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走进《秋天》教案

2024-08-22

让孩子走进《秋天》教案

  让孩子走进《秋天》

  我的解读:

  全诗一共七小节,以自然空行为标志。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美。

  作者走进田野,来到小路上,来到果园里,来到庄稼地,看到了秋天一、特有的情景。桂子飘香,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玉米高粱都成熟了,所以觉得这样的秋天更红更娇,这样的空气更甜更好。更重要的是他还看到了忙碌的人们,是这些勤劳的人们“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使“秋光闪耀”。而对于孩子们来说,物美比较形象,但物因人更美酒很难体会了。

  如此美好的甜蜜的丰收的秋天,让作者觉得应该珍藏秋天,其实想珍藏的还有农民伯伯辛劳的身影,想珍惜的还有悄悄流逝的岁月。当然孩子不一定要能体会到作者“时光易逝需珍惜”的内心。

  文字是抽象的,情景是熟悉的,要让孩子揣摩其情感及写作的妙处却是不容易的。

  我的设计:

  在蹲下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我有了初略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写秋天

  二、课上读秋天

  1、与自己初写的文章比较,指导观察:

  作者为了写好秋天,去了哪些地方?(观察要全面)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观察要细致)为什么不写我们这里随处可见的四季常青的香樟树?不写常开的月季呢?(观察要有选择)

  2、秋天,在作者的笔下特别美,请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拟人、比喻和对偶)

  3、在感悟中,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想法。

  三、课后再写秋天(用上拟人和比喻)

  我的课堂:

  导入贴近学生。早晨到校,我立即翻阅学生回家试写的《秋天》,做到心中有数。一上课,就问学生昨天的写作过程。有的说,我先进了自家的菜园看了看,再写的。有的说,我在楼上远看秋天的田野,然后写的。此时,没有批评,只是抛了问题: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呢?让我们随作者的笔走进秋天。

  巧妙突破难点。让孩子品悟秋天里人们的勤劳与美是一个难点。我是承接着学生理解,这样提问:苹果嚷着我成熟了,葡萄嚷着我成熟了,玉米说,来摘下我吧,高粱说,快来丰收吧!他们这些急切的话语,农民伯伯听到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听到了”。我神秘地对他们说:读一读上下文,在文章中找到相关语句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

  思索片刻,有孩子说:农民伯伯听到了,他们来到田野,快乐地打丰收,虽然汗流浃背,但很高兴。诗中说:“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我赞赏她会读书,然后,请大家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一来,大部分孩子,都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秋天因为勤劳的农民伯伯而更美了。在此基础上,请孩子们再读第六小节,说说农民伯伯“听到了”的其它理由。于是学生理解了“柔韧的梳子”,就是农民伯伯的镰刀,就是农民伯伯的劳动工具。在理解“井井有条”时,我觉得很遗憾,孩子们没有见过丰收后以垄垄整齐的庄稼地。所以只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如果此时能用上一张图片展示一下,该多好啊!

  课后作业有效。仔细观察秋天,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去描写你看到秋天。一课一得,写话训练与文章特色相连,我觉得应该是有效的作业。

  • 相关推荐

【让孩子走进《秋天》教案】相关文章:

秋天的花主题活动教案08-07

《秋天的果实》教案(精选14篇)06-11

《秋天的果园》教案(精选15篇)11-18

秋天的田野写作指导教案02-14

走进中学教学设计03-03

初中秋天的怀念经典教案03-20

《秋天在哪里》教案(精选11篇)08-07

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教案12-12

三走进三服务总结范文03-19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通用7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