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2023-06-13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篇1

  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雷义,另外一个叫陈重。雷义和陈重的感情比亲兄弟还要好,有一次,他们两个人一起去参加考试,雷义考上了,陈重却没考上。雷义心想:「陈重的学问比我好,居然没有考上,真的是太可惜了!」雷义就跑去找掌管考试的官员说:「大人,麻烦您将我的功名转给陈重,他比我优秀呀!」

  官员当然不理他:「胡闹,功名怎么可以随便转给别人呢?」雷义心里好失望:「那我也不要这个功名了!」雷义就假装发疯不去做官,终于被解除了功名。过了几年,雷义和陈重又一起去参加考试,这一次,他们两个都考上了,还很幸运地被派在同一个地方做事。雷义高兴的对陈重说:「陈兄,以后又要麻烦你多照顾了。」陈重说:「雷兄,您说笑了,都是您在照顾我呀!」两个人很开心能在一起工作,感情变得更好呢!大家看到他们感情这么好,都说:「胶和漆凝聚在一起很坚固,不过还是比不上雷义和陈重的深厚友谊呀!」后来,有人就把这件事变成胶漆相投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好朋友间的深厚友情,就像胶和漆聚合在一起那么坚固!

  成语典故 篇2

  刘邦率军攻占秦朝都城咸阳后,派兵驻守函谷关。

  不久,项羽率大军到了函谷关。

  他听说刘邦已经攻下咸阳,非常生气。

  进关后,把军队驻在鸿门,准备与刘邦一决雌雄。

  当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而刘邦的军队只有十万人,形势对刘邦非常不利。

  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的朋友。

  他怕张良跟着刘邦送死,连夜路去劝他逃走,张良就陪项伯去见刘邦。

  经过张良和刘邦的解释,项伯答应从中调停,并叫刘邦第二天亲自到鸿门去向项羽谢罪。

  第二天,刘邦带了一百多随从人马来拜会项羽,终于取得了项羽的谅解。

  当天,项羽留刘邦一起喝酒。

  席间,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羽的堂弟项庄以舞剑助酒的名义刺杀刘邦。

  项伯也拔剑起舞,以身体掩护刘邦。

  张良见形势不妙,便到营门外面找到与刘邦同来的将领樊哙,并通报了席上的情景。

  樊哙立刻一手握剑,一手拿盾牌护身,冲进营门,拉开军帐的帷幕,睁大眼眼看着项羽。

  他恼怒得头发上竖,连眼眶也都要裂开了。

  项羽见了樊哙,忙按着剑,挺直上身问道:“这个人是在做什么呀?” 张良回答说:“这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 项羽这才放下剑把,说:“好一位壮士!赏他一杯酒喝!” 在旁侍候的人听了,马上给他一大杯酒。

  樊哙拜谢后,接过酒来一口喝干。

  项羽又说:“赏他一只猪肘。

  ” 在旁侍候的人立刻给樊哙一只生的猪肘。

  樊哙先把盾牌放在地上,再把猪肘放在盾脾上,拔出剑,一块一块地切下来吃。

  项羽看了赞道:“真是壮士!还能喝酒吗?” 樊哙说:“我连死也不怕,区区一杯酒算得了什么!我还有几句话奉劝大王:从前,秦王残暴得像虎狼一样,杀人惟恐不多,处罚人惟恐不重,因此天下的人都反对他。

  楚怀王跟起义的将领约定说:‘谁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的`,就当秦王。

  ’现在沛公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城里的东西一丝一毫也不敢动,等待大王到来。

  他派遣将士守住函谷关,原来是防备其他的队伍进出,怕发生意外。

  沛公这样劳苦功高,不但没有封侯的赏赐,大王反而听信小人的话,要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在继续走秦朝败亡的道路。

  我认为,大王不应该这样做啊!” 项羽听了樊哙这席话,无话可答,只说了声“坐吧”。

  于是,樊哙就在张良旁边坐下。

  席间,刘邦趁上厕所时机和樊哙不辞而别返回汉营,避免了杀身之祸,叫张良把白璧和玉斗分别交给项羽和范增,范增却把给他的玉斗摔得粉碎,因为他知道,放刘邦回去,无疑是放虎归山,可这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成语典故 篇3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意思:容易得就像把手掌翻过来。原为“易如反手”。 读书笔记

  孟子曾跟他的`学生公孙丑有一段谈话,内容是关于推行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公孙丑问道:“您如果在齐国当权,也能象管仲、晏婴一样建立一番功业吗?”

  管仲和晏婴,都是齐国有名的“贤相”,曾先后做过齐桓公和齐景公时的国相。但孟子却很不高兴,说:“你怎么把我同他俩相比呢!”公孙丑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他称霸天下;晏婴辅佐齐景公,使他名显诸侯。难道这两人还不值得学习吗?”

  孟子答道:“以齐王,犹反手也。”意思是,以齐国来推行王道、统一天下,好比把手掌翻转一下一样容易。

  “反手”比喻非常容易。孟子认为,地广人多的齐国,如能实施仁政,要统一天下,实在“易如反手”。(参看经典话语;事半功倍”)

  成语典故 篇4

  估计大家对“信口雌黄”这个词不陌生,看到不合事实,随意或妄自的评论,一句”信口雌黄“,言简意赅,却准确犀利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不过,这一说法的缘由就就鲜为人知了。它源于《晋书·王衍传》。一提到魏晋时期,人们总会想到魏晋风度,在那个战乱的时代——鼎立的魏蜀吴三国间的硝烟尚未消失殆尽,多国的战乱又紧跟其后,在经世和玄谈之间,很多学者往往选择后者,造就了大批的名士,东晋王衍就是其中一位。

  年少气盛之时,王衍喜欢连横合纵的游说之术,然而在各国纷争造成的尖锐矛盾的时势下,这位名士渐渐不再谈论世事,只是吟咏诗赋,每天谈论老庄的学说以避世,然而,一人之力,又怎么避得开?最终他没逃过死在石勒的铁骑之下的命运,当然这是后话。

  这位有名的清谈家,最喜欢清谈玄说,每天都在谈。但是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即使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者提出质疑时,他也满不在乎,常常不假思索便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这就是这则成语的`来源。

  那为什么形容一个人胡说八道,会提到雌黄这两种矿物呢?

  雌黄,也称鸡冠石,是一种黄色的矿物,常常用作颜料。古时候的人习惯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的时候就会用雌黄涂抹盖住有误之处,然后再改正。与此对应——信口雌黄有”随意更改不正确或者不恰当的言论“之意。这就解释得通了。

  除了”涂改液“的功能,雌黄还有药用功能:不但可以研磨成粉末状,用以外敷,还可以内服,制作成药丸或者散服。雌黄一般用来对付疥癣,恶疮,如果遇到蛇虫咬伤,也能拿雌黄来应付伤口。

  成语典故 篇5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简介】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成语典故 篇6

  典源出处《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 藉卉饮宴。 周侯 ()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导) 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晋书·王导传》:“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 (邀) 出新亭饮宴。 周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释义用法西晋末年,中原战乱,王室、士人避乱江东。王导、周诸人常在新亭 (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南) 宴饮,北眺河山,怆怀故土,相对涕泣。后用此典表现痛心国事,思念故土的感伤之情。

  用典形式

  【叹新亭】 明·张煌言:“肝脑总应涂旧阙,须眉谁复叹新亭。”

  【访新亭】 宋·邓剡:“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

  【泣新亭】 宋·范成大:“安知千载后,但泣新亭囚。”宋·陆游:“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惨新亭】 宋·曹豳:“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

  【悲王导】 元·萨都拉:“新亭不必悲王导,彭泽何曾改晋年。”

  【新亭泪】 宋·杜[:“斜日荒烟,神州何在? 欲堕新亭泪。”清·沈钦圻:“有朋共酒新亭泪,无扇能遮庾亮尘。”清·丘逢甲:“河山落日新亭泪。禾黍秋风故国诗。”

  【新亭恨】 清·王夫之:“兰亭今昔何须问,消不尽新亭恨。”

  【新亭望】 元·虞集:“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风景不殊】 元·鲜于枢:“风景不殊,溪山信美,处处堪行乐。”

  【风景非殊】 宋·辛弃疾:“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

  【对泣新亭】 宋·陆游:“悲歌易水轻燕侠,对泣新亭笑楚囚。”清·王士禛:“回首铜驼洛阳陌,名士对泣新亭囚。”

  【回首新亭】 宋·汪元量:“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

  【河山不异】 清·黄遵宪:“河山不异风景好,今者不乐何为哉?”

  【泪阁新亭】 宋·徐一初:“觞绿醑,浇万斛牢愁,泪阁新亭雨。”

  【涕泪新亭】 清·丘逢甲:“涕泪新亭果何益? 有人江左薄夷吾。”

  【痛哭新亭】 明·陈子龙:“振衣独上要离墓,痛哭新亭一举杯。”

  【楚囚对泣】 宋·汪元量:“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

  【楚囚相对】 清·秋瑾:“楚囚相对无聊极,樽酒悲歌泪涕多。”

  【新亭风景】 宋·辛弃疾:“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清·孙致弥:“回首悲笳惊日暮,新亭风景一沾衣。”

  【新亭对泣】 宋·陆游:“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新亭相泣】 金·元好问:“新亭相泣血沾襟,一日神州见陆沉。”

  【新亭举目】 唐·杜甫:“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新亭楚囚泪】 清·黄遵宪:“洒尽新亭楚囚泪,烟波风景总生愁。”

  【不须向新亭】 清·丘逢甲:“不须更向新亭去,已对河山泪满衣。”

  【风景异山河】 宋·文天祥:“眼前风景异山河,无奈诸君笑语何!”

  【对泣效楚囚】 宋·陆游:“得官若使皆齐虏,对泣何疑效楚囚。”

  【举目山河异】 唐·李白:“举目山河异, 偏伤周情。”

  成语典故 篇7

  “不自量力”这则成语也叫“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成语典故 篇8

  典源出处《孟子 ·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 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 (xiu) 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释义用法有个楚国大夫希望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一个齐国人来教他,许多楚国人却吵吵嚷嚷,从旁干扰。这样即便每天鞭打威逼,他也学不会齐国话。后用此典指环境不好,正面教导抵不过反面干扰; 也指众口纷纭,妄加议论。

  用典形式

  【齐咻】 宋 ·苏轼:“且欣集齐咻,未敢笑越吟。”

  【众人咻】 清·黄遵宪:“优孟衣冠笑沐猴,武灵胡服众人咻。”

  【众楚咻】 清·黄遵宪:“岂图五丁力,竟招众楚咻。”

  【忘齐语】 宋·陆游:“久已忘齐语,何尝解越吟。”

  【咻已伙】 宋·王令:“奈何众好殊,未语咻已伙。”

  【一齐众楚咻】 清·黄遵宪:“立志不肯随沉浮,一齐足敌众楚咻。”

  成语典故 篇9

  【成语】床下牛斗

  【读音】chuáng xià niú du

  【释义】听到床下蚂蚁动,误以为牛在相斗。形容体衰耳聪,极度过敏。

  【出自】《晋书·殷仲堪传》:“仲堪父尝患耳聪,闻床下蚁动,谓之牛斗。”

  【故事】殷仲堪兼任晋陵太守,在郡里禁止生子不养,久丧不葬,拘留逃亡者的父母作人质,勒令亡叛者返回,所制定的教令颇有道理。殷仲堪之父患病多年,殷仲堪寝睡衣不解带,亲自学习医术,研究其精妙,手上沾有药物去擦眼泪,因此弄瞎了一只眼睛。居丧期间哀痛过度而大伤身体,以孝闻名。服丧期满,晋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彼此十分亲密。殷仲堪的父亲曾患有听力过敏之病,听床底下蚂蚁爬动之声,说是黄牛相斗。孝武帝早有所闻而不知此人为谁。至此时,孝武帝随意问殷仲堪道:“患此怪病者是何人?”殷仲堪流涕而起道:“臣面对此问不知如何回答。”孝武帝面有愧色。殷仲堪兼任黄门侍郎,孝武帝越加宠爱信任他。孝武帝曾将自己写的'诗拿给殷仲堪看,并说道:“不要以你的高才而讥笑我的不才。”孝武帝以为会稽王司马道子不是辅佐社稷之臣,因而决定提拔自己所宠信的人以拱卫朝廷,便任命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威将军、荆州刺史、假节,镇守江陵。殷仲堪将要赴任,孝武帝又下诏说:“卿离开京师许久不能相见,使人不觉心酸。常说卿永为朝廷之宝,而忽然变成荆楚之珍,实在让人遗憾慨叹!”孝武帝就是如此宠信亲近殷仲堪。

  成语典故 篇10

  【成语】闭门思过

  【拼音】bi men sī guo

  【解释】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过,过失。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成语典故】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在左冯翊担任太守。有一次,他到高陵县巡视,碰到兄弟俩向他告状。其中一个说:我弟弟占了我的耕地。另一个说:这地本来就是爹妈在世时分给我的,哥哥不讲理,硬说是分给他的。这件事,对韩延寿触动很大。他十分惭愧地说:我作为太守,是一郡之长,不能教化百姓,以致今天民众间发生骨肉争讼。这既伤风化,又使贤人孝子受耻。其责任在我身上,我应退职让贤。这天,韩延寿推脱有病,不再处理公务,独自一人呆在馆舍的一间房间里,闭上门,思考自己的`过错(闭门思过)。那告状的两兄弟知道韩延寿的上述举动后,深为之感化。他们俩痛心疾首地流着泪,赤身前往馆舍向韩延寿请罪。韩延寿见他兄弟俩已觉醒,并决心痛改前非,这才稍有喜悦之色;但他从这件事看到了自己身为太守而未能尽到责任的过失,也不禁仰天垂泪。

  成语典故 篇11

  典源出处

  旧题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艺文类聚》卷七十八、卷九十皆引,文略有不同。卷七十八作“辽东城门有华表柱,忽有一白鹤集柱头,……”。卷九十之文末作“何不学仙去,空伴冢累累。遂上冲天。”

  释义用法

  丁令威学道成仙,化为白鹤飞归辽东故乡,感慨城郭如旧而人民已非。这是一个为历代文人习用的典故,常用以表现久别家乡重归,感叹人事变迁; 或 表现客居异地,对家乡亲故的眷念; 有时也借指人去世; 亦借以咏鹤。

  用典形式

  【丁鹤】 唐·白居易:“郑牛识字吾常叹,丁鹤能歌尔亦知。”清 ·丘逢甲:“华表空闻丁鹤语,乱萌先兆子规啼。”

  【化鹤】 宋·张元干:“犹恐惊涛翻四海,直须化鹤作飞仙。”清 ·程可则:“蜕骨龙荒何日返,只怜化鹤到淮徐。”

  【归鹤】 唐 ·杜甫:“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鸢。”清 ·丘逢甲:“阅岁但增归鹤感,窥天难测剪鹑心。”

  【辽鹤】 唐 ·武元衡:“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唐·张祜:“何事越王侵敌国,不妨辽鹤唁人寰。”

  【侣鹤】 唐 ·张祜:“孤云出小屿,侣鹤下辽天。”

  【独鹤】 宋·陈与义:“微吟惊市卒,独鹤语城闉。”

  【跨鹤】 清·钱谦益:“流萤尚作芜城梦,跨鹤真同华表归。”

  【鹤归】 宋·苏辙:“鹤归仍有当年伴,松老知经几度霜。”清·查慎行:“鹤归倘记石华表,世代已逐沧桑移。”

  【鹤表】 宋·周密:“燕楼鹤表半飘零,算惟有盟鸥堪语。”

  【丁令威】 北周 ·庾信:“道士封君达,仙人丁令威。”金·元好问:“可怜陊殿荒墟里,无复当年丁令威。”

  【丁家鹤】 唐·罗隐:“如何只见丁家鹤,依旧辽东叹绿芜。”

  【千年鹤】 唐·张祜:“千年鹤在市朝变,来去旧山人不知。”宋·陈与义:“万里鸥仍去,千年鹤未归。”

  【千岁鹤】 宋·张元干:“矍铄仪形千岁鹤,扶摇风力九霄鹏。”

  【化鹤丁】 宋·陆游:“辽海曾从化鹤丁,百年尘土污巾瓶。”

  【归辽海】 唐·温庭筠:“出笼鸾鹤归辽海,落笔龙蛇满坏墙。”

  【归后语】 宋·苏轼:“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

  【归鹤怜】 唐·宋之问:“莫使驰光暮,空令归鹤怜。”

  【令威还】 唐·骆宾王:“人疑列御至,客似令威还。”

  【令威语】 明 ·高启:“海上几秋风,谁传令威语?”

  【辽天鹤】 唐·李白:“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宋 ·陆游:“老翁正似辽天鹤,更觉人间岁月长。”

  【辽东丁】 宋·陆游:“犹胜辽东丁,化鹤还故乡。”

  【辽东鹤】 元·范椁:“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清·张惠言:“仙人闻说辽东鹤,问归来丁令,可识湘灵?”

  【辽城鹤】 唐·王维:“当作辽城鹤,仙歌使尔闻。”

  【辽海鹤】 唐·范传正:“岂惟辽海鹤,空叹令威还。”宋 · 陆游:“往事已如辽海鹤,余年空羡葛天民。”

  【老令威】 宋·陆游:“余生自笑知何似? 万里辽天老令威。”金 ·元好问:“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

  【华表柱】 唐·曹唐:“莫道暂辞华表柱,便应千载是归程。”

  【华表语】 宋·王安石:“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华表歌】 明 ·高启:“千年宅废但遗井,何处更闻华表歌?”

  【华表鹤】 金·元好问:“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明 ·郭翼:“城郭是非华表鹤,蓬菜清浅海中尘。”

  【身化鹤】 宋·张元干:“梦里有时身化鹤,人间无数草为萤。”

  【姓丁鹤】 唐·赵嘏:“还似当时姓丁鹤,羽毛成后一归来。”

  【故旧非】 清·王士禛:“劫灰历后昆明在,华表来时故旧非。”

  【城郭新】 唐·李白:“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

  【临华表】 唐·姚鹄:“已同化鹤临华表,又见骖龙向玉清。”

  【鹤姓丁】 唐·李商隐:“神物龟酬孔,仙才鹤姓丁。”

  【丁仙化鹤】 清·丘逢甲:“恐为丁仙化鹤返,感慨城郭人民非。”

  【丁令还家】 元·张昱:“丁令还家骨已仙,更无城郭有山川。”

  【人事都非】 宋·范成大:“人事都非城郭是,独怜鸡犬识新丰。”

  【千年化鹤】 宋·陆游:“慵追万里骑鲸客,且伴千年化鹤仙。”

  【千年华表】 宋·陆游:“千年华表聊一归,回首幸脱乘轩机。”

  【千载归来】 宋·陈师道:“千载归来辽海东,江山如旧里闾空。”

  【千载鹤归】 唐·杜牧:“千载鹤 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飞来丁令】 清 ·归庄:“飞来丁令情多感,梦醒庄周乐无穷。”

  【仙人化鹤】 元·黄溍:“曾闻帝子乘鸾去,疑有仙人化鹤归。”

  【白鹤归来】 明 ·高启:“他年还访旧城郭,正是白鹤归来时。”

  【归郭令威】 宋·萧豳:“归郭令威空化鹤,度关老子偶乘牛。”

  【归家华表】 清·钱谦益:“白鹤即看城郭是,归家华表莫匆匆。”

  【令威归叹】 宋·陆游:“公路晚悲身至此,令威归叹冢累然。”

  【辽天归鹤】 宋·陆游:“辽天渺归鹤,千载付茫茫。”

  【辽水千年】 唐·武三思:“缑山七月虽长去,辽水千年会一归。”

  【辽东华表】 金·元好问:“辽东华表何人在,柳氏玄堂此日开。”

  【辽鹤归来】 宋·周邦彦:“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短书不寄,鱼浪空千里。”元 ·赵文:“谩说漫漫六合,无地著相思。辽鹤归来后,城亦全非。”

  【老仙鹤驭】 宋·姜夔:“老仙鹤驭几时归,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

  【华表千年】 唐·骆宾王:“上林三月鸿欲稀,华表千年鹤未归。”

  【华表归来】 宋·张孝祥:“不识阳台梦里云,试听华表归来语。”

  【华表留言】 元·耶律楚材:“海山不羡学居易,华表留言笑令 威。”

  【华表鹤归】 元·虞集:“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别后华表】 宋·张元干:“琼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

  【孤鹤归期】 宋·陈与义:“管宁白帽且蹁跹,孤鹤归期难计年。”

  【城郭人民】 宋·文天祥:“山河风景元开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城郭人非】 清·丘逢甲:“波涛道险鱼难寄,城郭人非鹤未还。”

  【城郭空存】 宋·苏轼:“别来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鹤飞去。”

  【思归辽东】 唐·李白:“海鹤一笑之,思归向辽东。”

  【重来华表】 清·钱谦益: 重来华表似前生,梦里华胥又玉京。”

  【骑鹤归来】 元·萨都拉:“碧坊纛影荫龙蛇,骑鹤归来枣似瓜。”

  【鹤飞辽天】 宋·陆游:“马骏极知生冀土,鹤飞会见上辽天。”

  【鹤化千载】 宋·陆游:“鸥波万里每愧杜,鹤化千载知非丁。”

  【鹤去知归】 元·马祖常:“龙来还独宿,鹤去更知归。”

  【鹤归辽海】 宋·陆游:“鹤归辽海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鹤归华表】 元·唐桂芳:“莫问尘生沧海,休叹鹤归华表,好景且容探。”清·王夫之:“为问鹤归华表后,何人更唱还乡曲。”

  【鹤到辽东】 唐·刘禹锡:“凤从池上游沧海,鹤到辽东识旧巢。”

  【大鸟来华表】 清·宋琬:“月明大鸟来华表,剑合双龙卷素旌。”

  【千年一回归】 唐·司空曙:“莫学辽东华表上,千年始欲一回归。”

  【白鹤报乡人】 唐·王维:“不为碧鸡称使者,惟令白鹤报乡人。”

  【华表得千年】 北周·庾信:“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成语典故 篇1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释义“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故事唐代的诗人孟郊,写过一首题为《游子吟)的诗。这首诗以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一位慈母对即将离开自己的儿子的深深的爱。读来令人感动。全诗只有短短六句,大意是这样的:

  即将漂泊异乡的儿子啊。

  你身上穿的衣裳是母亲手中的线缝做的.呀。

  临行时让我把这衣裳缝得密密的,怕的是在外日子久会破损。

  谁说做儿子的这颗象小草一样稚弱的心,

  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

  成语“寸草春晖”就是从这首诗中简缩而来的。

  成语典故 篇13

  成语解释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成语繁体才氣無雙

  成语简拼CQWS

  成语注音ㄘㄞˊ ㄑ一ˋ ㄨˊ ㄕㄨㄤ

  成语用法才气无双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才能。

  成语例子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宋 苏泂《雨中花》词)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地诸侯叛乱,他立了大功,调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公孙昆邱担心他的安危就上书汉景帝,请求保护这个才气无双的将领。汉景帝就把他调往内地任职

  成语典故 篇14

  典源出处

  《战国策 ·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曰:‘误! 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释义用法

  龙阳君是魏王嬖幸的内宠。有一次因钓鱼有感于自己以后可能会象得到大鱼后要抛弃前所得的小鱼那样被抛弃,而流泪泣下。后用此典表示感叹恩宠衰退,而被抛弃的'苦衷。

  用典形式

  【前鱼】 南朝梁·刘孝威:“后薪随复炽,前鱼谁复怜?”

  【龙阳恨】 唐·李贺:“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

  【泣前鱼】 南朝齐·陆厥:“子瑕矫后驾,安陵泣前鱼。”宋·黄庭坚:“安知冶容子,红袖泣前鱼。”清 ·王夫之:“同彼柔曼子,犹知泣前鱼。”

  【泣船鱼】 唐·长孙左辅:“重远岂能惭沼鹄,弃前方见泣船鱼。”

  【弃鱼感泪】 明 ·高启:“弃鱼感泪多,当熊惭力弱。”

  【安陵与龙阳】 魏·阮籍:“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

  【怀猜非后钓】 梁·简文帝:“怀猜非后钓,密爱似前车。”

  【娈童泣垂钓】 南朝梁 ·何逊:“娈童泣垂钓,妖姬哭荡舟。”

【成语典故】相关文章:

成语的典故11-02

亡羊补牢的成语典故04-19

安步当车成语的典故03-30

成语典故大全07-20

成语典故范文11-03

成语的历史典故11-03

成语“指鹿为马”的典故07-09

成语“先忧后乐”的典故07-09

成语典故故事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