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助推有效课堂教学

2022-06-08

“学案导学”助推有效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策略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及信息资源,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习、上课、复习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学案导学”的内容、方法:

  首先,我从高效和节约的角度出发,将一张8开的数学导学案分为三栏:第一栏是学习目标和问题导学,第二栏是典型例题,第三栏是达标检测(第三栏提前裁下,与前两栏分离)。

  第一栏学习目标和问题导学,学习目标要包含三维目标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不能过于繁琐,不能超过三条,言简意赅,否则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并在句后括号内标注重点和难点。预习课中,老师先创设情境引出新课,展示教学目标,展示方式可多样。然后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包括预习时间要求、预习范围要求、预习内容要求、预习方式要求等。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和导学案上的问题导学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先独立自主学习,然后进行组内讨论,教师可参与到组内交流中来。最后教师要进行预习检查,检查本节课学生的预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课堂交流做下铺垫。

  第二栏典型例题,教师必须精选例题:①例题要能揭示解题规律;②例题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例题往往有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联想,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③既要知识覆盖面大,又要能突出教材的重点。每道例题一定要经历自主探究、组内讨论、课堂展示三个阶段,自主探究在预习课上完成,组内讨论和课堂展示可以留到展示课上完成。

  在展示课上教师先将预习中没解决的问题和典型例题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然后,在课堂展示的时候按照以下几步进行:

  ①学生分组将需要展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时展示),其他同学交流,对展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不同的方法、思路也展示出来。

  ②学生讲述、解释课堂展示的问题。明确课堂展示的问题。

  ③教师(或学生)适时将问题发展、提高。

  ④归纳得出结论和方法。

  ⑤教师强调、落实。

  ⑥课堂问题变形(变式)与训练六步完成。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可以学生小结、教师小结或师生共同小结。

  第三栏是达标检测,此栏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将其裁下,在展示课的最后发给每位学生进行当堂检测,达标检测题分三层:A基础题、B拓展题、C拔高题。A、B题必做C题选做,避免产生“吃不饱或吃不消”的现象。检测后最好当堂纠正,并让学生将错题作为作业整理在错题典型题集锦本上。如果时间不够,教师可以将其收起,课后批阅,下节讲评和改错。

  二、“学案导学”的优点

  ①“学案导学”是教师集体备课的成果,是实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学案导学”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课堂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②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

  由于进行了当堂达标训练,学生做练习的速度加快了,自然训练的密度也加大了,很多练习都能在课堂上解决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根本不用其他的教辅材料,因而课外作业也就相对减少了,学生课余负担减轻了,作业质量也提高了,欠交作业的现象也越来越少,教师满意,学生开心,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说,这种导学案和教学模式是减轻学生负担,转化中下生的一个有效途径,既使教师讲有准则,又使学生学有目标,好处很多。

  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堂交流课上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达标检测后及时了解错的渠道:一是教师精讲,把普遍存在的错误当堂解答,满足学生这种急切的心理。二是把个别的错的放给学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小组讨论,做错的向做对的同学讨教,在讨教的过程中会的同学会很痛快去讲,体验“成就感”,做错的同学会认真去听,合作探究的气氛非常之高。

  ④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当堂达标的实施,促成学生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促成学生提问题的习惯,改变了学生眼高手低的习惯,加强了学生对“双基”巩固和掌握,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有时在当堂测试中也会“马失前蹄”,每节课都能对他们产生一种诱惑,产生一种紧张,产生一种汲取的动力。

  ⑤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自主互助课堂真正做到了“兵教兵、兵强兵”不但减轻了师生负担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每节课的当堂达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答题速度,天长日久学生还总结出了考试答题技巧,使学生面对大型考试不再紧张,能从容合理的安排时间,从而提高成绩。

  三、“学案导学”的应注意的问题

  ①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和课标,增加“教学案”的实效性。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合理使用教材。内化课标用于教学设计中。

  ②“教学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创设恰当障碍,使其产生强烈认知冲突与学习愿望,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③“教学案”具有通适性,而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学案不能完全替代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特点,用好学案并做好必要的笔记和课后整理笔记,将学案和笔记有机结合。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不能生搬硬套。同时教师要提高学案编写水平和教师导学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师生共同促进,探究学案导学的最佳模式,轻松有效教学。让“学案导学”助推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