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同课异构的感想

2024-06-08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典型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鸡兔同笼》同课异构的感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鸡兔同笼》同课异构的感想

  这次学校组织了一次团队研讨课,这次团队研讨课既是体现了同课异构的想法,也体现了一个教研团队集体磨课的力量。《鸡兔同笼》这一内容原来是奥数教材中的内容,在人教版的教材中被安排在了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内容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可借鉴素材比较少。

  纵观高段三位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本人深受启发,值得学习。

  1、课堂教学都注重了化繁为简,由浅入深。

  我们都知道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是比较大的,也较难理解,不利于学生初步研究。其实课标指出: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在思维层次上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逐级递进、螺旋上升,向学生逐步渗透。所以三位老师的设计都从简单的鸡免同笼研究,再到原型题,变了形式的日本龟鹤问题,最后到生活中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整个过程既注重了学习的起点,也符合学习的规律。

  2、三节课充分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位教师在课堂上都适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呈现出猜测、列表、假设、代数等多种解题方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将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观察和对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这个体验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解题方法上有不同的想法。特别是这次是六年级的课安排到五年级上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五年级学生只学习了一步方程,无法解决二步方程的情况下。三位老师还是根据当时课堂上学生的实际起点,适时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3、都注重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在三节课中都出现恰当的情境创设以体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特别是在当前搞震救灾的大背景下,陈老师的直升机运输伤员的问题、干老师的捐款问题、范老师的帐篷问题都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生活素材。这种回归生活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4、都注重数学文化渗透

  《鸡兔同笼》问题本身就是把古书《孙子算经》的原题搬到课堂中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数学文化的学习。三节课中教师都引导学生去理解古人的特殊解法和鸡兔同笼如何演化成日本的龟鹤问题,这都是一种数学文化在现代课堂当中的一种深刻地体现!无论是课的导入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到后期的练习,都注重了这种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师对数学文化的一种关注。

  《鸡兔同笼》同课异构的感想

  参与《鸡兔同笼》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让我深感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思路,也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我被不同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所吸引。有的教师选择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有的教师则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对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印象深刻。无论是通过列表法、假设法还是代数法,教师都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问题和挑战,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我还被教师们在课堂上传承和弘扬数学文化的精神所感动。他们通过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历史背景和数学文化价值,让学生了解到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数学问题,更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最后,我认为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潜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

  总之,《鸡兔同笼》同课异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吸收和借鉴这些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相关推荐

【《鸡兔同笼》同课异构的感想】相关文章:

同课异构的总结07-25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课程总结06-23

语文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报告06-19

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教学计划09-06

鸡兔同笼的问题总结06-20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07-08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06-26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反思06-17

《一次函数的性质》同课异构听后感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