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编出结构图,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3、欣赏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修辞的应用及词语的妙用。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的希望和力量。在几幅春景图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达美好的感受,用了许多确切、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的句子,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阅读这篇文章,不仅可以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学到写景状物和抒情的方法。
〖重点分析〗
“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可在课件模块“课文欣赏”中突破,那风柔柔、草青青、花灿灿、雨绵绵的画面,那伴着欢快的音乐、充满感情的朗读,有声有味,有情有感,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春的活力、春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力量以及作者对春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难点分析〗
“比较阅读”是本课的难点,属于课文的拓展。学生在分析了“春雨图”的基础上,再放映电视散文《雨》的录像。学生看电视散文《雨》,那神奇的画面、感情充沛的朗读让他们精神为之一振,精力会更集中,教师再提示“抓住比较点分析”,学生就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讲课时旁征博引,但教学效果不佳,原因何在?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早已习惯了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授课方式,而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所以对于没有新意的课,他们就会不感兴趣,精力不集中,课堂效率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其中的音乐、录像、文字、背景都让学生觉得新鲜,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发挥作用,如同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分外热烈──促进了“乐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多媒体的应用中,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点拨分析同类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如“三遍式读书法”、“抓住比较点分析”等,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教学策略及方法】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著名的散文,上好这节课可使学生终身受益。本课件贯穿于课的始终,先用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春》,欢快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偷快的学习状态;用课件列示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作者简介”让学生掌握文学常识,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完成目标1;“课文欣赏”用了录像,内容为课文朗读及春天的美景,让学生体会感情,突出重点;“阅读指导”、“段落层次”、“思考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思路、分析用词及语言特点,完成目标2、3、4,并进行学法指导;“比较阅读”使用了录像,用电视散文《雨》与《春雨图》对比阅读,是对课文的拓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突破难点;“布置作业”的内容为写作训练,是学习课文后能力的提高。
【教学媒体设计】
《春》课件贯穿于课的始终,所用媒体主要由录像、图片、文本组成。“歌曲导入”、“课文欣赏”、“比较阅读”用了录像,激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作者简介”用了朱自清先生的照片及“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的题词”的图片,在开讲后介绍作者时运用,辅助学生掌握文学常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阅读指导”、“段落层次”等用了文本形式,用于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录音。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春》。
二、展示本节课要点
课件演示:文本。
本课的十大模块:
歌曲导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作者简介、课文欣赏、阅读指导、段落层次、思考讨论、比较阅读、布置作业。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课件演示:录像。
1、教学目标:
⑴ 了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 编出结构图,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⑶ 欣赏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⑷ 修辞的应用及词语的妙用。
2、重点: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3、难点:培养比较阅读的能力。
四、作者简介
课件演示:图片。
(放映朱自清的照片)
请几名学生朗读。
五、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课件演示:文本。
⑴ 读不准的字,弄清字的音、形、义。
⑵ 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体会美在哪儿。
⑶ 课文从迎接春天写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节,说说各节主要讲什么?
⑷ 提出自己在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第⑴、⑵个要求学生能自行解决,教师可稍加点拨。
第⑶个要求师生共同分析。
课件演示:文本。
可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结构图为:
3、重点段落欣赏分析。
课件演示:录像。
放映“春花图”一节的朗读及春天的各种形象,学生欣赏并思考,在写景中渗透了什么感情?
4、学生独立分析,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要抓住整体特征,不要把这篇美文分析得支离破碎。
六、分析本文的语言及词语的妙用
语言特点;用了大量的精彩动人的比喻、拟人句,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作用。
课件演示:文本。
1、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其作用。
教师点拨:
⑴ 比喻:写春雨“像牛毛,像细丝,像花针”,分别形容雨丝的紧密、闪光、细长,三个比喻从不同的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⑵ 拟人: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活,栩栩如生。
学生找出其他的比喻、拟人句,仿照示例分析。
2、经过锤炼的词语,表达准确。
课件演示:文本。
课堂练习:
比较下边句中画线的词和括号中的词,说说用哪个好,为什么?
⑴ 水涨(高)起来了。
⑵ 小草从土里钻(长)出来。
⑶ 野花散(开)在草丛里。
⑷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
教师指导:春水用“涨”表明春天水多,再现了冰雪融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其他的由学生分析。
七、比较阅读
课件演示:录像。
教师:比较文中的“春雨图”和电视散文《雨》在语言、表达方式及感情基调上的不同。
雨
你是姗姗而至的春的使者,无声地洒遍浅黄青绿的大地,那样温柔,这般细腻,凭栏望去,你似银杏串成的珍珠,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深情地投入大地的怀抱。
有时你也会任性,缠缠绵绵似无休止,但这仅仅是偶尔,你奉献的大多是真诚和执著。你没有阳光的炽热与奔放,不似雷暴的激烈与喧嚣,大地母亲已将你化成甘甜乳汁,于淡泊里孕育着伟大,在平凡中迸发出浩气!
教师指导:“比较阅读”要抓住比较点,“春雨图”与电视散文《雨》的共同点是都写春雨,都是散文。那不同之处呢?
指名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不同点:
八、布置作业
课件演示:文本。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并用到写作中去。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古语说:启其蒙而激其趣。在开讲时,用歌曲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欢快的歌曲将学生拉回童年的美好回忆,活跃了课堂气氛,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点击“歌曲导入”,用歌曲导入新课,欢快的音乐让课堂气氛活跃,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明确本课要点。
十大模块的设计交互性强,都设有“超级链接”,字变成小手后即可进入,点击“按钮”即可返回。如鼠标划过“课文欣赏”四个字变成小手时双击,则放映录像,点击“动作按钮”则返回第三张幻灯片。
让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及重点、难点。
设计成文本形式,用于辅助教学。
朱自清照片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文学常识,了解朱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会更加开动脑筋,并养成边读边画的好习惯。
学法指导:三遍式读书法。
指导分层:让学生自编结构图,教师巡回指导。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百个问题更重要,此题的设计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成文本形式,用于辅助教学,点击“阅读指导”、“思考讨论”,即投影出问题,便于师生共同分析。
设计成文本形式,用于辅助教学。点击“段落层次”,先出题目,再出本课的三部分,后出五幅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编出结构图,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
优美的音乐、绚丽的春光、感情充沛的朗读,能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春花的赞美、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此处应用突出了重点。
本课共写了五幅图,每幅图画都很美,如果一一分析则不能突出重点。所以教师重点分析“春花图”,其余的由学生独立分析。
用文本形式列示比喻、拟人句及其作用,用来辅助教师讲解。
分析本文语言特点,完成目标4,学习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给学生方法,正是“授之以渔”。
“比较阅读”是本课的难点,属于课文的拓展。学生在分析了“春雨图”的基础上,再观看电视散文《雨》的录像,与之作对比阅读,可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突破本课难点。
学生看电视散文《雨》,那神奇的画面、感情充沛的朗读让他们精神为之一振,精力会更集中,教师再提示“抓住比较点分析”,学生就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突破难点。
指导学生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 相关推荐
【《春》教学设计示例】相关文章:
《春望》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精选13篇)03-24
周春兴《扁鹊治病》教学设计(精选10篇)03-27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示例(通用10篇)11-04
《欢庆》教案示例03-19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各种报告范文示例03-19
美工活动《春》教案设计(通用10篇)03-25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