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公式

2022-11-18

  学数学是一个夯实基础的阶段,所以有大量的公式定理需要孩子们背下来,但是有些孩子犯懒,不想去背,觉得用几次就熟练了。公式是需要去灵活运用的,但首先要记下来,只有深深地记在自己的脑子里了,才能说在需要的时候灵活地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数学公式篇1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rh=2(d2),+2(d2)h=2(C2),+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d2),h=(C2),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r,h3=(d2),h3=(C2),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二年级数学公式篇2

  1、乘法的两种意义:

  ⑴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是多少。

  ⑵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

  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平均除法的意义)

  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包含除法的意义)

  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

  3,×,4,=,12

  乘数,乘号,乘数,积

  读作:3乘4等于12。

  12,÷,4,=,3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12除以4等于3。

  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8、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到右计算。再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9、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0、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十是一百。

  2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2、读数时要注意: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以上的零只读一个零。写数时要注意: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填零占位。

  23、比较数的大小应注意:

  (1)、数位多的数比数位少的数大;

  (2)、当数位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当最高位也相同时,就依次向下,一个数位一个数位的比,哪个数位大就说明那个数比较大。

  24、在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

  25、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6、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隔”1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隔”2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我们又从中导出了7个单位转换的公式分别是:

  1米=10分米,1m=10dm

  1分米=10厘米,1dm=10cm

  1厘米=10毫米,1cm=10mm

  1米=100厘米,1m=100cm

  1分米=100毫米,1dm=100mm

  1米=1000毫米,1m=1000mm

  1千米=1000米,1km=1000m

  27、我们还学习了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

  1分米大约有手掌这么长。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

  28、三位数加法(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⑴相同数位对齐;

  ⑵从个位加起;

  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9、三位数减法(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⑴相同数位对齐;

  ⑵从个位减起;

  ⑶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在这位上加10再减。

  30、本单元估算时,可以把数字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千整百数,这样估计答案会更接近实际答案。

  31、判断结果的对错,我们可以进行验算。

【二年级数学公式】相关文章:

二年级的数学公式09-08

二年级数学公式09-28

二年级植树问题数学公式12-22

数学公式总结11-22

小学二年级最新数学公式归纳09-08

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式汇总11-03

二年级数学公式有哪些09-08

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式倍数关系09-08

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式编选介绍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