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的优秀教案

2022-06-17

认识图形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③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景与激趣

  1.设景。

  师:(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小叮当。

  师:对,机器人小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

  生:想!(学生很好奇地观察礼物)

  师:赶快打开看看,喜欢这些礼物吗?

  生:喜欢!

  2.激趣。

  师:这么多的礼物,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试试看。

  评:用学生喜欢、熟悉的机器人发礼物的情境来开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布置了学习任务,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活动与交流

  1.分一分,按要求分组活动。

  师:谁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把牙膏、鞋盒、烟盒……放在一起。

  生2:我们组把魔方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们组把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

  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大家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要大家分一分。

  (出示课件:动画球,魔方……)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小叮当留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它想请大家帮他一个忙,把这些礼物按形状相同的分一分。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该怎么分。

  生1:把球放在一起,蛋糕和易拉罐放在一起。

  生2:魔方和玩具盒放在一起,牙膏盒单独放一起。

  生3:把降落伞和灯泡放在一起,因为它们的形状很相像。

  师: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觉得应该把筷子笼、降落伞、灯泡三种东西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和前面四堆物体的形状都不同。

  师:说得真好。小叮当也分了一下,看看你们分得和他一样吗?

  评:“分一分”是用实物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辨认物体的形状,同时又把电脑屏幕上的“实物”让学生分一分,使学生初步形成这些物体形状的表象,为建立图形概念打下基础。同时,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最喜欢被表扬,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的语气对其进行褒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请你们把刚分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看你会有什么感觉并把你的感觉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牙膏盒长长方方的。

  生2:有6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相对的面一样大。

  生3:我摸到了尖尖。

  师:有什么感觉?

  生:手摸在上面痒痒的。

  生4:我看到魔方是正正方方的。

  生5:魔方也有6个面,而且6个面一样大,摸起来也是平平的。

  生6:魔方也有尖尖。

  生7:我看到茶叶筒是直直的,摸起来光光的。

  生8:茶叶筒上下两个面看起来圆圆的。

  生9:茶叶筒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生10:茶叶筒的面是平平的。

  生11:球是圆溜溜的。

  生12:球摸起来光光的。

  老师逐一肯定学生的发言。

  评:由大概到细致的辨认,由整体到具体的感知,“摸一模”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图形概念的形成,空间概念的建立,就是在这些分、摸、辨、说的活动中逐步完成。若没有这些活动,孩子们就不可能有那些生动的、形象的、极富情趣的表述。

  3.搭一搭(区别物体的特征)。

  师:把桌子上的学具像搭积木一样搭一搭,看谁搭得最漂亮、最平稳。(学生按要求分组活动)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不能把球放在最下面,因为它容易滚了。

  生2:茶叶筒或易拉罐只能竖着放在下面,如果横着放也容易滚了。

  生3:我发现把牙膏盒或魔方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

  师:说得不错。所以我们做房子的时候用的建筑材料通常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比如:红砖、预制块。

  评:通过搭一搭,让学生进一步实实在在的区分这些物体的特征,感知它们的根本区别,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是分组活动,组内四同学开始意见并不统一,发生争论,最后在事实面前达成一致。由不统一到一致,由一种搭法到多种搭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二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1:我知道牙膏盒、鞋盒……叫长方体,因为它们是长长方方的。

  生2:茶叶筒、易拉罐叫圆柱。

  生3:魔方是正正方方的,叫正方体。

  生4:篮球、足球、垒球、乒乓球都叫球。

  板书四类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形成表象。

  师:通过看、摸、搭我们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样子,那么,它们的图形又是怎样的呢?通过电脑,抽象出四种图形。

  6.游戏:看谁摸得准。

  师:每组3名同学蒙住眼睛,另外两名同学一位提要求(摸什么),一位当裁判(看摸得对不对)。师示范游戏的做法,生兴致高昂地分组做游戏。

  评:揭示概念,形成表象,是以上活动的必然结果,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是这些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是形

  成空间观念的最佳时机。

  三、解释与应用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课题)。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实,像我们今天

  学习的四种形状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想一想,你见过哪些东酉的形状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物体的形状相同呢?

  生1:我们坐的教室是长方体的。

  生2:数学书是长方体的。

  生3:我家的电冰箱是长方体的。

  生4:牙膏盒、鞋盒、酒盒、烟盒都是长方体。

  生5:魔方是正方体的。

  生6:我的玩具盒是正方体的。

  生7:旗杆的形状是圆柱体。

  生8:铅笔的形状是圆柱体。

  生9: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10:我爸爸抽的香烟是圆柱体。

  生11:篮球、足球、垒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12:地球仪的形状是球。

  生13:弹珠的形状是球。

  评:“实践——认识——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学生用刚形成的图形概念来“解释”现实中的图形物体,正顺应了这一认识规律。从学生的表现看,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四、拓展与提高

  1.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电脑出示机器人),你们能数一数机器人小叮当是由多少个长方体、多少个正方体、多少个圆柱、多少个球组成的吗?

  生:小叮当是由2个长方体,1个正方体,4个圆柱,3个球组成的。

  2.师:小叮当来的时候跟老师说过,让老师在这儿准备了4种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子,请你们把长方体装在红色袋子里,把正方体装在黄色袋子里,把圆柱体装在白色袋子里,把球装在黑色袋子里。

  评: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相当妙,既前后呼应,又进一步深化了本节教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一举三得。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有三个特点:

  1.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课中,学生并不觉得“难”,就是因为整个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为图形概念的建立作了坚实的铺垫。

  2.学生的活动充分。好动是一年级学生的特急,教师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活而有序,活而不乱,活而有趣。

  3.学生探索的空气很浓。整节课学生都处在不断“探索”之中。当然,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探索只能是浅显的、表面的。实物——图形——实物,再到建立较清晰的图形概念,就是不断探索的结果。同时,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也为学生探索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总之,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节好课。

  • 相关推荐

【认识图形的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地球》优秀教案(精选10篇)11-08

《认识左右》优秀教案(通用10篇)10-10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单双数》范文03-09

《认识时分》优秀数学教案(通用13篇)06-11

《图形的拼组》教案(通用6篇)06-30

《认识球体》教案(精选11篇)04-10

《圆柱的认识》教案(精选10篇)09-05

《认识菱形》教案(通用9篇)06-22

《大数的认识》教案范文(精选11篇)07-12

认识周长教案(通用7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