被降职担任信州知府,后调任福州……又升任太常少卿、任池州知府。没有前往,又升任谏议大夫,调任河北都转运使。当初,胡则在河北任职时,殿中侍御史王沿曾经到胡则处借官船贩盐,又以他儿子为名义请求买酒场。到如今,张宗诲检举揭发了这些事情,朝廷查究属实,就把他调去任陈州知府。一个月后,授任为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大臣刘随上疏说道:“胡则奸邪贪滥名闻天下,最近命他任池州知府,不肯前去,如今因为罪名除去而突然间给予他一个好职位,那么拿什么来讽劝那些在职的官员?”后调任到杭州,再升任至兵部侍郎直到退休而死。

四、

15.答: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3分。答案中含三个要点,错一个点,扣1分)
②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2分。每一点各1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决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3分)

16.略

五、(22分)

17.大坝——河岸——田埂——黄河 (各1分)

18.运用白描(刷)和拟人(欺负)手法,(2分)准确地描绘出黄河风沙迎面刮来的情景,(2分)含蓄地表现出黄河文化粗狂雄浑的特点,寄托着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礼赞和挚爱之情(2分)

19.本句是说,每当夜深人静,作者总会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黄河身边,聆听黄河滔滔的水声(2分)。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作者珍藏的,是炎黄子孙对祖国故土的一颗赤子之心。(2分)作者以融成了黄河一分子,感情执著质朴深厚。言犹尽意无穷。(2分)

20.引用《民歌》,一方面表达自己对黄河、对故土的深切牵挂和日思夜想,表达自己回到黄河怀抱的激动情怀。(3分)另一方面也说明对黄河的深厚情感,不是作者个人的情感,而是一个民族的固有的情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与生俱来的共同情感。(3分)

六、(10分)

21.(5分)例1:愿读小说,喜欢那情节跌宕的精彩;愿读散文,喜欢那感悟人生的真挚;愿读诗歌,喜欢那体察心灵的敏感……读书之乐,在体味,在感悟,更在那阅读中的种种共鸣。

例2:愿踢足球,喜欢那绿茵场上奔跑的舒展;愿打篮球,喜欢那蓝板前腾飞的畅快;愿打乒乓,喜欢那桌前灵动的身姿……运动之乐,在参与,在体验,更在那过程中的各种磨砺。(前面三句共3分,写对一句给1分,最后一句总说2分)

22.1、头部象猴2、动作敏捷3、离开水能呼吸4、生活在低水温中5、寿命较长(各1分)

七、

根据2007年高考阅卷评分标准评分

[题意分析]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 相关推荐

【河北省正定中学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相关文章:

高坪区秋季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01-03

江苏省淮海中学2023届高三周练语文试卷06-02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三)试卷11-18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2-08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卷测试题试卷12-02

第二学期小学语文一年级期末复习题试题试卷12-14

新版小学生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试卷11-19

2022学年度冀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精选8篇)11-23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阶段质量检测试卷试题11-18

学年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三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