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关刻苦成语,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悬梁刺股
解释
比喻人发愤努力学习。
楚国人孙敬好学,将头发用绳子绑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后比喻发愤求学。
战国时苏秦读书想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腿。后比喻发愤求学。
凿壁偷光
解释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
后比喻刻苦勤学。
或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车胤囊萤
解释
晋代车胤家贫,无力购买灯油,於是在囊袋中放入萤火虫,借著萤火所发出的亮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亦作「聚萤」,「车胤囊萤」。集萤,照萤,萤窗。
亦作「囊萤积雪」,「积雪囊萤」,「映雪」,「聚萤积雪」,「聚萤映雪」,
映雪读书
解释
晋时孙康家贫,夜晚利用雪光照明读书。
形容在困苦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映月读书
解释
南齐江泌晚上藉著月光读书的`故事。
后形容勤奋苦读。
焚膏继晷
解释
膏,油脂,指灯烛。晷,日影,日光。焚膏继晷指燃烧灯烛一直到白天日光出现。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读不怠。
牛角挂书
解释
唐李密贫寒,乘牛挂书於角上,边行边读书。
比喻勤勉读书。
手不释卷
解释
手中总是拿著书卷。比喻勤奋好学。
三国曹丕:「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韦编三绝
解释
韦,熟皮。旧时用以串联竹简成册。
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
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亦作「三绝韦编」。
目不窥园
解释
汉董仲舒长於春秋,景帝时为博士,专心一意治学,三年未曾窥视园菜一眼。
比喻治学刻苦专心。
割席分坐
解释
世说新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后用以比喻和朋友绝交。
或作「割席」,「割席绝交」。
铁砚磨穿
解释
晋桑维翰初考进士时,主司恶其姓,以为桑,丧同音。有人劝他用别的方法求仕,维翰慨然,乃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他仕。」最后还是考上进士。
后比喻勤学苦读,终有所成。亦作「磨穿铁砚」。
断虀画粥
解释
宋代名臣范仲淹少时家境贫苦,在长白山僧舍读书,每天以二升粟煮粥,过夜凝结后,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食二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后用以形容不畏艰苦,刻苦勤学。
【刻苦成语出处例句】相关文章:
成语亡羊补牢出处06-11
心旷神怡成语的出处06-13
成语解释及出处09-01
刻苦的成语及意思05-04
读书刻苦成语04-10
读书刻苦的成语04-10
破天荒成语解释及出处06-20
什袭而藏的出处及成语解释03-06
熟能生巧成语出处06-29