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语文教学设计

2022-06-16

《想北平》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三、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四、布置课前预习:

  1.你所了解的老舍。

  2.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

  3.在对话栏中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上进行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从几千年前的诗经采薇,到现代作家韩少功我心归去,从外国的荷马奥得赛到中国柯灵的乡土情结,无不都体现了家园之思确实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一个主题。看来“月是故乡明”是我们人类恒久的烙印。老舍先生一生有42年生活在北京,偶一离开,即念念不忘他的北平。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想北平》。在初中我们已经结识过老舍先生,同学这次也又去查找了他不少资料,相信同学一定知之不少。

  明确: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xx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xx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文本研习:

  1.“想”。(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

  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老舍先生对北平的那种说不出的爱他甚至与他对那个人的爱相提并论?

  明确:对母亲的爱。老舍先生特别爱自己的母亲,是文坛佳话,他将对北京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这其中的爱可见是多真切和深沉了,确实要超出常人几分。颇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3.当然这说不出的爱还有他的原因。“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于是,老舍先生决定写出“我的北平”。

  4.何为“我的北平”?请同学找出书中文段来品读。

  明确:“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第三节)

  5.尽管老舍先生说他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他又不是诗人,他将永远道不出他的爱。但所幸我们还是看到老舍先生笔下的“我的北平”。

  研读课文4—6节,回答问题

  (1)“写什么”

  写什么(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动中有静

  布局合理

  贴近自然

  (2)“怎样写”

  衬托手法:

  巴黎热闹——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3)点评老舍先生的“我的北平”。

  你也许没到过北京,但跟随着大师的文字,恐怕你也仿佛来到了那皇城根底下了吧。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文字与意境?说说为什么。不妨我们与大师对对话吧.

  这样的一个北平,难怪作者说到最后,“好,不要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明确: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4)既然是“我的北平”,从他的北平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我”?

  平凡、淡泊(平民气质“采菊东篱下”传统文人的陶氏情结)

  三、延伸拓展

  母亲的芳香/是故土的芳香

  ——分享歌罗大佑乡愁四韵

  • 相关推荐

【《想北平》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语文《太阳》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09-21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精选18篇)02-28

语文《黄继光》教学设计(通用10篇)05-16

语文《小露珠》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12-29

语文《南极风光》教学设计(通用10篇)10-20

语文《挑山工》教学学案设计(精选9篇)05-13

语文《小小的希望》教学设计(通用10篇)04-08

语文课文《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08-24

高中语文《静女》教学设计(通用8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