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优秀教案

2022-06-17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

  一、谈话交流

  1、还记得我们五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吗?《杨氏之子》学的时候困难吗?看来只要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就能学得轻松。那应该怎么去学习文言文呢?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图片,师介绍人物,板书:

  伯牙子期

  (一个衣着华丽、羽扇纶巾。这是当时晋国达官贵人的打扮。他就是当时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 。一个青布包头、两截布衣。这是当时楚国平民百姓的装扮,他就是楚国的樵夫──钟子期 。)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伯牙和子期之间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

  板书:

  25、伯牙绝弦

  指名读课题。正音。

  理解“绝”的意思(断绝),那“绝弦”是什么意思?

  (伯牙终身不再弹琴,彻底放弃弹琴。)

  (两个人再也不来往了,称为绝交;作家再也不写东西了,称为封笔;电影演员在也不演电影了,称为息影;我们可以用同义词来理解词语,这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2、质疑:

  为什么要绝弦?

  3、自由读课文,考虑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问生感受。教师范读。带同学一句一句读。

  指名读。

  (其他人注意听,这篇文言文中有两个语气词,看他读准字音了没?)

  “兮哉”是语气词,用现代话来说就是──

  (指名说。)

  语气词要延长停顿一下,这样才有一咏三叹的感觉。

  同学读、女生读、男生读、指名再读。

  (最后一句能否处置好停顿?)

  5、最后一句特长,那该怎么停顿?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读、生读、齐读。

  我们读书时应该音停意不时,这样读起来味道就更足了。

  6、有时,单独的一个字也有含义。我们可以通过注释去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课文给的注释,还有一些词该怎么理解?请大家读第一句,看看还有哪个词不懂?“善”读读第二句,有不明白的吗?都明白了,那就带着你的理解来断句朗读。

  7、你能把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

  知音是什么意思?

  (互相了解,心意相通的人叫知音。)

  伯牙和子期究竟是什么人呢?

  (出示表格。)

  讲解。

  那么是什么让这两个身份地位相差如此大的人走到了一起,并成为知音?琴真是千里知音一琴牵。伯牙会──,子期会──

  课文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指导朗读

  8、课文从哪些句子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的?

  9、能不能用自身的话来说一说:

  《列子汤问》有记载:伯牙会焚上一炉香,席地而坐摇琴弦。

  你们当一回子期,来听一回伯牙的琴声。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朗读。跟着伯牙的琴声来到高高的泰山上,你看到了什么?你会怎样赞叹?伯牙的思绪又飞到了江边,你又看到了什么?所以你是这样赞叹的!

  10、刚才听到的曲子就是《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传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课件资料。)

  三、理解巩固

  1、伯牙的琴声中,除了她娴熟的技巧之外,还有什么?

  (情操、心胸、心声、感受。)

  当伯牙弹琴时,有人理解他广阔的心胸吗?

  当伯牙将自身的心声融于乐曲中时,有人明白他的心声吗?

  当伯牙把自身的情操和感受都化为美妙的音乐时,可有人明白?

  (没有人明白。只有谁明白?──子期)

  2、伯牙是当年晋国的大乐曲家,他的思绪很多很多。他把全部的情感都通过它的琴声来昭告世人。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去表示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杨柳、春雨、云雾、炊烟……)

  当伯牙所念(春花)时,子期必得──(春花)当伯牙所念(夏雨)时,子期必得──(夏雨)当伯牙所念(秋霜)时,子期必得──(秋霜)当伯牙所念(冬雪)时,子期必得──(冬雪)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引导同学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不论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朗诵。男生读写伯牙的句子,女生读写子期的句子。

  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当伯牙听见他人那些不着边沿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身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4、短暂的相遇让两人成为知音。之后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两人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见。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见面的日子,却传来子期已经去世的消息。读课文的句子。

  此时,他说这些,做这些时心情是怎样的?

  (悲哀欲绝。)

  再朗读。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接受。

  真是: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读

  世间只有子期能听得懂自身的音乐了,然而他已先我而去。想到自身又将孤独苦闷,不有悲从心来。高山流水俞伯牙,瑶琴知音钟子期。──读

  伯牙的满腹思绪还会有谁能知晓?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读

  5、读到着,你知道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身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同学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所以,伯牙悲哀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6、凄美动人的一段情,演化为中华民族知音故事的楷模,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规范,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让我们在《高山流水》的乐曲声中一起去领略他们之间心灵相同的情谊吧!朗读全文。

  7、总结:

  后人经常用“高山流水”来表示乐曲的美妙或知音难觅。虽然我们不需要像伯牙一样摔琴,但却让我们知道了如何了解朋友、珍惜友情。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琴

  伯牙 情 子期

  知己

  • 相关推荐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从“伯牙鼓琴谢知音”引发的感想(通用21篇)11-04

《老山界》优秀教案03-10

数学思考3优秀教案04-06

《我的书包》优秀教案(精选11篇)04-13

课文《通分》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04-10

开天辟地的优秀教案(精选9篇)12-16

数轴优秀教案(通用11篇)08-30

《赶海》优秀教案(通用12篇)10-24

秋水优秀教案(通用9篇)09-23

雨花石的优秀教案(通用6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